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411/12
分享

追寻自然之谜的决心和勇气——何文旅游笔记《梦回南极·北极》读后

 追寻自然之谜的决心和勇气——何文旅游笔记《梦回南极·北极》读后

余懋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充满了自然之谜。自古以来,极地探险都是人类的梦想和挑战。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作为世界上最寒冷、最遥远的地区,隐藏着许多神秘和未知。追寻南极与北极的秘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还能为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可是,要亲自到南极和北极去旅游去考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好在成都作家何文,推出了新书《梦回南极·北极》,详细地介绍了南极和北极的情况。这是她亲临现场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认真阅读这本难得的旅游笔记,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弥补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

2019年1月25日,作者开启了南美六国·南极之旅,为期37天的旅程,途径秘鲁、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6个国家;2019年8月,她又加入了北欧五国·北极之旅,途径挪威、冰岛、芬兰、瑞典、丹麦等5个国家。

何文是一位做事非常认真的作家。每次踏上旅途之前,她都要做足功课,查阅各种资料,了解相关情况。她在旅途之中,每一天都要聆听旅行团举办的专题讲座,做好详细的记录。她用专家们讲解的科学知识,作为她的行动指南。她把自己观察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奇闻轶事、动物植物等等,都记在心上,写在笔记本上,有时还要拍下照片保存起来。哪怕在无纸的情况下,她也会在左手“大鱼际”、大拇指内侧和手腕内侧记下上百字,生怕时间一长就会忘记。甚至她下飞机的时候还会掏出机票,请机长帮忙记下飞行距离和时间。她从不放过她想收集的任何信息。每一天游轮广播叫早,旅行团的行程安排,旅途中的见闻,事无巨细,皆入她的法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她身上体现得如此完美。

她在南极和北极跟随多位科学家、探险家、联合国专员登陆冰山,学到弥足珍贵的多学科知识,以旅游日记的形式呈现在书中,分享给读者,真实,非虚构,难能可贵。

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被巨大的冰层覆盖。南极由于气温过于寒冷,导致植物无法生长。南极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冰雪王国。1985年,中国科研人员突破艰难险阻,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科学站。之后,中国又在南极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罗斯海新站。

南极的冰层蕴含着丰富的地质和气候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重建地球历史。此外,南极也是许多珍稀动物的家园,包括企鹅、海豹和鲸鱼等。通过研究南极洲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被广阔的冰雪覆盖。探险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北极的真正位置,并探索其周围的海洋生态系统。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研究北极的冰层和海洋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后果,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极地探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探险家们在极地的艰苦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极低的温度、恶劣的天气和资源缺乏的困境。

然而,他们不怕艰难与危险的努力和勇气,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环境,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理事会宣言》,旨在保护极地生态系统和资源。此外,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保护南极和北极的冰层。

极地探险是一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任务。何文跟随科学家和探险家走进地球的两极,进行了一场探险之旅,梦回南极和北极,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夙愿,也为不能亲临现场体验的人们带来惊喜。在遨游世界探险地球两极的旅行途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勇气。

何文在2019年2月11日的日记中,以“南大西洋的下马威”为标题,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迷迷糊糊间,我被乒乒乓乓的声音惊醒,不敢睁眼,晕得好厉害。……如同警匪片……”这是游轮经过“魔鬼西风漂流带”——德克海峡的真实生理反应。无论行与不行,必须硬挺过去。作者的随笔日记,用朴素的语言,平易自然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南极和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2019年2月16日,何文写了“冰山一角坍塌记”,记录下她亲身经历的难忘瞬间。那一天,她与队友们坐在冲锋艇上,由来自智利的向导、探险队的宝拉驾驶着,绕过浮冰广场,沿着一座千年平顶冰山慢慢向前。这是一座冰长城,让人震撼的“巨无霸”。为了拍摄这个壮观的场面,专业摄影师请宝拉靠近点、再靠近点。突然,宝拉把舵冲锋艇,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驶离冰城墙。冲锋艇把舵上扬,冰冷的海水溅满全身,突然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冰山坍塌入水的声音!好险!冲锋艇停在远处掉头,他们“看见冰山一角还在坍塌,被塌冰冲击起的巨大水柱冲向天空,灰白色的水雾久久不见消散。”“若不是宝拉有经验,跑得快,搞不好我等就沉入南极海洋,多年之后便成为冰封的木乃伊了。”

我曾有幸聆听作者分享创作这本书的感受。她说她去秘鲁马丘比丘,秘鲁人称迷失的山巅,当年西班牙把秘鲁人几乎杀绝,仅有少数几个在山巅砍伐的土著人幸存下来。山路陡峭,她用双手指抠进石缝,最终登上山顶。晚上洗手,火辣辣的疼,原来双手充血了……与这种情形相似的还有去北极·北欧,上瑞典的“小夜曲游轮”。

总之,远程旅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何文的两极之行,实际上是一场苦旅,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毅力,足够的准备。况且,去南极时,游轮上190位游客中,仅有她是四川成都人,艰辛唯有她自知。

追寻极地之谜的决心和勇气,不仅仅体现在那些踏足南极与北极的探险家身上,更融入了每一位对未知充满好奇与向往的人的心中。何文的《梦回南极·北极》一书,便是一部点燃了这种探索热情的佳作。她不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极地的壮丽景色,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追寻自然之谜所需的决心与毅力。

在何文的笔下,南极的冰川仿佛有了生命,那层层叠叠的冰隙如同岁月的痕迹,记录着这片大陆的历史与变迁。而北极的广袤雪原,则像是大自然的神秘面纱。

何文的旅行笔记,不仅是一次对极地美景的展示,更是一次对探索精神的颂扬。她让我们看到,在追寻极地之谜的道路上,决心与勇气是不可或缺的。面对极寒的天气,艰难的环境,只有坚定的决心,才能让人勇往直前。而这种勇气,不仅仅是对抗自然环境的勇气,更是面对未知,挑战自我的勇气。

何文的南极与北极之旅,也是一次科学与文化的探索之旅。她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极地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对极地的影响等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极地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使得她的旅行笔记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极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读完何文的《梦回南极·北极》,我深感震撼。不仅为她所描绘的极地美景所吸引,更为她所展现的探索精神所折服。在她的笔下,我看到了人类对未知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探索的执着与勇气。何文书中的随笔日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实用的价值。即使不出国的读者,也可以跟随她的脚步,去体验跨越几万里,到地球两极考察的感受。

因为无论什么华丽的辞藻都不如真实、质朴、本原的记录。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友人让我将去南极、北极旅游时记录的见闻发给她看看,借以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我说那些记录不过是随笔日记而已。她却说就是想看我的日记,写得太文艺的也无心看。待日后,她出国时能借鉴。”

的确,正如她在2019年2月19日的日记里写到的,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同行者给她的建议:“如果你写南极,切忌用太多形容词,南极本原的美足够了!”

追寻极地之谜的决心和勇气,是人类探索精神的重要体现。它激励着我们去挑战自我,去超越极限,去探索这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而何文的旅行笔记,便是这种探索精神的最好见证。

通过追寻南极与北极的秘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探险家,来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共同探索极地的奥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