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朋友的果园看看,难得其便。上周末,终于几个朋友相约,去朋友的果园摘苹果。朋友提前做了许多功课,他自己的果园还没有挂果,因此选好了他的果园周围几个好友兼同行的果园,其中一个据说还是县内苹果生产行业的翘楚,老板是他们周边果园的技术总负责。朋友说今天去绝对给大家惊喜,那个区块的苹果,味道特别好,含糖量高,酸度适中,大家吃了只有一个字,就是“好!”我们都信心满满的,顶着酷暑去休闲,去摘苹果。
先去了一家戛纳苹果的果园,放眼望去,许多树上的苹果还没有采摘完,色泽看着很是艳丽,红彤彤的,朋友介绍,他们这块的苹果都不套袋,自然生长。给我挑选了一个摘下来,递了过来。
“你尝尝,甜不甜?!”
我用手擦了下,咬了口,象极了新红星的味道,少了我印象中的戛纳的香甜。
“好、好、好!”、“甜、甜、甜!”不能驳朋友的面子,我这样说着,很肯定的样子。
别人也“好、好、好!”着!我们也就没有自己采摘,几个人直接在他们已经采摘好的大苹果堆里挑来选去挑了二十几个个头最大、颜色最好的,大约五、六斤的样子。
苹果吃起来特别费劲,口感瓷实,耐嚼。我暗想,这样口感和缺乏卖相的苹果怎么卖?什么人买?
从这家园子出来,朋友又带我们去了另外一家园子,也就是他们大家的技术总负责的园子。这家园子的苹果种类繁多,而最出名和最好的是园子西南角的蜜脆苹果,也只有蜜脆苹果挂了果。我们就径直朝蜜脆果区奔去。
也许人家已经把苹果都卖了,我们也不好意思问朋友。只是看到有的树上还稀疏的有两、三只苹果,多的也不过五、六只苹果,虽然不是红艳艳,但因为过分稀少的原因,还是显得格外醒目;而绝大多数地树上已经只剩下了稀疏的树叶,孤独地在秋阳中煎熬。
我们随便摘了十几个,算是对朋友热情的回报,就匆匆返回了。不知道蜜脆的前世今生有什么典故,回家后尝了尝,虽然不蜜,但真的很脆,酸味十足。据说这个品种主要去向是西安,价格也很高。
我三十年前就在这个村子驻过队,对这个村子的土地情况还是有所了解。这个村子与其南北相邻的三个村子都在山前洪积扇区域,虽然历代耕作,以农业为主,但耕作条件极差,地里到处是石头堆,应该是先民为了种植方便,把从地里捡出来的都集中堆放的结果,基本上是几十米就有一个石头堆或者石头滩,这个村子的情况更是厉害,石头堆密度更大,而土层也仅有十五到二十公分,土层以下全部是砂石。
前几年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垫路基大量需要砂夹石,施工单位就是在这个区域租地取料,造成耕地大面积破坏,我曾经去看过现场。种植粮食作物还可以勉强,象这果树,基本和在石头堆上种植是一个效果。极度缺乏有机质补给,怎么成长出高品质的水果?
而且地面坡度很大,大约在百分之一左右,持水性太差,雨下到地里也极易形成径流,是名副其实的跑水田,遇雨则涝,偶晒即旱。二十多年前大搞农田基建的时候曾经想平整那里的土地,经过反复斟酌和多次调研,感觉是不动比动好,就维持了现状。不想竟然还有人在这里种植果树,其中还有和我很熟悉的人。
今天上午去镇东头漫步,看见路边的一块地里乱七八糟,到处是西瓜,看上去大的也不超过十市斤,而多数也就五斤左右或者更小。瓜蔓早已干枯,也早已没有人管护了。前几天路过,还想着那天有空,约几个朋友来这里买瓜、吃瓜,不想变化怎么快,看来只能等明年了。如果他把这做务好,我还有来这里吃瓜的机会,他自己也能创造些经济效益,地也不至于这么恓惶,人看着也能舒服些。何至于此!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干什么事,还是讲些科学,按自然规律办的好。 (201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