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尚焕焕的头像

尚焕焕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7/06
分享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读《创业史》

我认为,纪念一个作家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新阅读他的著作,品味他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

作为作家的柳青,被人们评说了30年。作为故人的柳青,被人们怀念了40年。一个人无论是在世还是离世,都被人们不断地评说着,持续地纪念着,这种情形在当代时期的中国文坛并不多见。

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沉潜于生活之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柳青先生而言,已是信仰一般的理念,高度自觉的实践。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读了柳青先生的《创业史》,可能是自我出生于陕北农村的缘故,年少时我就十分喜爱读农村题材的小说。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亦如此,我的心灵总是被我们陕北这些大文豪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震撼。柳青先生的文风在我的脑海里已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朴实的文字,总有惊人的力量和余味。这次来到晋陕黄河大峡谷边上这块神奇的土地,看到了文化的、历史的、自然的神奇。当然,有幸在吴堡文化广场目睹柳青先生的雕像,让我产生了重读《创业史》的念头。感谢友人保存有完整版的《创业史》借我,于是我废寝忘食地读完,这是又一次生命的洗礼。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跟我提到这本书,说在那个时代下能写出这样的书是非常有水平的。我再次读的时候,依然有类似的感受。

重读《创业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动不已。其中的人物是那么真实,被主人公梁生宝扎根黄土地、在艰难中不断思索创造的精神深深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的好教材。我坚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刻,人民还需要借助《创业史》来再现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曾读过许多关于柳青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文学见解,同样让我感到惊奇和新鲜,受益颇多。

梁生宝是柳青先生倾注了心血和热情的理想人物,他作为一个讨饭出身的“受苦人”,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一次次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并没有放弃创业的理想。在他身上,有一种气概、胸襟和担当,与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也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同是青年农民的孙少平、孙少安兄弟有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他却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坚持跟党走。

梁生宝之所以能坚持自我的创业,一是因为他自我本身的不服输、善于思考、坚韧不拔的品质;二则是因为共产党对他的支持,给了他前进的期望。两者促使他坚持下了自我的创业。

从柳青先生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才是追求文学理想的精神。柳青先生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实践,在当前社会充满浮躁的氛围中,值得广大作家艺术家认真学习。从柳青先生这里,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深入”“扎根”的真正意义。正因为他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才写出了《创业史》这部鸿篇巨制,塑造了如青年农民梁生宝、徐改霞、老一代农民梁三老汉、高增福、梁大、王二直杠、郭振山、姚士杰等至今仍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农民形象。

今天,中国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柳青先生用生命实践出的这条文学道路,却并没有过时,永远是产生优秀作品和伟大文学的必由之路。

柳青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当作家要植根于生活,要脚踩在土地上,不要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要多写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人性本就应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他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今天的作家,如果你不脚踩在大地上,如果你写的不是你脚下的这块土地和你脚下这块土地生发出来的情感、状态,反映的不是你和这个土地的关系,无论你写得多么花哨、绚烂、妖娆,最终都会消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