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7/22
分享

大漠深处惊春雷 十年耕耘核果辉 赤子雄心报国情 激情岁月难忘怀

大漠深处惊春雷 十年耕耘核果辉

赤子雄心报国情 激情岁月难忘怀

薛定均

 

难忘核工创业的艰辛岁月

中国核事业从一片空白到建立完整的核工体系,制造出为核心的大国重器,打破美苏核垄断核威胁,振奋了国民精神,扬了国威军威。到现在和平利用核能,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三,在运,在建,准建总机组总量为世界第一,在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化三代核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新纪录。至今走过近70年历程。这是几代核工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天,我们在里回忆六七十年前,当年那代人的青春年华不求索取无私奉献,掀起祖国大建设高潮结出丰硕之果。

如今那老一代人大多离世。幸存者年纪都是八十多九十岁以上风残年的老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和其他原2一7机部军工央企企退职工待遇一样都较低,他们生活并不宽裕。

让年轻一代永远牢记老一辈那代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建设光荣传统。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开国领袖毛主席在1949101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执政党,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全国一盘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高效,可以创造人间奇迹。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优越性。

党教育我们爱国爰党爱人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对那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确是胸怀豪情壮志,学好本领,甘愿为国家大建设国防报效祖。那里艰苦就到那里去!不仅是我们口号,也是那时代年轻人心态的真实流露和真诚写照。

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投入国民经济和防军工事业建设。其中不乏抗战解放战争时的老干部,转复军人,清华,哈工大,上海西安交大等名牌高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外归来科学家,留苏归来学子,沿海工业基地鞍钢,吉化,包钢,京津沪等地的工业技术骨干,各大城市来的大批年轻人,云集在大西北大漠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虫草,风吹沙子石头跑的浩瀚沙海里或高原缺氧金银滩绿波荡漾的草地,或贫瘠山区战难克艰战天斗地,建成了诸多重要工厂,军工企业和多处核设施。我所在代号〇四综合核基地,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记得那是一九六〇年五月初的一天。

我们从北京趁火车出发,几经辗转,历经几天几夜长途车程劳顿,过兰州,终于来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大西北广袤戈壁大漠。

下火车后,只见有几间平房的小站,它名字有点让人奇。当时兰新铁路刚通不久。筑路工人想象力丰富,在地低下搭个窝作床铺把家安顿下来给起个站名。可不是嘛,你站在不高的沙丘上看,众多小沙丘中间低地上有几间砖瓦站房,从遥远东方穿越千山万水来到河西走廊的二道平行钢轨,通过此地伸向更遥远的古丝绸之路的深邃远方。近处有座102公司的半机械化制砖厂,本来要从千里之外运砖瓦来工地,现在就可就地取材解决。

孤烟中不起眼的小站,可是有五股停车道的站台,快慢车均停靠的二等车站令人意味深长。厂内有自己通行的客货铁路专线。

兰新铁路左侧不远处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脉,山顶白帽子云遮时隐时现。右边是荒无人烟一眼望不到头戈壁大漠,像波浪似的小沙丘连着广漠无限。

这里有公路,铁路专线通往大漠深处。满眼黄沙荒漠中,迟到的春天带来点点绿芽的莎棘,芨芨草,骆驼草丛等耐旱植物散落其间伸向无限的远方。接我们的解放牌大卡车出站经岗哨检查后,奔驰在一条土公路上,绕过几堆小沙丘,曲里拐弯奔向广阔无垠茫茫大漠深处。汽车身后留下一条黄尘滚的沙龙。

突然,远处出现一大片黄色五层楼房,和一些完工装修门窗的建筑群。接我们的老杨告知,这是厂的生活基地福利区。他还给我们未来工作生活描绘了一幅美丽远景的画图。后来事实正是这样。这里是厂机关办公,双职工居住地方。有高高水塔,取暖锅炉房。但大批施工单位的单身员工,还是吃住在现场的简易平房,或半埋地下式的帐篷里。那天,领导安排我们进了未经装修的楼房里住了晚上。地面高低不平,没装玻璃的门窗是临时用竹油毡纸洋灰袋纸钉的,长凳加块木板当,打开铺盖睡觉。了插销来关

这时,我们心里真正明白了。既然选择了业,今后,我们个人命运前途,将和国家的核事业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在一起不可分离。

这里有公安派出所,法院检院,政府机关政企合一,将有各类商店小吃店,邮局银行医院,影剧俱乐部,锅炉房采暖浴室理发店,幼儿园中小学校技术学校,商业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公交站定时发车通往车站和各施工现场厂点。有公路,铁路专线编组站通往大漠深处各生产分厂。有自备的水厂电厂机修厂面粉食品加工厂和多处各类设备物资储备库。

在这方近百平方公里范围,沉睡了千百万年,百里不见人烟的荒凉戈壁大地上,艰苦创业大规模建设的帷幕已徐徐拉开,几万名工人干部战士在此安营扎寨,掀起了像战争年代那样,一幅规模宏大激动人心,热火朝天改天换地的建设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彰显开国元勋们是有多么伟大气魄,大手笔布局的决心啊!

