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2/18
分享

淳风仁德王贾桥

淳风仁德王贾桥

冯俊龙

 

沙河源王贾桥的故事,承载着王贾人的淳风仁德。

沙河古称“升仙水”,属岷江水系,从洞子口由西向东南流去。在离洞子口大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处村庄,村庄里居住着王姓和贾姓两族大户。沙河流经此处,阻隔了南来北往的通道。为了方便沙河两岸的老百姓往来,明朝时期,王、贾两姓人家主动出资,聘请工匠,修建了一座南北走向的青石桥。人们为纪念他们的仁义善举,将此桥命名为“王贾桥”。

1936年建校的“王贾桥小学”,因桥得名,以“厚朴立身,通达天下”为校训;以“淳朴鲜活”为校风;以“成为博学淳朴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以“桥”字图案为校徽,很好地诠释了“学校育才”与“桥载人行”的关系。

王贾桥在城北增加了一条南北通道,方便了当时市区与郊区的联系;王贾桥人的仁德淳风,一代代传承发扬。

20世纪90年代,我到成都城北九里店开始创业,经常在这条路上行走,往来于荷花池市场与城北郊外各处店铺。见惯了横亘在沙河上的这座石板桥,只容两车并行,行人、非机动车穿插其间,不到深夜,无一刻闲暇。

桥北两边是繁忙杂乱的物流市场,来来往往的车辆掀起漫天尘土,拥挤在摇摇欲坠的货物上,等待停车搬运的工人犹如杂技演员;桥南头是一座当时异常辉煌的大厦,叫海灯大厦,六层楼高,气派得如同一位鹤立鸡群的乡绅。大厦前坑坑洼洼的马路,成枝丫状,分别通向成都五块石中药材、蔬菜、干杂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后面还有一条窄得仅容两人通过的小巷,密密匝匝地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

2001年,成都对沙河开启大型综合整治。原来的王贾桥已经不能再满足交通需求,生活在这里的原洞子口乡王贾村的村民,传承前人遗风,传承先辈仁德,自动集资,公开招标,拆除了原来的旧桥,新建了一座长50米,宽30米的一大两小三孔石拱桥。2004年12月5日,新桥宣告竣工。桥两边各22根回纹雕花桥廊石柱上的华盖,顶面平整下呈梯形,方正的四面上雕刻着四狮头图案,象征睿智、勇敢、坚毅和慷慨的精神。桥廊青石栏板内外,除了篆刻梅兰竹菊等图案和自然景观浮雕,按照中标的成都人魏建林创意,选取了35位现代诗人、15位古代诗人写的与成都有关联的诗歌,由40位美术家书写亲自书写篆刻。桥头是流沙河题写的桥名,桥堍上有一副对联:“子胥归来莫控银鞍白马,留侯安在空遗黄石素书。”这副对联寓意深刻,既有悯农敬水之意,亦有忍辱负重之叹。

诗歌桥因桥廊栏板上雕刻诗歌,在成都引起巨大轰动,被文化界誉为“中国首座诗歌艺术主题桥”,桥名自然就由“王贾桥”改为“诗歌桥”。诗歌桥往南即是五块石路起点,可到达火车北站,进入市中心;往北是王贾路起点,连通三环路,可到成都露天音乐广场。

王贾桥社区隶属于沙河源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6月。辖区面积1.46平方公里。东靠北新大道高架桥,与成华区双水碾街办接壤;南毗成都市母亲河沙河,与五块石街办接壤;西与泉水社区接壤;北邻凤凰山街办幸福分场。

王贾桥社区曾经是城北离城最近,也最繁华的“城郊结合部”。这里孵化出了各行各业的创业精英。无数离开故乡的“外地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新的“王贾人”,“王贾”成了他们人生新的家乡。

据统计,王贾辖区内的水韵天府、三九绿城、香江岸小区,超过半数以上的业主都是“新王贾人”。如今的王贾社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沙河公园,交通便利,人文底蕴丰厚,“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成为现代城市生活宜居区。

诗歌桥建成已经快20年,当年几乎朝圣一样前来参观游览的诗人作家,已经渐渐老去,桥上每天仍然车水马龙,人流不息。桥头甚至还有卖水果的小贩。“王贾桥”这个名字虽然已经成为历史,诗歌桥却继续照亮人间烟火,“王贾桥人”的淳风仁德,仍然在一代代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