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6/12
分享

夹关古镇不了情

关古镇不了情

 

水乡夹关

忆江南周庄、水乡马镇,思蜀中古镇云集,不少仍隐于尘烟背后。然古镇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经年,到访过无数古镇,唯对夹关古镇情有独钟,意犹未尽,多次旧地重游,总会有新的收获。

据史料记载,夹关建置于秦灭蜀国之后,属成都府邛崃历史上三大古镇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有云:“一平(平乐)二固(固驿)三夹关)。

夹关镇位于邛崃的西南部,距邛崃37公里;到雅安40公里,也是雅安和邛崃交界要镇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是重要的商贸口岸。出邛崃,经平乐,越临济,穿夹关入山区,进入西藏第一重镇。不仅在镇上留下有秦汉驿道遗址、汉代冶铁遗迹,还留下诸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与文化。古石桥、古桥碑、桥上雕塑、浮雕、石牌坊、古寺庙(香崖寺)等,都无声地述说着夹关古镇的历史。

青衣江从雅安蜿蜒流淌而下,流过荒野,冲过山岩,泛起滔滔白沫,夹关人称其为白沫江。白沫江主流穿镇而过,将夹关古镇一分为二,为老镇和新镇。当地人称其为北岸街、南岸街。青、白两江诸多支流,小河如同人体血管、脉络弯弯绕绕,曲转悄悄,形成了看得见的山溪水,看不见的暗河,让古镇水路密布,交错环绕,缓缓流淌在青山红土怀抱中。

暮春时节,清澈碧绿的水流缓缓流动,经过阶梯石级千百条鱼儿动鳞(银)光,不由情思泉涌,青春萌动。

盛夏的白沫江,一改宁静,迎来一场又一场暴雨引发对红土质山体的冲刷,夹杂着大量的红沙泥浆,在夕阳下折射出古铜色光芒。

 

夹关的桥

成都市区夹关古镇125公里,途径温江、崇州、大邑,进入邛崃地域经数桥无需多,独对夹关镇典型的几座桥描述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

夹关大桥,早年间名为万福桥,处于白沫江下游。出成都,离邛崃,进入夹关,这座古桥意义深重。

现有“夹关大桥”四个大字的红砂岩桥碑上,有文字介绍,此桥系重建,开工于一九七八年三月,竣工于一九八一年元月,历经两年零十个月修建完成。

大桥左右栏杆上安放着12生肖的雕塑,每隔一段一尊,憨态可掬,逗萌可爱。40余年的风雨洗礼,很多已面目全非头尾分离。桥栏壁上的一幅幅浮雕,生动地刻画出夹关先民伐木、改锯、修桥、铺路、煮茶、待客、习武、划龙舟和男女藏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曲桥弯弯,江上行舟的太平景象。

双孔桥洞如大鹏展翅,身体深扎于水底。桥基居中六孔,左右岸头另各三孔。无语展示建筑力学之美。更为有趣的是,大桥右栏下江水奔腾穿桥流过,从左边桥栏杆俯瞰,分明将一江分为二河。中间树木植物绿岛,河水乖乖顺流而下。夹关大桥,曾经蔚为壮观,深得南来北往的游人口口相传。

母亲是邛崃人,我小从外婆与母亲的对话中听说,万福桥,是夹门关最宏伟的景观桥,历经好几年才修建成功的。说它竣工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

当初的万福桥是双楼层的廊式石桥,雕工精细,华美壮观,引来十里乡民众前来夹关踩桥、观桥、赏桥,成为夹门关场东第一景。

民国《邛崃县志》记载:“新建楼桥长23丈、高2丈、阔半之,石洞有七、阁道共23间。修造万福桥早在光绪年间多次议事,后由当地乡绅和殷实富户发起集资建桥倡议。在阁之中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万福桥的捐资人姓名、出资金额,还竖起高兴场保正杨应选的塑像。

万福桥落成前,夹关的黑茶、木炭都是马帮驭到雅安转运西藏,桥建成真是利民万户,造福不仅一方。利用价值极高的万福桥,原本以邛崃山脉的红砂岩石建造,经几年脚踩、马蹄踏,桥梁中间石板凹陷岁月的痕迹,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凹坑,有的石板已出现裂纹。不得不封重修。于是,民国三年(1914)春罗成重启……

