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18
分享

千年古镇,客家飘香

千年古镇,客家飘香

陈美桥

 

古镇离城市不远,诗意俯首可拾。

跃过与现代化接壤的边界,跨进高大的牌坊,便是古韵流泻的洛带古镇。

一块化石,从深埋的地底重见天日,经过科学推算,就能得出它的实际年龄,而踩在裸露的石板路上,似乎隐约能触碰到古镇的纹理和风雨走向。历史的跌宕起伏,地域的兴衰成败被无数人搬运、沉积,从而让它有了响亮而坚硬的口碑。

木质商铺像河岸固守的枫杨,平和地抓牢属于自己的土壤,安静地立于街道两旁。一条清澈的沟渠沿街维贯穿始终,偶尔些微停顿之处,会有悦耳的喧响,让人联想到龙泉驿区在天宝年间那个灵性的名字:灵池县。渠水在石缝中孜孜流淌,如古镇的血液不停地更新、循环,永远赋有鲜活的气息。

驿,是停留,也是出发。作为千年来商贸往来繁荣之地,龙泉驿不断地接纳、输送着不同的商品和人文,即使岁月辗转变迁,至今仍然以另一种方式吸引各方来客。

洛带古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是龙泉驿区如今最为有名的小镇,也因镇上居民多数为客家人,也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古镇上,除了诸如酱菜、牛肉、麻饼之类四川常见的特产之外,真正能赶走人们审美疲劳的,是这里以“客家”为前缀的食物。

进入老街百米左右,不足三尺的小开间,刚巧够容纳一口油锅和一个女人的侧身。锅口架着竹签串起的小油薄饼,莹莹绿意,又泛着黄光。男人不停地翻动锅里的生坯,女人熟稔地将炸好的小油饼递给购买的食客,并按个人需求,为他们铺上一层椒盐粉。那些带着春意的绿,并不是添加了人工色素,而是用山野的艾蒿切碎取汁混合而成。在当初的迁徙途中,客家人难免遭遇风霜雨雪、病痛伤寒,艾蒿是生活中药食两用预防健体之物。即便后来不再颠沛流离,这种食疗习惯还是被后代传承下来,成就了这种简单又独特的小吃——客家艾蒿馍馍。轻轻一晃便会动荡的清稀粉糊,除了面粉之外,还根据客家人的饮食习惯添加了糯米粉。稻与麦杂糅,在油温的作用下,就有了表皮酥脆,内里软糯的口感,而艾蒿的清气,则以隐形却长久的力量,直抵人心。

游人交织,来回穿梭于老街。一群着汉服的年轻姑娘发髻后束,顾盼生辉,粉黛比日,衣袂飘飘,每人手里轻举一串艾蒿馍馍,偶尔轻抵齿间,会心一笑,活像龙泉驿区博物馆中从后蜀宋王墓室里出土的彩绘陶吹笙俑和琵琶俑。家家商铺连臂成墙,白云在她们头顶流动,恰若泛动的天井,那些艾蒿馍馍便如串串满月,在人潮中微微晃动。谁曾想到,在两晋时期物产丰富,百工兴盛,被世称“天府”的蜀郡,到了明末清初时,战祸连连,或死或逃,导致人口残存50余万,良田荒芜,满目凄惶?也是那时,康熙亲自颁发诏书,举四海之力,进驻蜀地,重振四川。于是,从闽粤赣等地大批客家人经长途跋涉,不知饮过多少村落的雨水,沾过多少田埂的泥土,才踏入这片待兴之地。这些人群中,有经过精心规划,择日而行的族群,也有迫不得已被各种因素强制安排的一众。无论以哪种方式进入蜀地,客家人在世代流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矩,有认祖认亲的暗号和方式。除了固有的客家语言,还有祖辈传下来的歌谣和类似分物法,作为寻根问亲的依据。分物法,就是将一件完整的器物,碎而分给将要分离的人,即使失散多年,仍可以通过图案拼合,认祖归宗。这种原始的方法,让每一块碎片都有坚持下去的潜在魔力,也使客家人遭遇无数风雨,仍能生生不息。

饮食,也是传承风俗和血缘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洛带古镇,以“客家”二字开头的美食并不少见。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以迁徙闻名的族群,客家妇女以勤劳俭朴、刻苦、贤淑著称,她们在一路飘摇动荡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读到过客家男人的寒灯苦绩,也应该听到过客家妇女的雪夜机声。料峭的寒夜,也许还有一粒粒被泡胀的豌豆,刚从水面吐出一个气泡的声音。这些豌豆又随女人不断摇动的手臂,在石磨下改变了形态。手工石磨让豌豆淀粉呈现扎实的口感,决定了一碗“伤心凉粉”与众不同的质地。在无数个劳作的夜晚,时光随蝉鸣旋转,转着转着,就转回了自己的家乡,转到了远亲的眉宇之间,但是千里迢迢,生而可能不复再见,不禁黯然心伤。这也是“伤心凉粉”的由来。

