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勤卷的头像

石勤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7
分享

食为天

微信图片_20220726211717.jpg

老陕爱吃面,是句亘久相传的佳话和俗语。也说明了陕西人,特别是关中道人对面食的钟爱程度。大家小舍也就没有不会做面食的,只是手法有差异,精细程度不同而已。不讲究的人只要油泼辣子醋齐全,煮面的时候顺便煮些豆芽绿菜就可以了;讲究的人那就复杂了,这样那样的小炒肉臊子……

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种类。按照面的制作方式不同,有扯面软面手擀面机器面削筋面刀削面……按调制的方式不同,有臊子面炸酱面辣子面蘸水面……

到底有多少种类,真很难弄清。

因而无论大城小市,即就是一条牙长的街道,也会有几个面馆。

地处西府的凤翔县,作为商品粮大县,县城的面馆数量之多,更是难以统计。其中有一个小面馆,却很是特别。就是北大街的李家盐水面。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看一个一间门面的小面馆,居然还安装了空调,在凤翔同样或者比其大几倍营业面积的饭馆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天下午基本上三四点就打烊了,其他都要经营到晚上九点以后,甚至十点多。就这,还隔三差五地发出信息“今天休息,明天照常营业!”

这家面馆,是一对夫妻开的,老板叫安红,也没有一个雇工。他俩从不到三十岁就在凤翔县城办起了面馆。开始的时候在东湖路,中途把东湖路的店倒给了别人,在凤鸣小区又继续办面馆,搬到现在的地方也已经十一年了。说起他们频繁搬迁的原因,可能知道的人和不知道的人都感觉很可笑。

无论原来经过的两处地方,还是现在的地方,面积也都是一间房,大概二十平方左右。第一个地方倒给别人的时候,他是真的累的不能再坚持了,两个人一天要卖一袋半的面粉,还要给后面来的顾客道歉说好话,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给自己放几天假;凤鸣小区那个地方也一样,别人说那里干啥都不行,偏他开了面馆以后,周围的面馆生意都不行,他的是例外。从每天卖将近一袋面,到后来又撑不住了,一袋半面还要早早关门。没有办法,就又挪地方!挪到现在这个地方以后,他想了个办法,就是每天只卖一袋面粉,卖完就关门,人也不出力。问他有什么绝窍,用他的原话“咱庄家人有什么诀窍啊,不管干啥都不要心重!”

是啊,这就是他的经营“绝窍”。从开始办面馆到现在,他对油品和菜品的执着是别人所达不到的。油品一直是自己去榨油的地方看着挑选油菜籽,整个榨油的过程的关键环节都是在自己监督下完成的,所以他用的油都是好油,别人用的油一斤三四块钱,他用的油在十几年前就八九块钱;佐菜也是面的关键之一,他一年四季用的菜都是档次比较高的菜,象春季那个时候胡萝卜便宜,一般都用胡萝卜,而他偏用的是价格昂贵的蒜薹和豆角,其它季节也一样。

有了这两点的不一样,他的生意想不好都不行。每次去吃饭都还要等候,而他过去经营过的地方,多在他离开以后就很快门可罗雀了。显然不是地方响亮不响亮的问题。去他那里吃饭的,多是回头客,有的人一周要专门去他那里吃几次面。也许这就是魅力吧!问及他为什么不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他告诉我世上的钱是赚不完的,咱也不操那么多心,简简单单的生活,做这点小生意,挣的钱够花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自己搞的太累。记得武汉发生新冠疫情的那一年,到四五月的时候,全城的饮食都涨了价,许多朋友和顾客也经常告诉他别人都涨价了,你也涨涨吧,他一直坚持没有涨价,直到元旦才涨了一块钱。

世间之事其实都很简单,给别人付出爱心了,自己也一定会得到快乐;太斤斤计较或者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就会时时处处感觉别人和自己过不去,自己也总不顺心,高兴不起来。把钱看的重了,人就轻了!

其实,经营和做人是一样的。做啥都是一样的道理。你说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