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芙蓉花
庆 阳
2020年11月15日,在金牛荷花山庄举行的成都二十二个区市县(两个列席)作协文学创作“大联盟”会议期间,成都市作协副主席、《成都商报》新闻部主任彭志强先生向我们谈起一个话题:东有龙泉桃花诗会,西北边你们金牛为何不能搞个芙蓉笔会呢?因为后蜀繁盛的芙蓉有可能就开在你们金牛。
“蓉城”典故大凡老一点的成都人都会知道,它与五代时期后蜀的一则美丽爱情故事有关。后蜀国君孟昶有一位爱妃“花蕊夫人”,此娘子才貌双全,不仅生得“沉鱼落雁”,而且还工于辞赋,填得一手好词,深得孟昶万般宠爱。花蕊夫人喜欢花,于是孟昶便下诏在成都城头广种芙蓉。芙蓉花开时节,成都沿城四十里,叠锦堆霞,满目锦绣,煞是好看。因此,成都城也就有了个“芙蓉城”的美称。
然而,要说当时的芙蓉盛开在金牛,着实令我诧异?我忙反问:“彭老师,你说五代时期芙蓉开在金牛有何根据?”彭志强先生说:“这也是我的一种猜测,因为五代时前蜀主王建的永陵在金牛,二十四伎乐在金牛,顺着这个思路你们这些搞人文历史研究的人可去考证一下,当时的蜀王宫在哪里?再看看花蕊夫人写的《宫词》又出自哪里?这些东西弄清楚了,或许答案也就出来了!”
这正好也应了成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周东的一句话:“金牛就是一本大书,如果我们每个成都人能够把这本大书读通读透的话,你就可以了解整个成都平原的文化和历史,你也能够知道天府文化的精髓在哪里!”
经他们这么一说,我立马来了兴趣,我们这些年做的“天府文化与金牛”不就是有这样的初衷吗?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读书和翻阅资料,想从中去寻找后蜀之芙蓉究竟开在哪里?
从花蕊夫人的《宫词》中寻找后蜀宫殿遗址
从古代的一些诗歌辞赋和文史资料的蛛丝马迹中可窥探到,五代和宋代时期,成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不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圈层,而在成都的西北隅武担山附近。文献对成都县(署)的位置有这样的记载,隋朝蜀王杨秀在原少城的基础上筑广子城南、西二隅,县治移在隋城西北隅,《元和郡县志》第31卷曰:“成都县……自秦汉至国初(元朝初)以来,前后移徙十余度,所理不离郡郭。”《后汉书》李贤注谓:“武担山在今益州成都县北二十步。”那么,郡府官署又在什么位置呢?四川省文史馆所编《成都城访古迹考》有这样的描述:宋太祖干三年(965),吕余庆知军府(成都府),以孟蜀策勋府为治所,地址在宫城近侧。宋太宗淳化五年(994),李顺起义军攻成都,在久攻不下后改为火攻,战役中,后蜀宫殿化为灰烬,所谓策勋府当在其中。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张泳知益州(成都府已降为益州),始就孟氏文明厅为设厅,王氏(前蜀王建、王衍)西楼为后楼,重修公宇,作为成都府治。成都县署宋代仍在武担山南方之扬雄宅(今青龙街)附近。从这里不难看出,宋朝在成都建府衙之时,都是围绕前、后蜀王宫所建,县署紧挨府衙,那么大体方位也可确定,五代的蜀王宫、宋代的郡府所在地,就在成都西北隅武担山的附近。
在花蕊夫人的《宫词》中,对后蜀宫殿的方位亦有描述:“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宫词里的“太平天子”当指蜀后主孟昶,“昆山”应该指的就是武担山,在古代多个朝代绘制的成都城地图上唯一有标识的山就是武担山(足见它的重要性),当时它是成都城的最高点,其实它就是一座高约20米(古代的7丈)、宽40米、长100余米的小土丘,略呈马蹄形,西高东低,且土质与成都平原有所不同。史载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古蜀国开明王因为眷念已故的爱妃,便派五名大力士(即所谓的“五丁”,实为五人为一组)去爱妃的故乡武都(今甘肃境内,一说今绵竹市北之紫岩山)担土至成都,为其营建规模宏大的坟茔,后世把这座坟冢称为“武担山”。
因为这座山突兀在成都城的西北方,《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南朝宋裴松之注曰:“武担,山名,在成都西北,盖以干位在西北,故就之以即阼。”诸葛亮大兴土木,“营南北郊于成都”,在武担山周围建造蜀汉宫城,“列绮窗而瞰江”,既推开窗就能见着清远江(今府河),并借秦之大城少城的北墙为宫城的南墙、北门为宫城的南门,与大城少城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武担山既在干位上,所以称之为“昆山”,亦寓“昆山”,代指“昆仑山”。昆仑山是华夏之龙脉,花蕊把武担山比作昆山,当指这里就是成都城的龙脉。扬雄《蜀都赋》中也有“武担镇都,刻削成嵚”的说法,前蜀与后蜀建宫殿在此,也是秉承了蜀汉的帝王之意。北依五担山,南俯“龙池九曲远相通”,好不惬意。宫词中的“龙池”应该是指秦代创制大城少城图中显示在武担山南面的龙堤池(龙坝池),它同千秋池、天井池、柳池联成一线,就有了九曲远相通的意趣,前蜀后蜀在这之上建宫苑——宣华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宫词中还出现过几处宫殿与城墙关系的描述,“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太虚高阁凌虚殿,背倚城墙面枕池”“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从这些描述中既可看到前、后蜀宫殿的位置,在唐筑罗城和秦筑大城的城墙之间的,“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是指北面是罗城的城墙,南面是大城的城墙,西面也为罗城城墙,它的位置与蜀汉所建宫城位置有异曲同工处。
