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其他
202405/21
分享

车灯王唱响欧洲 ——兼记金牛区“四川省非遗传承人”夏曼

车灯王唱响欧洲

——兼记金牛区“四川省非遗传承人”夏曼云

温志航

 

一、金牛人唱响欧洲六国

2018年春天,成都双流机场,银鹰展开双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刚刚登上机舱的26个老姊妹们,端庄大方,容貌美丽,性情淑静而温存,内心却激动不已,她们是金牛区文化馆曲艺团的优秀演员。机舱内笑语喧哗,一想到马上就要去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捷克旅游参观并给国际友人演出,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呈现出愉悦。此时此刻,四川非遗传承人夏曼云团长把机舱窗帘拉开,只见祥云就在身边,白鹭与银鹰齐飞,想到友人在那边等候,艺术连接中欧友谊,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据《华西都市报》2018年4月30日封面记者杜恩湖报道:成都市非遗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夏曼云及她带队的金牛艺术团,应有关方面的邀请,将于2018年5月11日,精彩亮相奥地利维也纳金色歌舞厅,表演四川清音《赶花会》。夏曼云作为四川车灯的省级传承人,将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演唱《懒汉和鸡蛋》。

据悉,这也是近年来四川曲艺节目难得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特别是亮相奥地利维也纳金色歌舞大厅。

夏曼云与封面记者谈及此次四川清音亮相奥地利维也纳金色鼓舞厅的演出事宜,心情格外激动。她充满喜悦地说:“我们四川本土的非物质文化曲艺节目四川清音和四川车灯,能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我作为曲艺人,感到非常骄傲。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我这次去带队出外交流演出,除四川车灯外,还要带领26个学生和徒弟演唱四川清音《赶花会》。我的学生和徒弟,这几天兴奋得不得了。”

夏曼云是李月秋执教成都戏剧学校曲艺班的学生,几十年刻苦学习,成绩斐然,曾经多次荣获国内大奖,在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编导的四川莲箫与车灯《婚嫁》荣获国际金奖,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成都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非遗传播志愿者”。

痴心热爱艺术的夏曼云,退休十多年后仍然坚持演出和传承教学,带有一大批徒弟,兼任金牛艺术团、石油之春艺术团的指导教师,并担任主要演员。经过长年教学和几个月的精心排练,夏曼云从四川清音的基础唱腔入手,伴以舞蹈、身段、打板等艺术技巧,让一大批门外汉很快进入非遗的殿堂。在2018年2月27日举办的“群众献瑞百花闹春首届天府院坝文化群众春晚”上,《赶花会》荣获“最受观众喜爱奖”,其四川清音的演唱风格,到位的演绎,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唱功舞美的珠联璧合,受到观众的热捧。春节期间,该艺术团参加了各地演出,在“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活动”中《赶花会》荣获二等奖。演出广受好评,省市新闻媒体《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都作了采访报道。

由于夏曼云及其团队演出的精彩,北京中华文化交流促进会特推荐出国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演出。

夏曼云不负众望,除了参加大型比赛演出之外,她带着团队深入欧洲六国群众集中的大型广场,零距离地把艺术送给外国友人,赢得好评和点赞。

“北方的骡马是骑士武装,成都的花会是美丽的姑娘……”《赶花会》是四川著名诗人戈壁舟与著名清音作曲家熊青云联姻创作的经典作品,已经演唱了半个多世纪今天仍然充满生命活力,深受成都群众喜爱。只见舞台上一群漂亮的花甲少女穿着彩妆,分别手舞蒲扇,打着阳伞,手握鼓板,粉墨登场。乡音浓浓的吐词,风趣幽默的对白,地地道道的方言,多变的舞台造型,载歌载舞的动作,轻盈的舞姿,把成都青羊宫花会的精彩场面演绎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多彩多姿的画面,让外国友人大饱眼福。夏曼云的领唱更是把她的恩师、莫斯科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获得者李月秋大师的演唱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观众,台下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王家庄有个王大发哟喂,好吃懒做要数他……”在一阵清脆的竹瓦敲击声中,夏曼云用载歌载舞说唱形式,表演四川车灯《懒汉和鸡蛋》,她嗓音圆润,台步轻盈,表演细腻,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一段精彩演唱用朴素的言语道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

