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05
分享

来成都,行大运

来成都,行大运

刘 亿

 

“来成都,行大运”是我的大学同学,成都人刘胜苏先生给我的一段介绍成都举办世界大运会视频的留言。我觉得寓意美好、多元,非常美妙。足可以作为成都世界大运会的宣传用语。所以,我将其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个被视为“国家大事、四川要事、成都盛事”历经磨难两次,推迟了两年,终于要在成都隆重举行之际,虽然不能登场去展示成都人的风采,但我愿意并且能够为其打气加油,摇旗呐喊。深感荣幸。

成都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何以能担此重任,享此殊荣?

自从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成都平原就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所谓天府,按西方人的解读就是上帝居住地。

我曾在被美国人称作上帝居住地的圣多娜住过几天,那里风景秀丽,阳光充足,然而雨水并不丰沛,植被多以针叶树为主,料想其物产不会丰富,哪有我们的天府成都富饶丰足哟。也许上帝不食人间烟火,倒也逍遥自在吧。

而成都是怎样向外界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呢?

一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城市吉祥物,一个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城市LOGO,一句“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城市宣传语,一首无心插柳的《成都》网红歌曲。

十多年前,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就见到过成都城市宣传灯箱,采用的就是大熊猫、太阳神鸟这些元素,简洁明快、自然生动。

高楼与雪山同框的奇妙画面,再加上杜甫老先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

所有这些,无一不让人对于成都充满好奇和想象,心向往之。

外面的人又是如何看待成都的呢?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五城记》之成都篇,整篇文字就像在做文化沉思状,也像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寥寥几笔就将成都的城市定位、城市文化和个性勾勒出来,准确而传神。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只知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

“成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

同时,余先生也严肃地指出,成都的千古难题至今犹在:如何从深厚走向宽广?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也像是在写小说,又像是白描,观察细致,文笔生动,娓娓道来,颇有画面感。

贾先生像历代中国文人一样,对于竹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怀。四君子之梅兰竹菊、岁寒三友之松竹梅总是寓意着高洁的品性。

“是啊,竹,是这个城的象征,是这个城中人的象征。”

将竹子作为成都和成都人的象征,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感到新鲜。我觉得应该感谢贾先生对于成都的抬爱,而无需深究他是怎么想,以及其比喻是否准确和贴切。

相较而言,学历史出身的网红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大概应该是在成都待过最久,对成都最熟悉,也对成都寄予深情的一位了。写了许多的关于成都的篇目和文字。看他的文字,旁征博引,诙谐幽默,仿佛是在听四川评书,还是李伯清散打评书那种。

他的文字又像一幅幅工笔画,笔触细腻,一丝不苟,还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乍一看,你会以为他是一个成都土著呢,比好些成都人还了解成都。

易先生对于成都城市特性的品读:“成都是上帝最宠爱、富饶丰足的天府,只有聚集没有耗散(这与余秋雨先生所见略同);成都出大诗人,小皇帝,巴人尚武,蜀人重文,诗人大而皇帝小,自然豪雄霸气不足,风流儒雅有余。这也是成都这个城市的特性。”我以为这还是言之有理。

但对于他的“反正,当我们漫步在成都街头,看着成都人不紧不慢的步履和悠闲安详的神情,就会觉得这里不大可能是什么翻天覆地革命造反的策源地。”这句话却不敢苟同。

先生他可能没有去到过人民公园,看到那座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也或许刻意忽略了“成都血案”那段历史。

虽然,两湖及广东的保路运动先于四川,但成都乃至四川的保路运动,保路同志会领导的武装斗争直接诱发了推翻清朝皇帝的武昌起义,终止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说发生在成都的保路运动是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不为过吧。

当然,先生他也没有真正亲眼见识过成都人的血性。如果他见识过,我相信他就会收回他上面的那段话。我也一直纳闷,平常看似“焉趴皮皱”的成都人,怎么会在某些历史的重大节点表现出那么的血性?

