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海之间的头像

山海之间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8/12
分享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哪吒的困境。

最近,看了引发热议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下改变了我对于动画片的固有印象。

以前,一直觉得,动画片大多浅显稚气,多是面向儿童的。这部影片,算是颠覆了我对“动画"这一表现形式的认知。真没想到,动画原来也可以有深广的拓展空间,也一样可以开掘的如此深入、演绎的如此动人。

别的暂且不说,作为一部动画片,首先,影片冲破了惯常的表现程式,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亮点频出,引燃了观众的兴奋点,给整个观影过程,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愉悦感。

一方面,影片充分利用了动画本身想象奇特、天马行空的艺术特色,奇思妙想的场景、画面,纷至沓来,很多表现形式,突破了人的想象,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另一方面,出乎意外的人物设定和形象反差,更是令人诧异连连,又喜出望外。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人物的语言。影片的对话,一反庸常的话语风,一派灵动飞扬的现代意味。每句话,都是活泼泼的现时感,又极为精炼,点到为止;语义却非常饱满,个性十足,颇具韵味。出色的语言,提升了人物的鲜明感,活画了人物的神韵,将人物形象勾勒的生动传神,个个突出。

尤其是憨态可掬的申公豹,不仅神色、举止之中,时时透露出超然气度,语言上,更是尽显柔软、松弛的超凡智慧,常常化冲突于无形,化庄严为轻松,几乎每句话都是亮点、每句话都是笑点、每句话都是经典。风趣、简约、趣味十足的语言,将人物形象衬托的极为生动、丰满。

而哪吒,从形象到语言,更是拽的没谁了,虽然中听的话不多,也几乎是句句哲理,句句金句。

当然,影片最牵动人心的,还是哪吒传奇的命运走向;最打动人的,也是哪吒对自我命运的抗争。整个故事独特的视角,清醒深入的立意,和用心的情节设计,无疑才是影片最大的亮点,是一锤击中时代痛点,引发人们共情点的强力一笔。

一个孩子,一出生,就被施了魔咒,进入反人类的生存模式,这种命中注定的劫数,该是人如何才能承担的呢?(这样的设定,或许是别有深意的,人类又何尝不时时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劫难呢)。

事实上,有时候,小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相对于成人世界的规则而言,怕是也往往如同一个魔丸一般,是要慢慢被消解掉的。当然,这是个人联想,是个题外话。

只是,对哪吒而言,在一个被群体忌惮和躲避、自己又无法左右的生存境遇中,又如何来直面自我呢?

哪吒的挣扎,是从未停止过的。

他先是以劣行,来对抗周围人的排斥:"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但这样的反抗,并没有让自己轻松、快乐,反而让那个妖孽的怪圈,在自己身上越滚越大,内心的焦虑也越来越重。

直到他意外的得到小女孩的信任,又在机缘巧合中,感受到敖丙的友谊,又亲眼看到,父亲悄悄用自己的寿命,换去了儿子逃不掉的劫难,哪吒坚硬的内心,慢慢松动了。

当他也尝试着以同样的善意和付出,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当他感受到,巨大的魔力转化成助人的神力时,内心所获得的安然与和悦;当他最终喊出“人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的生命强音,他终于跨越了内心的魔咒,获得了对于自我认定的升华。

人是群居动物,很难完全脱离群体,独自生存。在自我与群体之间,如何获得一种对立与融合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对于自我的认定,其实,常常不免要受着群体的影响。群体的一个否定,可能导致一个人的消沉和自暴自弃;群体的一个赞许,也可以促成一个人的自我信任、自我成就。

一个人,倘若能从群体的负面评价中,脱身出来,以自己内心的感知,去理解世界,判断世界,其实,是一份了不起的勇气,更是自我智识上的一大跨越;而一个人,倘若再能从他人的正面评价中,超脱出来,不受各种赞誉的捆绑,保持着对世界、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更是需要一种难得的定力和超凡的眼界。

人的自我价值的确立,是一个大命题。

哪吒的困境,又何尝不是现代年轻人的困境。

尤其是,在一个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生存方式的变化,致使人的生存理念,急遽转变。而转型期间,应运而生、快速流行的种种观念,往往并不一定完善,不一定成熟,却对个体形成一种碾压,一种裹挟,甚至形成一种对于人性的无情扭曲和束缚。或许,这种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并不亚于那个魔咒,对于哪咤内心的扰乱。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生存的焦虑,信仰的缺乏,人生价值的迷茫,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感同身受。

哪吒的叛逆形象,也许,正好契合了当代许多人的心理感受:一方面反主导,不甘心个性被压抑,难以忍受现世规则的压力;一方面,消沉懈怠,自甘堕落,找不到生命的出路。

因而,当影片传达出:“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若命运不公,我便和它斗到底。”的理念,仿佛在太多人心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引发了极大的共鸣。那种焕发着生命活力、勇于挑战命运的倔强生力,似乎一下就击破了人们心中的盲点,为人们开掘出了另一个崭新的生命模式。

当然,哪吒自我价值的最终归属,仍然是与群体的期待相契合的,并没有形成对主流价值的突破与反超,形成一个认知上、意识上的飞越与升华,似乎略显遗憾。

但反过来想一想,主体的价值观念,就一定都是错的吗?一种主流价值的形成,有没有它的合理性呢?是否所有的主流价值形态,都是需要被反拨、被否定的呢?

倘若非要无中生有,非要否定了现有的主流价值欢念,硬生生的提出一个非主流的价值形态,才算是彰显出一部作品的智识和水准,而不是生命的内在声音的自然表达,这样的作品,怕是也会有些失之刻意和牵强的了。

哪吒自我价值的归属,固然没有超出群体的价值观,没有实现意识形态上的超越,但它终究是由自我的意志而来,由自我的选择而来,由自我的内心驱动而来。而这个驱动,是来自生命内在的爱。

爱因斯坦说:爱是宇宙间最伟大的能量。这是一种统治其他所有的宇宙运行的现象却不被我们认知的力量。如果想让我们的宗族生存,如果我们想要找到生活意义,如果想要拯救世界和居住在地球的所有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其实,不论是在怎样的时代,不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我想,人性关怀,都是人类最深度的关切,都会是作品永恒的主题。而为人的困境寻找出路,又何偿不是一种深层的人性关怀。无论是对人类魔性的良性引领,还是对人类灵性的真切弘扬,都是有价值的努力。

对于哪吒而言,他的自我价值的归属,也许,不一定是一个最具说服力、最为理想的归属,但至少,它是一个有着实在意义的归属,至少,是给了他的生命价值,一个良性的出口。

好的文艺作品,总是要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来感染人、启迪人、解救人,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我看过的影片之中,为数不多的好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