搜索
沙玫的头像

沙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03
分享

绝版的“潜伏”


沙玫

电视剧《潜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勾起我童年许多传奇的记忆。你若问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在哪里,我会用我村百姓常用的歇后语告诉你:脖子上放刀——杀(沙)头。你肯定惊讶于我村百姓为何用这样恐怖的字眼介绍自己的村庄,那我会骄傲地告诉你:在冀中平原那个靠近沙河湾的小村庄,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传奇故事,不见经传,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我随便挑个“潜伏”的故事讲给你听吧。

永远的疤盆儿王

疤盆儿王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精品典藏。疤盆儿就是把裂了缝儿或打破了的瓦盆儿,用钻头在缝隙附近钻眼儿,把铁巴子放进眼儿里,轻轻敲打稳妥,再把巴子眼儿和缝隙处用粘合剂糊上,这样破裂的瓦盆儿就能继续使用了。

疤盆儿王的真实姓名村里没人知道,只是称呼他傻货儿;村里也没人知道他的老家在哪里,只知道日本鬼子来了不久,他也就来到村里,在附近几个村子给人们修理破瓦盆儿。他的活儿做得好,小孩子们看到他推着独轮车走过来,便成群结伙地追着他喊:“傻货儿疤盆儿,越疤越裂纹儿”。喊归喊,但小孩子们是很愿意围着他,看他做活儿的。那时,不但是看他的手艺,还看他车上推着的两个脏兮兮的孩子和一个傻媳妇儿。他做完了活儿,老百姓就给他们点儿饭吃。他们没碗可用,用的是别人不要了的已经被他修好了的破盆儿。因为他不是本村人,没有户口,也不属于任何生产队,就没有口粮,解放后还是以疤盆儿为生。在那个穷困的年代,他也揽不到多少活儿做,穷得经常吃不上饭,他就把一个孩子送给了我村一个无儿无女的人家。

我读大学期间,有一次回村里,听村民们说了一个惊得我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消息:省里来沙头村调查傻货儿的事了,说他是地下党员,解放前夕他的上级领导牺牲,他才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党和党领导的军队搜集传送了很多重要情报。很可惜的是,当党组织找到他的档案,在村里寻找他时,他已去世六年多了。

你见过这样绝版的《潜伏》吗?傻货儿本不傻,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宁愿收留一个傻子做老婆,以疤盆儿为生,行走村街里巷,为党搜集重要情报;全国解放后,他也没有暴露身份,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因为自己的贡献给党要过一分钱。他的独轮车上推着的脏兮兮的小孩儿,听说是他收养的孤儿。

我曾想为傻货儿写传记,载入安国史志,找到过他寄养在我村的孩子,想通过他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他的孩子拒绝了我。我问村支书到底为什么,村支书说:“当年,这孩子就不承认傻货儿两口子是亲爹娘,嫌丢人。”“那现在呢,他父亲地下党员的身份不是大白天下了吗?这不是自豪的事吗?”我不解地追问。“这事儿你就不懂了?在农村,家族血统关系这么重要,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领养的呢?!”村书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我默然……就连傻货儿的真名姓也没问出来。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隐姓埋名,牺牲了自己个人的幸福甚至生命;在新中国建设的征途中,那些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员,依然高风亮节,不争名求利,脚踏实地兑现自己加入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

绝版的“潜伏”——多么可歌,活在村民心中的老村长;多么可敬,百姓口中传唱的疤盆儿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