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沙河
冯俊龙
国内首条获取国际舍斯河流奖的成都沙河,变得越来越美丽。生活在沙河两岸的市民饱览美景,无数外地游客也争先恐后前来游览打卡。虽然已经进入冬季,但沙河岸边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城北沙河段,因为传说中的“升仙山”“升仙水”,以风光旖旎的升仙湖为中心,从凤凰山下的八里桥,到羊子山旁的驷马桥,城北沙河日渐成为一条人人向往的旅游线路。
八里桥是原来从成都到彭州的必经之“桥”。20世纪初,老成彭路在原成彭古道上开始修建。距离梁家巷有8里远的“八里桥”当时还是一座木桥,路面也全是泥土,路旁栽种着桉树。时光流转,日新月异,泥土路面逐渐被碎石、沥青、水泥混凝土等材质替换,高大茂盛的桉树也被美观雅致的风景树取代,八里桥当然也被重新修建成今天宽敞美观的现代化水泥桥。
从八里桥往东南200多米,一条横跨沙河的桥,不长,名字叫蜀祖桥。从升仙湖沿着沙河新开辟出来的路叫“蜀祖路”,这座桥才沾光叫了蜀祖桥。传说古蜀鱼凫王和修道的仙人张伯子,都在城北骑着一匹赤虎飞升上天,城北留下了不少古老的传说。升仙湖往东南,在今天升仙湖北路拐弯处的桥叫升仙桥,随着沙河水流方向再往前两里的桥,叫赤虎桥。不过,有人说现在的升仙桥是在驷马桥的位置,驷马桥之前才叫升仙桥。因为司马相如那句“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汝下”的名言,原来的升仙桥便改名为驷马桥。可能为了让凤凰山继续保持“仙气”,就把连接升仙湖北路与横桥街的这座桥,替补了“升仙桥”这个名字。这样似乎更合理。传说中的神仙们,从赤虎桥骑虎起“飞”,经过一公里远的距离,大概才能飞升上天吧。这样一想,倒是符合成都人的实在。
会生活肯实干的成都人,不但要为古时候传说中的神仙着想,更要为自己的现实生活筹谋。从城中心一环路的梁家巷开始,通往城北大丰、彭州的北新高架桥,凌空跨过升仙湖,桥下横穿升仙湖的公路桥,自然也就重建、拓宽。这就是双沙桥。于是,八里桥路到驷马桥路之间的沙河段,蜿蜒4公里多的河道上,就依次有了八里桥、蜀祖桥、双沙桥、升仙桥、赤虎桥、驷马桥,这还不包括拦水闸的清澄桥和横隔升仙湖的双湖桥。
有了这些桥,人们便捷地往来沙河,观赏两岸美景。八里桥到蜀祖桥之间的沙河边,有一大片笔直整齐的水杉树,树下种植着曼珠沙华。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天界之花,又叫彼岸花。盛开在农历七月,长于夏日,在秋天结花,传说彼岸花的香味极具魔力,能唤起阴灵生前的记忆。每年秋始冬初,大批游人前来观赏拍照,顺便与他们逝去的亲人对话。
过了蜀祖桥,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棕榈林,让喜爱和平、寄托希望、向往胜利的人们欣喜不已。沿着沙河继续往东南走,越过双沙路,进入双沙东路,恍如进入了仙界。虽然进入冬天,但两旁粗大的树干,顶着一直茂盛的树冠,蓬勃殷勤如华盖。行走其间,有如帝王,油然而生威严。倘若是夏天,长长的树阵逶迤向前,形如一条凉爽甬道,让人浑身轻松。如果与知己密友同行,真想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
沙河里的倒影,又抓扯得人心痒难耐。从踩得发白的小径上蹦跳下来,脚踏着沙河岸边不断突露出来的树根,眼睛里全是红男绿女,耳朵里除了鸟鸣就是流水潺潺,清风抚摸着面颊,泥土混合着花香,身体就像碧水中的游鱼,所有的疲累烦恼,早也不知去向。
还没有看见升仙桥,升仙湖北路的银杏叶,就迫不及待地飞过来。铺满金黄色银杏叶的弧形马路,荡漾蔓延着欢歌笑语。每个人的脸都是一朵花。走路摇摇摆摆的小孩子,就像神话里的小仙童,一双小手抓住银杏叶,跳着闹着,世界瞬间多了一种颜色。
游人如织,沙河里的色彩变幻不断。每个人的额头冒出微微细汗,冬天似乎没有了寒意。跟随着沙河流水行走,驷马桥场遗址就在眼前。遥想当年看惯了成都繁华的司马相如,如果看见今天的沙河,也许不再去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