1948年洪灾,万福桥被洪水冲毁,再建,直至1978年再次重建后命名为“夹关大桥”。

夹关大桥逆流而上的永寿桥,相传建于南宋年间。桥基由块石垒砌,桥面用六块条石铺就。两侧无栏杆、扶手,水流桥底仅1米距离;北岸伸向南岸总桥长46米有余,桥宽2.3米,可容小汽车通行。

这条乡土味十足的条石桥,几百年来承载着夹关先民世世代代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的精神,几百年间,不知过多少次,补过多少块石头。

永寿桥头那座历经风刀霜剑的红砂岩石牌坊,有的已被岁月剥蚀去表层文字,留下的只是斑驳不平的沧桑面容。而石牌坊匾额上“永寿桥”三字尚为完整。

永寿桥再往上游不远处,是庆元古桥,又名雄关大桥。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条石垒砌的桥墩,桥面是三根红砂岩石石条铺成,由南到北长70米,宽1米,11孔桥洞水流缓缓轻柔流过。既无桥栏,也无扶手。我从中间那根石条走向对岸,时间顷刻凝结在水面……

夹关大桥(原万福桥)、永寿桥和庆元桥这三座古桥,由南往北望去呈现出一个大写的“川”字,似乎蕴藏着川人的品格、智慧,有着红山岩石般的温蕴和可塑性。

每座古桥,它们都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责任,沉积下浓厚的岁月记忆及游子的乡愁。

三座古石桥的上游是小廊桥和大廊桥,两桥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大廊桥更是兼具川西地区及中国仿古建筑特色。弯弯的拱形石头跨过弯弯流淌的白沫江南北两岸,石桥左右分别用50多根粗大的圆木顶起廊梁,三层楼檐和灰黛瓦顶,榫卯连接起梁、拱、柱、顶、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罗了太多川人及东方智慧。桥头檐角如展翅腾飞的鲲鹏双翼,桥中间三层廊房接左右斜顶相连,趣味无穷。平板式桥栏杆,栏杆下配以平板,坡形摆放的条凳,可供几十人纳凉、休息。站立于桥中央往前眺望,好一派原生态!如此青绿神游画图。夹关老人告之:“上面不远便是雅安界咯。夹关古镇,成都“边城”犹在。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美景。当然,这需要人沉浸式去感受。

廊桥纳凉的夹关老镇人介绍:“他爷爷在世口时的万福廊桥上,无论四季变化,桥迎八方客不断,熙攘人往,至今难忘……”廊桥上聆听万福廊桥故事,多少廊桥遗梦在这盛世中回荡。

除上面几座桥外,还有夹关人熟悉的:解放渡槽桥、同车大桥、双土地大桥、吴岗大桥和武龙台大桥。

 

夹关情

走进夹关古镇,恍若穿越时光隧道。领略或者甚至梦回童年的纯粹与质朴。河居人家临河而依,靠江而居。前门临街,商镇挨着商铺,铺面上陈列着各种商品,有的门面上不见老板也无伙计。呼叫多次,天井或内室传来声音:“买哪样?”真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记得第一次夹关游,在一家“祥”的店面停下,铺面中摆放着胶鞋、解放鞋、塑料拖鞋、各式休闲鞋、雨靴、五颜六色和迷彩花纹的雨筒靴,勾起我的购买欲,于是我进入侧门面拐向狭窄通道问:“有人吗?”只见客厅中一女主和颜悦色笑道:“买哪样?

你一铺子的鞋不怕丢了吗?

不得掉,开铺子这么多年就从未丢过一双鞋、一件东西。

过道抬头阁楼可见原老屋的房梁,角子,问女主人:老房有些年头了?

离一百年不远了,老人留下的。

我想用手机拍她家的客厅、天井、花草植物和摆件、麻将,她爽快答:“随便拍,没啥秘密。”在她引领下,我与家人顺着石台阶到了河边,这是她家后门。于是问:“能在河边喝茶打牌吗?”“啥不可以?可以的。”于是,她泡上几杯夹关古镇上百年就出产的黑茶,素茶端到小凳上,又提了一个暖水瓶说:“水不够,喊我。

打那之后,每次去夹关,如同挂念一位老友,总想去拜望聊聊家常。

 

①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叫都保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