她带领的金牛艺术团在2018年中欧文化艺术节中,四川清音《赶花会》和她演唱的四川车灯《懒汉和鸡蛋》均获金奖。

 

二、漫话四川清音和车灯

四川清音原名“唱小曲”“唱小调”。因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是流行于重庆、四川的曲艺音乐品种之一。四川清音,来源于明清时期的俗曲及四川民歌,包含了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河北、浙江等地区的传统民间小调曲目。主要流传于四川宜宾、泸州、成都和重庆一带的城市及中小乡镇的商业地区。四川清音用四川方言演唱。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有八个大调、一百余支小调,唱段两百多支。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为琵琶、竹鼓、檀板等。早期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坐着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代表作品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等。2008年6月7日,四川省成都艺术剧院申报的“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清音演员们整理传统曲目,也编创了《兰绣花》《黄继光》《丁佑君》《布谷鸟儿咕咕叫》等新曲目。特殊时期,四川清音一度停止演出,直到1977年四川省报送的四川清音《江姐上华蓥》《布谷鸟儿咕咕叫》等作品获文化部批准恢复演出,四川清音又回到观众之中。

四川清音最初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左手执檀板,右手执竹签敲竹鼓(取直径约10-12厘米,长约8-10厘米的带节楠竹,以竹节凸状隔膜为鼓面,四川清音的特制乐器)以控制节奏,指挥乐队伴奏,有琵琶、二胡等少量乐器伴奏。新中国成立前多为一人或二三人坐唱,并有专人在台下散“折子”(能折叠的小册子,上书曲目名供人点唱用)。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剧场大舞台的需要,改坐唱为站唱,并由一人独唱发展为两人对唱及多人合唱。1958年宜宾“曲改会”艺人王纯熙演唱四川清音《歌唱英雄黄继光》(钟成修词,喻祖荣、韩绍武改编编曲),首开男性演唱清音。

四川车灯道具俗称“四块瓦”,即是用四块楠竹板加工而成,原来是四川莲花闹演唱中的击节乐器,它是四块长约二寸多,宽约一寸多的竹板,凸面有竹青,经过加工打磨而成,竹板光滑,外上清漆,浅黄明亮。演员将两块竹板分别握在两手手心,每只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并成一排,竹板夹在掌心与弯曲的两指中间有节奏地摇动,发出清脆悦耳的碰击响声。在表演中,大指压紧一块,中指压紧一块,两块板间保留一公分左右的距离。弹打时,食指与第四指帮助中指弹打大指压着的那块板,叫“打板”;两手相碰,四块板一齐打,叫“碰板”;双手摇动,使四块板的端部相碰,而形成连续不断“的的的的”的响声,叫“摇板”。三种打法加上轻重缓急的力度,可以打出许多不同的花样来。夏曼云大胆改革创新,在她的倡导下,经过专业音乐人士的改革,用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子、锣鼓、卡卡伴奏,甚至引进西洋乐器,加上道具“四块瓦”,以单人、双人或多人群唱的方式在舞台上演出,形成了“车灯调”,车灯旋律高亢激越,活泼欢畅,载歌载舞,很受听众喜爱。而今,根据节目的内容唱词以七字为基础,可加衬词;以四句、六句或者八句为一环。内容都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新人新事为主。在演唱方面,车灯板从始至终起到指挥乐队、控制节奏的作用,表演车灯有传统的板式打法,夏曼云的演唱有摇板、碰板、花板、快板、慢板、综合板,唱腔有帮腔、起腔、平腔、数腔,帮腔变化多达10余种。她除了嗓音圆润明亮外,还有舞蹈的基本功,有腿功、腰功,会台步、亮相,车灯调的特殊风格在于起腔和尾腔。设计动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演出,给观众留下欢快、激烈的印象。她口中的唱词多是即兴编排,帮腔“金钱梅花落”是其特征性的尾句,它简单通俗,反复吟唱让人回味无穷,在场的观众听了都能一唱一和,使演出气氛欢乐又和谐。

