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最好的一面是东南,东南最有魅力处,是北山头下边那个山怀,金代建造三学寺的地方:苔痕斑斑的老龟,驮着一通魑龙盘首的古碑,历经八百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还在那儿守着从前的热土,固执地标注三学寺曾经的历史。二其营子人管那个遗址叫“庙座子”。
麒麟山最美的一面是西北,西北之秀是主峰下边那些悬崖峭壁,最高的悬崖中间有个岩洞,相传清代初年,常有人在山脚听到洞中传出来木鱼之声,所以取名“闻仙洞”。
闻仙洞跟庙座子遥遥相望,它们之间是大凌河川。二其营子座落在大凌河川西北部狼山山怀的前面。后有狼山为靠,前有大凌河、麒麟山为照,典型的风水宝地。营子方圆里许,到处是树,二百多个人家全在绿荫笼罩之中。位于中央一棵蘑菇形的大树最高,显得格外精神,那是九神庙院里的大榆树,树身两抱有余,高可数丈,全营子的大树小树在它周围如众星捧月,共同用它们的绿构成一派和谐、凝聚而又兴旺的气象。
二其营子的历史不算久远。传说在顺治年间,土默特公主率部东迁,途经狼山时扎营休整,随行人有大庆、二庆两兄弟,他们看见这里山川秀丽,水草肥美,请求在此驻牧。公主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跑马圈地,兄弟俩骑马跑了一个时辰,划定方圆几十里这么个地方。公主走了,大庆、二庆带领从人在这里垦荒、建宅,放牧、耕田。第二年,大庆被公主召回,二庆和他的家人、仆从长久定居下来,这个地方就叫二庆营子。
当时,二庆营子也就是狼山脚下那么十几户人家,他们的领地却很大,多数是潦洼地,只长野草,无法耕种。可就营子边开垦出来的好地他们也种不过来。索性就不种了,都租出去,雇长工垦地,再把地出租给外面的汉人,光收租就富富有余了。起初他们不准汉人在营子里居住,后来允许长工和佃户在营子居住,但过年的时候必须离开。有个做买卖的汉人老崔,懂些蒙语,他跟蒙古人处得很熟,他在营子外置买了一块荒地,开垦出来建了所宅院定居下来。后来蒙古人不断有人卖地,买地的多数是汉人,与老崔为邻的汉人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新的小村。这小村与二庆营子相隔一片土地,被称作“下营子”。下营子的人越来越多,房子也越来越多,居然把上下营子连成了一体,知道大庆、二庆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二庆营子也叫成二其营子了。
二其营子土地肥沃,水脉旺盛,在以农业为主的年代,周围十里八村二其营子粮食亩产量最高,因此营子也最富。民国时期,二其营子几十户人家就有六座大院。合作化以后,二其营子大队的工分值,在全公社一直最高。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城市发展,工业、商业越来越兴,郊区的几个村发展快,二其营子才略有逊色。但多年来这里一直是朝阳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土地条件是天然的优势,不管什么蔬菜,二其营子的都是最好的。后来土地归各户经营,几乎家家有大棚,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当然,除了种菜,营子里也有从事各种其他行业的人,都以各自的智慧和辛勤,设计、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世事沧桑,二十一世纪十年之后,二其营子这块风水宝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村前的数百亩沃土平畴,如今是雄伟豪华的市政府大楼和绿地、园林以及宽阔的马路;原来的下营子是建有好几座三十多层大楼的“中贸府邸”;十家子东侧的树林变成了豪华的观景商品楼群“一品人家”;原来的村民,家家得到了动迁费和土地补偿金,聚居在从前二庆开辟过的“上营子”,那里是动迁户的小区楼群。
人们再不用耪地、扶犁,种菜、卖菜了,开始适应闲来无事的生活。二其营子及其所有故事,都成了人们记忆屏幕上的影像,这影像将越行越远越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