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407/08
分享

不可忽视的文化名人叶伯和 ——《中国音乐史》与《新诗十讲》读后

不可忽视的文化名人叶伯和

——《中国音乐史》与《新诗十》读后

余懋勋

 

由作家协会举办的地名文化征文颁奖活动,吸引我去了成都府河上游的青杠村。这里是叶伯和故居所在地。叶家青染坊传承下来的“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蓉城”文创产品,去年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亮相后,深受各国运动员青睐,“青”代表“中国蓝”走向了世界。

叶伯和是从日本留学归来,活跃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四川新音乐文化的先驱、音乐家、理论家,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叶伯和不仅是撰写《中国音乐史》的第一人,还是用白话文写诗的第一人,却鲜有人知。

作家周庆老师讲了叶伯和与青染的故事,我对文化名人叶伯和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我找来孙玉石的《新诗十》,找来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找来府河新居社区群众原创诗文集《河心》,认真阅读,查找资料,仔细对照,反复印证,还采访当地文创达人,进一步了解叶伯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贡献。我对叶伯和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他没有进入北京大学教授、新诗研究专家孙玉石老师的视野深感遗憾。

中国新诗,摆脱旧体诗而独立萌生发展,自1917年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它有如青松翠竹,卓然而立于世界诗歌之。新诗的主流是现实主义,而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则时隐时现,与之互补而共存。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用白话文创作的新诗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主体。

文化界普遍认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是胡适;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朋友》《赠朱经农》等八首白话诗,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诗;我国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新诗初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

实际上,叶伯和的《诗歌集》也是1920年出版的,仅仅比胡适出版《尝试集》晚了不到两个月。况且,叶伯和早在1909年20岁时,就用白话文创作了诗歌《二十自叙》,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又在1917年28岁时作诗《告诸子》,勉励他在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手工图画乐歌体操专修科的首届毕业生。

五四运动时期,叶伯和与同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一道,以勇猛无畏的革命精神向封建文化挑战,在当时四川新文化运动中撒下了新诗的种子,起到了先驱的作用。这个时期,叶伯和创作了大量的白话体新诗、散文、小说。其中出版三期诗歌专集,由穆济波、曾孝谷分别作序,作者作自序、再序,共收诗84首。后将三期汇集成一册,名为《叶伯和著的诗歌集》,于1920年5月由上海华东印刷所出版,全国发行,又于1922年5月再版。1922年2月,在由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王右木创办的《人声》报上,叶伯和也曾发表诗作,作为传播新诗的阵地。

叶伯和所著《中国音乐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史专著。该书上卷于1922年在成都出版,下卷一直未见。1987年,音乐志编辑顾鸿1929年成都《新四川日刊副报》发现下卷。叶伯和之后有更丰富内容的音乐史手稿,还未付梓,不幸在抗战期间几次搬迁中散失。

我手头的这本《中国音乐史》,是由顾鸿乔编叶伯和著2019年7月巴蜀书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的。里面收录了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和《诗歌集》。其中《中国音乐史》上卷,即书中前五章据1922年成都昌福公司整理;下卷,即书中第六章据1993年台湾青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本《中国音乐史》整理;《诗歌集》据上海华东印刷所再版本整理。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两种著述收录在一本书里,又是以《中国音乐史》命名的,许多读者都不会注意到叶伯和是一位诗人。在五四运动期间,由于成都在遥远的西南,闭塞的盆地,信息传播不方便,以至于叶伯和创作的新诗鲜为人知。

然而,叶伯和的新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融入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最终还是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他创作的《心篇》一经问世,叶圣陶、康白情、王怡等纷纷从全国各地来函,对叶伯和的《心篇》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新诗研究专家孙玉石出版的《新诗十》专著中,其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名、冯至、辛、穆旦等十大诗人,都比叶伯和出生时间晚,创作新诗时间也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黄冈市人,新月派诗人,1920年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开始写新诗,1923年9月由泰东书局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浙江海宁硖石人,新月派诗人,1924年代表作《雪花的快乐》。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出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是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手》。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6年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创作《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出生,江苏海门人,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出生,四川万州区人,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1931年创作诗歌《预言》,先是收在与卞之琳、李光田合出的《汉园集》,1945年收入自己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诗集《预言》。

名,1901年出生,中国现代作家、诗人,1931年,他在写小说之余,忽然灵感喷涌,写下了代表诗作《妆台》。

冯至,1905年9月17日出生,河北涿州人,文学家、诗人,1937年6月创作的组诗《秋心》发表于1937年7月1日《文学杂志》第1卷第3期;辛1912年2月出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淮安,九叶诗派著名诗人,1948年出版诗集《手掌集》。

穆旦,1918年4月5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现代主义诗人,“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

以上是经过梳理的《新诗十》所研究的十大诗人创作的基本情况。现在再看看叶伯和的情况,我们来做一番比较。

《中国音乐史》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史。全书分上下两卷共六篇论述中国音乐史,并将中国音乐史分为发明时代(黄帝以前)、进化时代(黄帝以后至周代)、变迁时代(秦汉以后至唐代)、融合时代(宋元时代)。从音乐史的角度上看,著《中国音乐史》极具出版价值。现经顾鸿整理,将著《中国音乐史》《诗歌集》等汇编成册。对深入了解叶伯和的学术成绩、生平事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889年6月,叶伯和出生于成都西郊家渡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辈由广东迁来四川,世代务农,家族中人才济济。他从小聪明好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了文学、音乐的教育和熏陶。1907年,叶伯和与父亲和二弟同往日本东京留学,先是遵从父命考入日本政法大学,后又自作主张考入东京音乐学校。1912年23岁时叶氏父子三人由日本回到祖国。叶伯和出国留学5年,不但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他还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叶伯和在当时新文学运动中颇负盛名,引起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日本朝鲜籍诗人及音乐家咸警、号召“诗体大解放”的胡适之等人的高度注意,他们都与叶伯和通函并关心其著述。新旧文化交替的碰撞时期,叶伯和坚持不懈地探索、传播。他在五四运动前夕,率先举起新文化的大旗,奠定了先驱者的地位。叶伯和理所当然也是用白话文写新诗的第一代领头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