 

三、车灯的辉煌岁月

60年代末之前,成都市曲艺团的程永玲、夏曼云、李云华、张廷玉等多次赴京专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车灯群唱《妈妈当了炊事员》《红色专家张德元》等曲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夏曼云和柳素华演唱的《姊妹观灯》已经收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

夏曼云1958年考入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师从著名老艺人熊青云、傅万才,毕业后担任车灯演员。1964年,夏曼云赴重庆演出,在当时的成都市曲艺队党支部书记夏本玉的推荐下,拜师重庆山城曲艺团的车灯大师唐心林,夏本玉说:“唐老师是唱四川车灯的,你向他学习!”夏曼云当场演唱了《懒汉和鸡蛋》,唐心林认真地看了节目,十分激动地说:“看来唱腔、打板、基本功都很不错!继续努力!”夏曼云恭恭敬敬地给唐心林老师行了一个礼,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她,就这样正式进入了四川车灯的队伍。

20世纪60年代起,省市广播电台多次播放夏曼云的车灯节目有《懒汉和鸡蛋》《我来当个解说员》《妈妈当个炊事员》《陈道弟学游泳》《巫峡哨兵》《妇女参观水电站》《母女观灯》《红色专家张德元》《秀才过沟》《粗心媳妇回娘家》《小丈夫》《我家有个小弟弟》《早发白帝城》等几十个车灯节目,受到观众热捧。

夏曼云从1959年起,曾多次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贺龙、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美、日、澳贵宾及港、澳、台同胞演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懒汉和鸡蛋》,她从11岁起开始演唱这个唱段,至今演出场次已经达4000场以上,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多次播放,2018年底四川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夏曼云和她的四川车灯》(上、下),受到观众热捧。她演唱的该唱段词曲优美,幽默风趣,唱词内涵深刻,舞蹈动作欢快活泼,载歌载舞,深受观众喜爱。

“王家庄有个王大发,好吃懒做硬是要数他,样啥事情都不做,天天都想把财发……”夏曼云出得场来,一起腔,一打板,台下便兴味盎然。一曲《懒汉和鸡蛋》载歌载舞,有打有唱,帮腔者数人,琵琶、胡琴、扬琴、锣鼓伴乐,让人一饱耳福。在她的演唱中,唱词朗朗上口,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一下把观众带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紧接着,优美的唱词和绘声绘色的语言对白,有诗一样的韵味,有浓郁的四川风味,为铺垫故事、塑造人物埋下伏笔。整个唱段叙述了一个梦想不劳而获而发财的懒汉的故事,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懒汉和鸡蛋》曾经多次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赞扬。前文化部长王蒙看了演出后赞扬道:“这个节目是一个精品节目,很好!”前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骆玉笙问:“小姑娘多少岁?”“我30多岁了!”“看起来只像十七八岁的人,表演得好,唱得好!”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在成都观看演出后,紧紧拉着她的手说:“您这个节目表演得太好太好,不听您唱,就是听您说四川话都感到舒服!祝贺!祝贺!”中国曲艺界权威人士侯宝林、高元钧、夏本玉、李月秋、王永梭、邹忠新、牛德增、车辐等都一致赞扬这个节目。1975年举办全国优秀文艺节目调演,夏曼云与侯宝林、高元钧在人民大会堂同台演出,侯宝林赞扬道:“这个小姑娘唱得好,表演得好,载歌载舞很活跃!”侯宝林曾经对骆玉笙说:“四川车灯很不错,夏曼云的演唱很好,值得一看,一定要看!”高元钧说:“我从来没有看过四川车灯,这次看了以后,觉得很好,很活跃!”夏曼云曾经两次赴云南老山、西藏边防慰问演出,《懒汉和鸡蛋》多次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为了演好这个节目,演员几十年如一日认真锤炼,使其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优异成绩。她以娴熟的技巧、优美的唱腔、出神入化的表演,变化多端的板音、朴实大方的动作,受到观众的喜爱。1995年4月24日《华西都市报》说:“夏曼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车灯、谐剧、流行歌曲样样上手。她音质清亮,舞步轻快,四块车灯板打得变化无穷,深得传统车灯的精髓,并在唱腔、舞蹈、打板、题材上加以革新,在传统车灯调中,巧妙糅合进越剧、川剧、民歌以及流行歌曲的一些特点,又不失车灯的本位,听来独有佳韵。”

