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10/21
分享

走近李致老

走近李致老

冯俊龙

 

人和人的相遇讲究缘分,人和人的相知却有许多渠道,比如通过文字。从字里行间了解一个人,也许更加深刻、全面、独到。我和李老的认识,从先读他的文章,到与他相见,再到阅读他的书,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按部就班完成了对一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认识过程,也让我经受了一场精神洗礼。

今年年初开始,我陆陆续续拜读了李十多篇文章。这是李回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历史人物接触,以及他怀念亲人的往事随笔。李老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他先后与马识途、胡耀邦、贺龙、张爱萍、罗广斌、周克芹等人有过亲密接触,甚至结下了深厚友谊。除了与名人有工作或者职业上的广泛交流联系,李这位出自书香世家的名人,在亲情的滋润下,对亲情的重视,同样令人感动。他对姐姐、八等亲人的怀念,特别是他与巴老彼此牵挂的一生,实在令人动容。

从这些文章里,我感受到李为人的踏实、为文的平实,感受到一位期颐之年的老人,对人世最深切的了解、对人性最深刻的理解。

我知道李老是巴金(李尧棠)大哥的儿子。巴金的《家》《春》《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与一代文豪亲密接触的李,或者说沐浴着文豪阳光的巴金侄儿,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他与他的家族,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期许?

怀着种种疑问,终于在暮春的一个下午,我由小老师引领,见到了李

在约定的见面时间之前,我和小老师提前到达,坐在老居住的小区长椅上等候。小区干净整洁,道路笔直宽敞,我觉得有点像李老的行文风格,简单直率,真实质朴。

我们按时按响门铃,房门应声而开。房间里,端坐在椅子上的李果真在“恭候”我们。我是第一次见李致老,但李致老的照片看过无数遍。直立的白发、慈祥的笑容,挺拔的身躯、整洁的衣服,眼前的李致老和照片没有区别。

“欢迎欢迎,我的腿不大方便,就不站起来了。”李致老满脸歉意,伸出手来。听小老师介绍完我,李致老握住我的手,叫着我的名字,热情地说:“请坐,请坐,就挨着我坐,好说话。”李致老的手宽大而温暖,传递给我一股坚定果决的力量。李致老戴着眼镜,他微笑着打量着我,我先前的紧张不翼而飞,仿佛眼前这位比我父亲还年长的老人,是我父亲的兄长,我是坐在家族长辈面前接受教诲的后辈晚生。

主人待客的盛情,满屋洋溢。桌子上摆好了泡好茶盖好盖子的白色瓷茶杯,还有分别装着瓜子、花生、糖果、果脯的碟子,简洁大方,庄重热烈。“请喝茶、吃瓜子。”李致老声音洪亮,要不是我知道他已经95岁高龄,真要把他当成六七十岁的中年人。

“我今天要送你三本书。”寒暄过后,李致老指着整整齐齐放在桌子上的三本书,边开门见山地说,边去拿放在书旁边的笔。我赶紧拿过书来,撕开塑胶纸,打开递给李致老,请他在书的扉页上签名。

桌子上的茶杯与茶杯盖子发出有节奏的碰撞声,我不由得对认真签字的李致老表示出由衷的感谢。李致老做事严谨、有条不紊,严格要求自己,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你要多读巴老的《随想录》,它对你们年轻人会有很大帮助。”李致老逐一在送我的三本书《四巴金》《昔日足迹》《铭记在心》上认真签完名,严肃地对我说。我急忙应声。但我真没有读过巴老的《随想录》,心里想,先读完眼前这三本书,应该对巴金老人,以及巴金老人这个曾经的“封建大家族”有个大概的了解吧。

果然,李致老送我的这套“往事随想”丛书,把我心中的疑问“解释”得差不多了,我对李致老为人、为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致老的文章《捐寒衣》,写他还在读小学时,节约零花钱,甚至宁肯饿肚子,也要把中午饭钱捐献出来,给前线抗日将士做棉衣。他的革命热情纯朴自然,发自内心。时过80多年,李致老今天对我们说到在有一年他过生日的时候,四姑妈送给他一个“造型精美”的深绿色石头骆驼,“我很喜欢那个骆驼,但听别人说是日货,马上摔在地上”,依然慷慨激昂。李致老用力地挥舞着手臂,宛如当年那个童心未泯却敢爱敢恨的孩子。