而食者伤心又是为何?原来,伤心凉粉不加酱油和醋,酱料根据客家传统秘制,香味繁复,又用大量新鲜小米辣剁碎拌合,入口便如烈火灼舌,由口及胃,辣得让人心伤而不愿舍弃。正当你泪水盈眶,诉求般询问老板解救办法,她会笑着回答你:甜食。于是,一碗软嫩滑溜的客家醉豆花就立即摆在眼前。白嫩的豆花上浇淋着红糖水,还有经糯米饭发酵而成的醪糟。红糖浸心解辣,而醪糟提神解腻,简单三样食材组合,是“大道至简”的智慧,也体现出客家人“和而不同”的作风。他们曾经带来了这片土地需要的热情和人力,还有让土地孕育出新生命的玉米、甘蔗、红薯等新经济作物和生产方式。一勺质朴的红糖水滑过口腔,就有了经历波折后别样的甘甜和余温。

守住自己的风格,整合新思路和地域特点,这样的“和而不同”,也为一只油烫鹅在四川众多美食中辟出一条新路。在四川,烹鹅并不为厨师所擅长,养鹅的家庭也为数不多。一户农家的院坝里,若有一两只高昂的大鹅在踱步徘徊,多半是用来预防黄鼠狼侵袭其他家禽,或是为捡几个鹅蛋,作为产妇或小儿除湿食疗之用。据说,是客家人依据家乡烹鹅之法,结合四川特有的烟熏之妙,让一只油烫鹅兼具了卤香和熏香。虽然制作相当繁琐,但每当牙齿轻启一块鹅肉的香嫩多汁,便使大鹅粗犷的鸣叫化成叮咚山泉。

要尝到龙泉驿本土的山泉,可以在一颗饱满的枇杷里吸吮。街上八十岁的老奶奶,那枯木老根似的粗糙双手,捧着从树上刚刚摘下来的橙红枇杷,它们像太阳从混沌中醒来,充满了生命初始的力量,纯粹的香甜夹杂着独有的果香,每一口都是洁净的雨水和丰沃的土地的味道。

更悠远一些的神秘,是龙泉水蜜桃。古人认为,桃树为仙木,有驱鬼禳灾的功能。两千多年前,秦人死后下葬时,他们会在棺椁上放上几颗桃核,用以辟邪。在龙泉驿区发掘的秦人墓群中,很多墓穴里都能找到几个至十几个不等的桃核。经历史和味觉的检验繁衍至今,并四处享有盛誉,在龙泉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福地,那些脆甜多汁的桃子便自带一种玄妙的仙气。

城市的扩展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使洛带的属性发生了变化。随着客家文化的打造和如今文旅项目的推进,洛带古镇已从古代的商人聚集地变成了普通百姓休闲旅游的佳地。古镇上有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等历史建筑,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回廊、屏风、戏台……处处精心打造,让人叹为观止。

而所有特色建筑,又以闽南客家风貌最为吸睛亮眼。离古街不远的“博客楼”,就是以福建永定土楼为原型,用泥巴筑墙,木材搭建内部护栏的圆形围屋,围屋外墙不开门窗,由中间镂空的中庭方可仰望长空。据说,这种建筑结构有独到之处,它冬暖夏凉,防风抗震,还能防盗。楼道的每个入口,最后又成了出口。从一个起点出发,最后又回归起点,或许还有客家人内心渴望落叶归根,功德圆满的寓意。

在“博客楼”的宣传语里,有一句令人遐想的句子:夜晚才是属于围屋的。

曾经,客家人在白天劳作奔波,晚上归屋后各自打开家门。凭栏处,每一声叫喊都能惊动整栋族人。每一处伤心和啼哭,每一丝欢笑和振奋,都像秘而不宣的暗号,去接应围屋里圈着的融融暖意。

如今的夜晚,也是属于围屋的。

每一层楼都挂着火红的灯笼,在月色中打开电源开关的刹那,瞬间灯火通明,红耀夜空。戏曲、舞蹈,以及各式表演聚拢了古镇静谧的力量,释放一种荧煌的讯号。怀着畅想的人群中,有女人身上的脂粉气,也有客家擂茶古朴的味道,它从汉唐飘香而来,带着预防水土不服的特性,让历史的人文关怀氤氲在迷离的夜色之中。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个千年古镇,最后又陆续回归他们各自的原地。这是洛带古镇散发出的动感诗意,如土楼围屋一样,自带圆满而充实的人生图案。

大运会也是一种诗意的动感,在这样的古镇,最适宜用运动和狂欢后的余力,静静感受这古朴与现代结合,味蕾和心灵皆可安放的诗意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