著名电视人杨锦麟先生用一个“文”字解读成都:“文史丰赡就是成都,文质彬彬就是我们成都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够用文质彬彬来描述成都人,应该是杨先生对于成都人的莫大褒奖。

成都文史丰赡自不必多言,作为一个成都居民,我却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三星堆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雄鸡,正如其解说词所言:“造型鲜活灵动,神形兼备,气宇轩昂,当是传说中的‘天鸡’。体现出神奇俊逸,超凡脱俗的气格,堪称难得的艺术神品。”

而我的思绪比起考古、文物工作者似乎要更加自由和飘逸:成都几千年前的这一青铜雄鸡冥冥之中预示出中国当代的国家版图,两相对照,高度相似。

然后,我都有点相信以成都平原的古蜀文明等等为代表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同为中华文明的正源的说法了。

外面的人怎么看待成都固然重要,但成都人自己怎样看待自己生活其中的城市却更加重要。我曾经看到过的,成都市委外宣办出品,约十分钟介绍成都的视频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那就是:创新创造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优雅时尚是成都别样精彩的文化特质;乐观包容是成都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友善公益是成都外化于行的文化表达;成都厚积千年的文化温度,透射出天府文化的澎湃力量,成为成都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

我最为认同的大概就是成都的乐观包容。无论何人,达官显贵、骚人墨客、贩夫走卒,都能被这座城市接纳,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安逸地生活其中。在这方面,至少在我生活过以及了解的城市中,没有能超出成都的。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成都的名胜古迹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游子的遗迹。历史上有太多的大诗人、大文豪给成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千古。

而当代的张艺谋、赵雷们也给成都贡献了美妙的语句和歌曲。

可见,他乡人也是对成都喜爱有加,正可谓成都是成都人的成都,亦是全中国人的成都,甚或全世界的成都。

令人欣慰的是,余秋雨先生几十年前提出的诘问:成都如何从深厚走向宽广?近些年来有了极大的改观。

外国驻蓉领事馆全国第三,世界500强企业有300余家在成都有分支机构,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特别是即将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说明成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我相信,假以时日,成都必将赢得全世界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正如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先生在成都世界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致辞所言:过去三年面临重重困难,大运会多次延期,成都大运会组委会不畏艰难、因势而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取得了出色成绩。这一骄人成就,切实体现了成都大运会组委会为举办本届大运会付出的精力、作出的贡献。

如今,成都正迈出坚定的步伐,昂扬迎接大运会。相信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努力,成都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献上一场卓越的盛会,也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圆梦成都。

中国大体协副主席刘立新致辞:成都大运会既是世界青年大学生展现青春活力、开展高水平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中外大学生感受魅力成都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的体验场,更是全世界大学生走进中国、感知中国、读懂中国的窗口。期盼全球青年齐聚成都,拥抱梦想、拥抱世界,展示青春、创造未来。

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以东道主的身份致辞: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赛事。自成功申办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成都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有序开展赛事组织,细致做好服务保障,精心组织文化交流,一体推进营城惠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在这个夏天相约“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共同享受大运会带来的精彩、友谊和欢乐。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向世界呈现一届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风采、展现巴蜀韵味的青春盛会。

以上这些官方的致辞固然提纲挈领而又全面地阐述了成都世界大运会的意义和目的。

我愿意以一个普通成都市民的视角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年的成都世界大运会无疑是成都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具规模,也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彰显出的是成都的文化和经济实力。成都市经过这些年的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实力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足以支撑举办各类大型盛会。也具备了从“深厚走向宽广”,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向世界人民展示成都的意愿和实力。

我不是成都土著,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四十多年,成都当然就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将儿子取名锦涛就是明证。

朋友,如果你生活在成都,就好好地爱这座城市吧;如果你生活在其他地方,欢迎你!来成都,行大运。我们会让你感受到成都人的热情好客,文质彬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