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凤翔,多次路过,每每伫立,遐思无限。一直想写点什么,但却每次都是理还乱。最近又几次交臂,不得不写些文字了。要不,还真对不起这块土地,对不起曾经叱咤风云的先辈。
凤翔博物馆的西侧,文化路的尽头,一座肃穆的门前,几通古朴的石碑,门楣处、石碑上,没有过多的表述,只有“秦穆公墓”四个庄严的隶字,向世人传递着一个唯一的信息,这里,是一代雄杰-秦穆公安眠的地方。
也许是历史的无奈,抑或是子孙的愧疚,在古雍城北城门的台基前,立了一通石碑,圈了一道围墙,植了几丛碧草,权当作先祖的安息地,引人凭吊;也许是穆公的伟业,高耸的形象,使后人望而生畏,不敢在其面前指手画脚,亵渎英灵,只能面对这个图腾,寄托哀思。……
始作俑者,是那个清代的陕西巡抚毕沅,在这里矗立起的石碑,以讹传讹,成就了今天的错误,也成就了这座土丘。
无论从哪个角度猜测,从哪个方位遐想,穆公安眠的地方和许多千古迷踪一样,已被无情的历史所尘封、所掩盖,无法探索,难辨真伪。只有那不朽的功绩、高大的形象和人格魅力,透过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启迪和激励着每一个先秦遗民、炎黄胄裔。
据考证,真实的秦穆公墓是秦公陵园内的三十七号大墓,在郭店镇三岔村三组和二组交界的地方,是当地传说的西北候墓,九十年代就有盗墓贼光顾。
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站在那个战火纷飞、桀骜不驯、雄杰辈出的时代,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鲜活的身影,纵横捭阖,雄霸在那个时代的峰巅。
当邻邦晋国内乱纷争,面临灭国亡邦的关键时刻,是他以天下为公的胸襟,怕其民受离乱之苦而三靖其难,三安其邦;当自己心爱的战马被人盗去宰食的时候,面对大臣拘执以治、论罪当斩的呼声,是他以仁爱之心,恐食良马肉而伤民身,赐之美酒以解毒;当邻邦晋国因天灾而粮荒,众欲取之的时候,是他以罪之在君不在民,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兴泛舟之役,解晋民之倒悬……
当百里奚做为一个士人,几次失身,沦为奴隶的时候,是他慧眼识才,五张羊皮成就了一个人才治帮安国的梦想;当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帅远征败绩,损兵折将,无颜见三秦父老的时候,是他亲自迎接,诚恳地承担决策责任,“罪在己身,无关诸卿”,信任有加,最终报崤山之耻;取由余于敌国,拓两千里西戎之疆土,随霸西戎,更显示了其超人的胆略和容人之量。……《诗经》有载,《黄鸟》咏三良。其实终生不肯罪三帅,安肯死后殉三良?古人处事已高深,已非后辈可追慕。何况还是一代雄杰的秦穆公!难道不是因为穆公已去,子车氏三子觉得空有学识和本领,没有用武之地,才自愿殉葬的吗?君不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就是一代雄杰-秦穆公的情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代更无可以比肩的人物,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穷则善保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齐桓公、楚庄王……,数风流人物,谁望其项背?
也许正是由于穆公的启迪和奠基,其后代继位者之中,雄才辈出,使秦由一个偏居一隅的穷国、小国、弱国,逐步走向了发达,走向了成熟,走向了强大,终以其绝对优势,横扫群雄,实现了秦穆公的夙愿,一统华夏。
一个人成就了一段历史,一段历史造就了一个人。秦穆公成就了先秦的一段辉煌,成就了秦人、成就了凤翔的一段历史,那段历史是辉煌的,是骄人的。因他而开创的先秦的事业,更是繁荣而辉煌。记得苏轼先生有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风流人物毕竟是风流人物,其作用、其功勋却是任何人不能抹杀掉的,正如历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变迁,但穆公所开创的秦的事业,不仅过去为人所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秦民,而且将来也一定还是一块丰碑。以至于使人走在凤翔的沃土上,无法不看到这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