我们的话题随着转到李致老年轻时候在重庆革命的那段经历。他背了一大串人名,其中有我熟知的罗广斌。当年重庆地下党,以及西康地下党的历历往事,便如数家珍一般,从致老口中汩汩流泻出来。时代造就英雄,岁月记住历史。我后来从致老的《昔日足迹》中,大概了解到他的一生。这些篇幅不长,情真意切的文章,拼凑起了李致老从出生到成长,从个人到家族,从家庭到事业,从工作到退休的大轮廓。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信仰,来自他对时代的清晰认识。只有坚定改造旧时代的信念,才能生发出无坚不摧的信心和勇气,对充满艰险的未来一往无前。

这部《昔日足迹》,可以算是李致老的个人传记。李致老从改变时代的革命者,到成为新国家的建设者;从共青团到宣传部再到出版社,最后到文联工作。从官员到作家,身份屡经变化,但他都始终保持着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海内海外,但他自始至终都留恋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成都。

我希望探寻一个家族对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以他的家族为背景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但现实中的李氏家族,到底如何相互浸润?

“巴老对我的影响至关重要。”李致老语调轻缓,但极为坚定,有如静水深流蕴藏着巨大能量。《四巴金》是李致老给巴老用文字立在世间的一座碑,它记录了李致老和他称为“爹”的巴金一生亦师亦友、亦父亦子的绵长情缘和相互关爱。我看完这部书,深无论任何一个家族,都需要一个灵魂人物。李致老的祖父是封建大家族的家长,他的父亲是处于时代变中的家族掌门。不同的时代铸就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命运。失败和成功,虽然是不同命运结局,但更是不同的时代产物。

致老的三李尧林、四巴金,先后承担起扶携大哥一家的重任,这不但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优秀传统的精神赓续,更是家族长辈对族中后辈成长、成才的直接帮助。一个人身上的血脉基因,一定会深刻影响他的一生。一代人可以造就一个富豪,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个绅士。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家族振兴背后,是心泣血的奉献与牺牲。李尧林英年早逝,巴金继续接力,不但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给予一家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说巴金成为李氏家族新的“根”,给这个家族提供营养,那么,李致老也在为这个家族的繁茂贡献自己的力量。家族不断成长为参天大树,人类社会就会拥有更多福之地。无论或者人,根的力量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铭记在心》就是把信仰的力量不断传递出去的真实记录,这是李致老献给他人生路上难忘的人的永恒纪念。

不管是处于何种状态下的李致老,都心怀感恩。他感激关心帮助他的所有人,他感谢在他人生道路上遇见的每一缕阳光和每一滴水。事隔多年,他依然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时,在重庆新华书店遇到特务,受到进步店员好心提醒的那些细节;他永远怀念那些在他人生道路上遇见的好人、给他温暖和爱的亲人,以及在工作上给他关心帮助的同志。接受他人的爱,再把这种爱加倍传递出去,李致老始终不忘他坚守的信仰。

致老虽然年事已高,视力下降,但思维敏捷,说话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多年工作的职业敏感,再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生性善良,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公正廉洁,胸怀宽广,同时养成守时、细心、周到的良好习惯。他辩证地看待每个问题,说任何事情“成功总是必然,但取得成功的道路并非直线”。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对未来都充满希望,而且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去争取成功,是饱经风霜的李致老一生坚守的信念。

致老一生遵循巴老教诲:“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努力向优秀的人学习,尽力不做违心事。在他的作品中,他对每个人、每件事的回忆、记叙,都保持本真,决不矫饰遮掩,倘有失误、记的地方,发现了便及时纠正。所以,李致老的作品,可以当成他的个人传记来读,更可作为史料研究之用。

致老与很多人保持了一生的友谊。前不久,110岁的马识途老去世,前去吊唁的李致老坐在轮椅上,一脸肃穆。来到马老灵前,李致老震破荧屏的那声哀嚎,令闻者心为之一颤。95岁高龄的李致老与马老亦师亦友的真情,令人肃然起敬。李致老尊师爱友、情深义重,为文“真诚、朴实”,“不无病呻吟、不故弄玄虚”,为人亦是如此,堪称我等楷模。

我虽然和李致老年龄相差接近半个世纪,和他也认识不久,但通过他的文字,我已对他有了更多了解,或者可以说通过文字已经和他相知。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不断增加、延续,这是有着共同信仰的精神赓续,也是历史不断前行的永恒动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