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人的头像

山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3
分享

五当召一游

五当召一游

文/山人

2018-08-13

五当召,乍一听还以为与武当派有什么关系,不明白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原来此五当非彼武当。

多年以前,听说内蒙有个小布达拉宫值得一看,但因为路途遥远,那时候也没有小长假,也没有动车,国营单位要想请个事假没有正当理由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婚假才给三天,如今诸多方便,有机会来此一看。

一路沿阴山山脉,向大青山方向出发。山势连绵,山峰错落,白云出岫,悠然潇洒,蜿蜒飘向天际,于大山中穿行,仿若与世隔绝,思绪悠悠,逐云而去。途经一处所在,唤作玛尼墙。有玛尼石等组成。玛尼石是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大都刻有六字真言、佛像、慧眼等各种吉祥图案。度心雕刻或将玛尼石供奉在玛尼墙或请回家里供奉供养,能够获得福慧资粮,长寿安康。

五当召玛尼墙高二米,总长度七十米,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的玛尼墙。石墙整体由无数个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堆积而成,加上转经筒里的六字真言,此玛尼石墙据说共有十个亿的六字真言。石墙上还刻有西方三圣等共八尊佛像。石墙后面立有五米高的七十杆尊胜櫃经幡,象征胜出一切烦恼违缘,证得圆满究竞果位,这些文字不认识不知是蒙语还是藏语。

墙中间还有转经筒,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筒等,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 转经筒起源于古象雄雍仲本教,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遗俗。据说转经筒要顺时针转动主吉,我们转了一下,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镜头感到很神奇。

过了玛尼墙不久就到达五当召,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从游客中心进门,大厅展柜摆放着旅游纪念品,这个不感兴趣。墙上有版画上写着叫供养天女。还有普贤菩萨,坐骑为灵牙仙的六牙白象,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转过大厅才至入口,过小桥,从山脊小路攀阶而上,四周景象皆收眼底。不知是多少年的老松,盘根错节,松针苍翠,碧绿松果点缀枝上。生机勃勃。

一路处处挂有经幡,大树上都是彩色经幡。经幡就其外在形式来讲,大致归纳为三种: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第二种经幡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经幡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只是做得更加精巧罢了。第三种经幡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转过此处,有向前和向左两条路,向前通山顶,向左进入小布达拉宫,时间有限,转向左而行。

五当召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座落在两山之间逐渐汇集的山地上。东西两侧的高山坡上是庙宇的附属建筑和僧人的住宅,全部庙宇皆为藏式风格,棕色的饰带,黑色的窗户,红色的柱廊,金色的法轮,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四周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气势宏大而又出奇地静怡,到处充满着神秘莫测,似乎神灵无处不在。

据说当年的五当召创始人一世活佛阿旺曲日莫,为了弘扬佛法从拉萨一路走来,历经艰难,刻苦跋涉,来到了蒙古高原。面对荒凉的草原眼前呈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正在踌躇之时一只苍鹰飞来,俯冲而下将活佛的顶冠衔走,为了寻回帽冠大师只好随鹰而去。苍鹰飞飞停停,竟一直将活佛引进这两山相携柳树繁茂的大山之中。面对着眼前的柳暗花明翠柏成荫,大师怦然心动,苍鹰是上天的化身又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于是,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就建在了这里。在广场西侧的松林里,一只欲腾空展翅的苍鹰雕像至今还矗立其间。

大殿内传出磬鼓乐声,伴着喇嘛的诵经声,甚是悦耳。来的不巧,僧人告知,主殿有佛事,今日不开放。据说藏传诵经完毕还要辩经,有经不辨不明之说,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交流切磋一下对所诵之经文的体会,每个人所体悟到的佛法含义不同,所以要人人说出来,辩论一下谁的体悟更高,比学比修,更加精进,达到整体修炼的升华。这应该是专修弟子的一种修炼形式。栅栏一道,锁住尘俗。