2008年6月,四川车灯被列入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她被定为四川车灯传承人,也是目前唯一活跃在舞台上的传承人。1992年车灯《懒汉和鸡蛋》在法国艺术节开幕式上播放。同年4月,夏曼云在全国三书电视大奖赛任艺术指导(山东·济南)中获金奖。1995年车灯《懒汉和鸡蛋》荣获曲艺最高牡丹奖(夏曼云任艺术指导、执行导演、打车灯板并接参加演出)。1998年3月获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奖。2006年夏曼云应四川省曲艺团特邀教学,传授车灯演唱艺术。2010年《懒汉和鸡蛋》荣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金奖。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央电视台专访了夏曼云,对四川车灯作了重点宣传报道,并且于同年6月1日播出,2013年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日展演中,融合了泸州油纸伞、四川莲箫、四川车灯等非物质元素的《婚嫁》,便是由夏曼云编导,该节目荣获“最佳表演奖金奖”,并且赢得了现场来宾与观众的长久喝彩。为了能让年轻人知道四川车灯,让老年人忆起车灯,60多年来夏曼云坚持表演,每年演出100余场,被誉为“车灯王”。

 

四、车灯王的心愿

夏曼云在成都市曲艺团工作近45年,除了台上表演,夏曼云台下的文笔功夫也没有少花,其撰写的论文《四川车灯艺术概况》《四川车灯简介》分别在2005年省文化厅举办的“曲艺艺术与继承发展”及省市文联举办的研讨会上宣读。2006年她应四川省曲艺团特聘教学,传授车灯演唱艺术,培养了该团一大批车灯演员,在她的精心编排下,在该团领导和青年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团创排四川车灯《红红火火麻辣烫》表现了最具有四川特色的川剧川菜川嫂子川西民居,节目是16人的群体表演,特色是在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表演者手上的车灯板夹了一张方形丝巾,在敲击车灯板的时候甩耍丝巾,台步加入舞蹈元素,为车灯的创新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初次改革尝试,对车灯新时代要登上大舞台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2007年他们在一台大型曲艺综艺晚会《蜀风川调麻辣烫》中推出了创新的四川车灯节目《幺妹进城》(又名《巴山妹儿耍成都》),这个节目用四川方言俚语描绘了一群巴山妹儿来到成都玩耍,都市繁华让她们感觉到新奇的同时,也激起了建设自己家乡的豪情壮志,从另一侧面歌颂了成都的经济发展,赞叹了成都老百姓的悠闲生活,因为题材的缘故,节目的表演形式也十分具有典型性,它结合了车灯民间民俗的内涵,保留了传统车灯具有的乡土特色,例如梳着羊角头,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的大巴山姑娘,双手持车灯板,动作夸张,有着川妹子的灵巧妩媚,又带着山野气息。这个节目更多的地加入舞蹈语汇,大胆运用四川民间舞蹈,如秀山花灯、川北灯戏、四川莲箫等艺术品种的表演动作和舞蹈语言,车灯板的三种打法技巧性地融入了舞蹈动作之中,和《红红火火麻辣烫》比较,《幺妹进城》有了更加悦目的观赏性,因此在后来的演出中,这个节目因不同场合被改成《幺妹耍荣昌》《幺妹要想当检察官》《巴山妹儿耍东郊》《巴山妹儿耍金牛》《巴山妹儿耍双流》等许多版本,由此可见这个节目深受欢迎。有了《幺妹进城》的成功,他们又于2009年和2010年又相继创作了《欢欢喜喜看谐剧》和《踏青都江堰》,两个车灯节目都采取了加入大量舞蹈语汇和肢体表演的形式,让车灯创新上有了一些尝试对话方式,表现了一群成都姑娘到锦城艺术宫看谐剧的情景,表演形式是既有角色扮演的第一人称对话,又有第三人称的叙述性演唱。而《踏青都江堰》在编曲、配器和肢体语言上着了更大胆的创新,加入现代元素,现代舞蹈配合车灯板的技巧、现代节奏型的编曲,使节目更加具有动感和活力,四川车灯《踏青都江堰》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文艺《曲苑杂坛》和《我爱满堂彩》频道播出,受到观众的好评。看到自己亲手播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而且是硕果累累,夏曼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喜。