从车站进厂区。通过层层岗哨严密检查。周围有导弹警卫部守卫。去各分厂和厂内各区域凭证件通行。通讯地址是兰州XX信箱。其实远离兰州,火要跑一天一夜哩。对外称之西北矿机厂,俨然是封闭式自成体系,与世隔绝的世外自治家园。

他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战风沙,寒暑,半地下式帐篷,或住二十多人的大仓库,张长凳块木板就是床。

沙尘暴早在60多年前我们领教过。沙暴过后,外墙周边墙脚堆积二三尺高的沙子。为减少风起扬尘必须经常清帐篷门被风沙封堵出不了门是常。上下班有时遇上刮大风,天地间灰蒙蒙混一片,分不清方向东西南北。漫天沙尘飞沙走石,睁不开眼,沙粒打脸上好痛。顺路时风将你推着飞跑,顶风没法走,只得背对风向倒着走,走两步退一步,走路十分困难。

位同事有事下班晚了点,遇上大风沙走偏方向迷了路,周围得知后立即全体出动寻人,找了几小时才找到他们。虽紧张一阵,总算万幸虚惊一场。大家灰头土脸的相视这模样,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有时一阵紧似一阵风,把沙粒石打在窗玻墙上刷啦啦地响,室外电线被风刮得发出咻咻咻的尖叫声,不时有门窗被风刮开玻璃炸裂的响声传来。

听说去年沙尘暴刮了两天一夜天昏地暗,天地间灰蒙蒙一片。102公司帐篷食堂刮倒,仓库的屋顶掀开跑,屋里东西七零八落刮得满天飞,物品埋在沙堆里一片狼藉

我们下班到回家后,首先将裤脚管卷边里,口袋翻过清沙浑身上下满是尘土细沙拍打后才进房间。楼房单元门外小门厅有开的门,并在外90度曲,这是为了不让风沙直接吹进楼内。为防无孔不入的风沙,室内窗户缝都用报纸糊起,睡觉被子上盖条塑料床单。否则早晨起来床上一层沙灰。大家出门习惯全副武装,帽子,毛巾围脖,防风眼镜,翻毛皮鞋一样都不可少。

七八月份夏天午后烈焰似火,似想把沙漠大地烤得处处冒烟地气不断蒸发升腾。强烈紫外线照射得睁不开眼,沙地脚底板,沙堆上鸡蛋十多分钟烤熟可吃。可室内凉气可恰似二个世界。晚上还得盖被子哩。

严冬腊月寒风凛冽,冷到零下一二十度。室外水管都要保温防冻是大水管冻裂没水喝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二十人宿舍内均有一两个大煤炉供冬天取暖烧开水,每宿舍门口,都有小山般煤堆好过冬。

比我们早到那批人,引水还没修通,用水从一百多公里外水车运。滴水贵如油,一天一盆水,洗脸刷牙洗手都是它。最后还得用浇树养花草美化环境做贡献。

后来人多了,种些树木花草几年后环境气候也改变许多。十年后的一九六九年中苏关系反目为仇,我国早期核设施老都知道。他要给我们动手术咱不得不防。中央决定我们转移阵地去大西南抢建大三线。专列载着我们晓停夜行离此川。这时我们居住院子内小花园鲜花盛开,周边直径二十多厘米粗的穿天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己有五六米高。挖地尺把深尽是黄土,只要有水啥都能长。其实,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在古代三千年前也是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牛羊成群流水潺潺滋润着一片片家园绿洲。不过是经历时代更迭,地质变迁,灾荒战乱,沧海桑田变成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罢了。

当时住房很紧张,单身都是住一二十人的集体大房间。双职工一般分一间十二三平方米住房。房间摆设床箱子,桌椅板凳挤得满,吃饭睡觉有时办公也在家,了也只能将就凳子床边随便坐。厨房公厕为共享。有孩子的才分三十来平方米的二室套房。烧煤球炉煮饭,家家有煤油炉备用。平时也就吃食堂,周日有空改善一下生活。像现在住房宽敞,水电气设备齐全。