周围看来也蛮不错,随意看看,各处小殿,皆有出处,不曾接触过佛教,佛教历史、渊源,兴迁,改良,仪式等等,一无所知,尤其藏传佛教,更为神秘,看着一串串很长的名字,十分茫然。这个雕塑,一只啄木鸟,一只兔子,一只猴子,一头大象,它们怎么搞到一起,不得其解,大象驮着猴子,猴子拖着兔子,啄木鸟站在兔子身上。忽然发现几个小旅游团过来了,身着藏服的导游姑娘给他们讲解,赶紧跟随其后,窃听一番,没想到导游姑娘的普通话有太多的本地味儿,讲的又快,费半天劲,只听到,啄木鸟能带来种子,兔子能刨根,猴子和大象能干什么实在没听清,大概就是四物和谐,吉祥如意吧。唉,谁家的导游这是。不管怎么说,总比一点不知道要好。

小建筑群是纯正藏族风格,方形平顶,墙面白色,不平整,就像有个建筑名词叫拉毛,墙面比拉毛还粗糙。导游说这是用糯米和石灰从上而下灌浆而成,因为糯米有粘性,这样墙皮耐损。

寺庙匾额是乾隆皇帝御笔,挂着的这是乾隆御笔拓品,为防止损坏,真品在店内,有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可惜每到一殿,门前都有标识,殿内不许拍照,只好在门口拍两张,进入殿内,收起手机,不遵守旅游规则的游客不是合格的游客。呵呵。殿内不许喧哗,导游轻声细语,一一介绍,努力的听、记,也没记住多少。殿内灯光昏暗,窗上遮有藏族图案的帘子,墙上壁画暗淡,散着幽幽的光泽,令人感到古老又神秘。几尊佛像的变化像,一个头摞一个头,三个头往上摞在一起,几条胳膊,每一尊佛像都有不同的变化相,无论如何变化,都是无比殊胜庄严,展现着佛的慈悲威严。导游说为保护壁画能有千年之久,壁画表面涂了鸡蛋清。壁画颜料用的是天然矿物质颜料,且故意让灯光昏暗,以免损伤壁画,请大家不要随意抚摸。

护法殿的彩塑,几大金刚护法的彩塑,展现形象都是牛头马面金刚怒目。金刚怒目是对邪恶表现出来的一种形象。几大护法下半身都用布围着,导游说这一点和西藏有别,历史上西藏护法殿是不对外开放的,现在内蒙是半开放,所以下半身用布围上了。金科又叫大威德金刚坛城,还一个名字曼陀罗,三百多年了,外形方,将近一米见方,表示里面是个极乐世界(大意),代表人物是哪个佛,没听清,这本地普通话能听懂一半就不错了,此物整体鎏金,部分纯金,十分贵重,是镇店之宝。

往里,正面是并排三尊佛像,左边是燃灯佛,代表过去佛,手结法轮手印,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佛,结的是mudra手印,这句怎么也没听懂,问了一遍,还听不懂,查了下资料,好像音 目地。右边一尊佛像是弥勒佛,代表未来佛,手印代表说法。可惜不叫拍照。三种手印不太好描述。偷拍了一下导游,导游马上善意提醒,不叫拍佛像。赶紧收起手机。

进入活佛殿,供着第一世五当召活佛雕塑,阿根旺。殿内还有班禅额尔多尼确吉坚赞照片,生平简介都有,导游介绍了他们还有达赖喇嘛的事迹,没法录音录像,记不住。墙壁仍有矿物质颜料壁画,灯光昏暗,只有殿中央两盏如萤火般的小灯。其他殿也有不少壁画,柱子上都是,大家很遵守规则,没有随意去摸。在其他殿参观了第五世班禅大师的居所,打坐修行生活还有遗留的袈裟等物品。据说班禅五世曾给康熙诵经,不管怎么说感谢这个美丽的导游姑娘,虽然只听懂了少数也是有收获的。这里是布达拉宫的浓缩版,很快就转了一圈,回到主殿,被告知佛事未完,今天不会开放。据说主殿有一尊大佛像,两层高的千手佛。此一行长知识了,不再执著主殿,这里没有传说的高价香之类的宰客行为,游人自愿,请香十元钱。敬拜之时,皆虔诚顶礼,毕竟佛门净地,非同俗场。

一路转着经筒下山,带着祝福,带着吉祥。脚步轻快,安宁喜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