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央电视台专访了夏曼云,对四川车灯作了宣传报道,并于同年6月1日播出。夏曼云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只选了10个节目,我这个节目拿了世界金奖,世界最佳表演奖,为国争光,我感到无比自豪!只要功夫下得深,就会出成绩,就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学习四川车灯很不容易,对唱、念、打、演、写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没有几年工夫根本学不来,要嗓音好,舞蹈好,要求演员吃苦耐劳,我目前在基层群众中教学,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学生有几千人。”最近,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参与的四川车灯作曲编导,辅导打板的创新节目,演出阵容大,有200多人,我培养接班人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自己的心血。成都各个文化馆、不少大学、中学、小学都有我的学生,我还辅导川师艺术系研究生写四川车灯的论文,四川音乐学院还举办四川车灯演出专场。我编导的学生演出节目,参加四川省少儿比赛也获一等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金牛区茶店子街道蜀明西路的市民,她长期坚持在金牛区传承,担纲指导与教学,开展常态化培训,一心将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其中包括金牛区的中小学、区文化馆、一些社区,她深感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她正式收了11个徒弟,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1岁。他们是:冯利梅、戴航、周勇、张华蓉、文莉、胡婷婷、亚宇、张智、陈素华、叶天友、花喜鹊、达娃央宗等,其中当时63岁的女弟子文莉是退休工人,是金牛区的莲萧、车灯爱好者,对四川车灯情有独钟。夏曼云提出“传承还得从娃娃抓起”,四川非物质文化中心开办了小学培训班,班里都是6~12岁的小孩,她在这里教授他们车灯唱腔、打板、传统舞蹈等等,她计划给这群孩子排演一场别出心裁的车灯节目,以体现娃娃朝气蓬勃的生活状态为题材,邀请专业作家与词作家配合写剧本。

舞台上以传统的车灯台步为表演基础,配合孩子的年龄进行更加活泼的改良,整体分为两个声部,前排大约20个孩子边打边车灯板边进行演唱,后面60个人也边打板边作帮腔、和声、伴舞等。整个节目都由夏曼云独立统筹编导,她说:“她尽管这样付出努力,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差距,很多弟子只能精通一门,不能达到综合的艺术水平要求,有的能唱不能跳,有的舞蹈好,嗓子不行,再加上表演车灯收入不高,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满意的接班人还没有。虽然普遍开花,但是想重点培养,不论男女、年龄,物色一位全方位都令我满意的徒弟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她说:“我一心一意搞好传承,我渴望有人愿意学习四川车灯,我愿意免费教学,我更希望能在音乐学院中寻找年轻漂亮、嗓音明亮甜美的大学生,让她们成为传承人,让四川车灯后继有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