宫词清新隽永,富有民间小曲的韵味,大多描写了蜀后主与宫中嫔妃、宫女、勋臣在宫殿与宫苑中的生活与游戏,她把孟昶与宫女藏阄“躲猫猫”,斗草采莲,鱼龙竞渡,鹦鹉诵诗等所见所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也能看到不少他们在西北面游玩的场景,“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这说明孟氏教坊小妇打毯(球)走马的场地应该是在西北面的羊马城内,“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在这里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媚态百出。
宫殿的不远处就是净众寺(或许后蜀时期叫作法云寺),宫词有这样的描述,“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净众寺,也叫万佛寺、净因寺,是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成都的古刹名寺,道场之大(从通锦桥一直延伸至九里堤)、佛像造像之美,享誉中外。因为宫和寺紧挨在一起,才会有了内里相通的便利;才会有在蜀后主诞辰日这天,他们抢先在法云寺内园铺陈安排开贺寿的场面。看得出这里就是后宫人员游玩和礼佛的后花园,他们会踏青、纳凉、观秋于其中。
宫词中还有出外春游的场景,“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小殿初成粉未干,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今日圣恩亲幸到,板桥头是读书堂。”这些场景的发生,大多应该是在后蜀的苑囿处——羊马城内。唐朝后期高骈辟检江、郫江,形成两江抱成都的格局,两江的上游基本都在后蜀的羊马城内。当时,蜀僻在西裔,其俗富而喜遨,城上环植芙蓉四十里,号曰锦城。夹江两岸,亭榭与名花相错,这里不近不远,江水与风景两相宜,既安全又静谧,正是春游、秋赏的好去处!
羊马城头看芙蓉
那么,羊马城又到底是座什么城?它的位置又在何处?
从历史上看,宋朝以前的几次政权嬗变而攻取成都的经历,大多是从成都西北面打进来的,因而西北面成了成都的军事要冲。后唐天成二年(927),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想割据四川称霸一方,为进一步加强成都城防能力,便发民丁二十万在唐筑罗城外的西北面再筑一座城——羊马城。羊马城的城墙在今天的一环路以外,由西面的罗城城墙起沿浣花溪出去绕至西北面的九里堤,再往东延伸至猛追湾再接罗城。五代李昊所撰《创筑羊马城记》里说,成都羊马城周长四十二里,高一丈七尺,墙基宽二丈二尺,上宽一丈七尺。而当时的罗城周长只有二十五里,这样看来,成都的羊马城与其他地方所筑的羊马城形制不同,这座城除了宽阔外,外城墙还可登人防御,这是其他羊马城所不具备的。
实际上,后蜀和宋代时的成都城与明清时不同,它是由宫城、皇城、罗城和羊马城四重城组成,而明清时的成都城主要是皇城、少城、罗城构成。羊马城不仅是后蜀和宋的军事防御区,也是孟氏的苑囿区,相对罗城这个区域内所住人员要稀少些,也要安全些,更宜皇家游玩。因此,皇家不少游玩设施都在其中,诸如,打毯走马的球场,游江的画舫等。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后蜀皇帝,半年后病死,由第三子孟昶继位。孟昶爱花蕊夫人,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就如唐明皇独宠杨贵妃、李煜厚爱小周后一样,只要花蕊夫人喜欢,是要星星就不会给月亮。最开始,花蕊夫人喜爱富贵的牡丹与罕见的红栀子花,后主孟昶便命人不惜重金到处收集牡丹名品和红栀子花植于宣华苑中,还一度改宣华苑为牡丹苑。后来花蕊夫人又喜欢上了芙蓉,孟昶动用大批人力,在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每到芙蓉花开季节,红芙蓉、白芙蓉、醉芙蓉、五色芙蓉竞相开放,四十里城头花繁似锦,上下辉映,使得成都更加美丽,于是成都又获了个“芙蓉城”的美称。
然而,要说在唐筑罗城的城头种芙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罗城的城墙都是用砖砌成的。2018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对通锦桥的一处基建项目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的唐代古城墙遗址便能说明了这一点。这段城墙残长约170米,宽度从八九米到十二米不等,整个城墙墙体为夯土筑成,外砌包砖,在城墙外侧包砖之下,还用砖石铺地做成了大约1米宽的“散水”。你说在砖城墙上遍种芙蓉可能吗?再说,当时罗城周长只有二十五里,也构不成四十里锦绣之说。
倒是芙蓉树种植在羊马城城头符合这个条件,一是羊马城是由夯土而成,没有外墙砖,为防止雨季垮塌,在夯土上种植树木植被固土是合理的;二是羊马城符合后蜀这个时间节点;三是羊马城周长四十二里,正好应了“芙蓉花开,四十里锦绣”之说。
每到深秋时节,芙蓉盛开之时,孟昶携花蕊夫人登上武担山上的暑雪轩,这里是当时成都的最高点,又无高楼遮挡,整个羊马城尽收眼底。二人依偎在暑雪轩窗前,观赏着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宛若锦绣的芙蓉花,好不惬意!后蜀诗人张立写的《咏蜀都城上芙蓉花》诗中有这样一句:“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坤维”当指武担山,既羊马城的南面,亦指大地的中央(寓皇帝所在的地方)。“冰肌玉骨”的花蕊夫人醉了,仿佛倾城之爱尽显此刻……
这会儿,我方觉彭志强先生的提法有了道理,后蜀羊马城的位置大部分在今天的金牛,芙蓉花开羊马城,不就正是开在了金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