有些双职工排号没分到房的,只好暂时和单身住一起。

大部分年纪大点已婚工人干部家眷不能随行,都留在内地和父母一起生活。一年一次探亲假路程一起假期不过月余。探亲跟孩子刚有点热络又要分开。

后来条件好点,城市单职工家属经批准可随迁,被安排在百多公里外的五华山家属区住。当时工地单身小伙给顺口溜,反映当时家老职工生活状况过了礼拜五,还有一上午,吃了中午饭,准备回家还。火一冒烟,就到五华山。

家属来厂了,但还是分居二地不能住一起,每周趁火把你送回家团聚一次。

这还算不错哩,我们很多老职工,为事业走南闯北在外漂泊干了一辈子,每年省吃俭用钱花在铁路上,分居生活的艰辛不难理解。

直到二三十年后退休才告老还乡,岁月时光磨平了棱角英气,将青春染成白发才合家团聚,有的甚至两隔不再相见。你想,该让人是何等感慨。

对个人而言,这是多么大牺牲呵!这就是那一代人为国家,舍小我为大家做出的最大牺牲的历史贡献。这是他们真正伟大而可爱的地方。然而,不知还有多少人对此情此景,可还曾记否?

戈壁滩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当年工地很多二十八九岁的大龄光棍找不到对象的真实写照。

在工作劳动紧张之余,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大家单调‘业余生活。除扑克下象棋,收音机收听新闻,听美妙歌声,戏曲相声杂艺之类,看露天电影是最大乐趣,虽不像现在城市方便多样。你想看,像赶场似的隔三岔五都有。都是国产新老黑白片,极少有外国片,各单位轮流放映,好电影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早早拿了小板凳坐在银幕前等待映演。那时虽不多但好片看不,如暴风骤雨白毛女,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上,铁道游击队、英雄虎胆刘三姐,洪湖赤卫队蝴蝶泉边等。当时人们编顺口溜是,中国的新闻简报,阿尔巴尼亚飞机大炮,罗马尼亚搂搂抱抱,朝鲜的又哭又闹。这是当时普通人对时政了解和影评看法。兰,排球比赛也是一大乐趣,有球赛时场周挤满了观众,为双方助威呐喊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年终或重大节日,工会组织各单位文娱演出活动。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文化较高,歌舞成了他们展示青春活力的场所和内涵。洗衣歌,凤凰山下红牡丹,看看拉萨新面貌,赞歌,回娘家,草原之歌等歌舞节目成了深受大家欢迎的保留节目。

生活供应地方贫困无法解决,主要靠千里之外全国各地支援。粮食供应大多是粗粮,高粱黑豆苞谷面,土豆甜菜当主粮,仅供应很少大米白面。

吃高粱豆面便秘拉不出屎,男厕也是血红便纸初来乍到小王进方便还以为走错门,闹了大红脸不好意思。

粮食定量按各人不同岗位确定。我们工地技术人员每月31斤,机关干部28斤定量,起重铆工劳动强度大定量高达43斤。

施工单位都有能容纳千人左右大礼堂兼食堂。食堂门外有个灯光球场,工会经常组织各单位球类比赛。开大会都是自带板凳。旁边就是食堂厨房,职工吃饭食堂没桌椅板凳,打饭回宿舍吃,或四处蹬着站着,或找块石头坐下。每当开饭了,球场周边石条边坐满吃饭的人,互打招呼闲聊十分热闹。

到后来,几万人面断粮告炊困境,形势十分危急。加上年中苏关系破裂。撤走全部援华专家,销毁图纸。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一百五十六项工程的未完项目,成烂尾工程打了水漂,使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全国人民处于困难之中。那时厂里各单位组织打猎队,派人外出四处采购,采骆驼草籽磨面混合充饥。有人晚上饿的饥肠肚子咕咕叫,睡前泡点酱油膏水喝,味儿鲜骗肚子解嘴馋。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得浮肿病。

中央领导始终关心从事国防建设事业的我们。闻讯后周总理批示中央军委关心,要求休养生息,并立即从东北等地调运粮食大豆等大批生活物资进厂。那一时期全国人民生活也都困难。他们节衣缩食,还不忘支援防建设。各地名优特产品优先供应边疆重点矿区确保他们生活。如新疆哈密瓜兰州白兰瓜,烟台蓣果砀山梨,天津雅梨沿海,上海大白兔奶糖等各大城市轻化工业品,及各地名烟酒糕点源源不断供应,帮助他们度过一次次难关。有病抓紧对症治疗,开营养小灶,恢复身体健康,重新焕发出人们新的生机和活力。

他们团结奋斗,战酷暑斗严寒。开山修路挖沟埋管引水,修专线,挖基坑,建工厂,实基础。经几年打拼,厂区基地建设已初俱规模逐渐步入正轨

(未完待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