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叶的头像

沙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5
分享

一位“西海固”人的延安之行

一、启程:向往与追求

目的和任务都已清楚。

出发的季节正是九月的金秋。

我知道这是一种绝好的“旅行”季节:天气不热不冷,适合“旅人”的远征或近攻。

延安,于心中的响亮,的确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从小学起接受爱国历史教育,课本上自然不会在中国的近现代史这一章节里,把它漏掉。

延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它坐落在延河中段的盆地上。

丘陵沟壑,陕北的黄土高原里就隐着这样一座城市。

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BC46世纪,“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一统中原,开创了华夏五千年上下的文明史。

这里的桥山,埋葬着炎黄子孙的始祖;这里曾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编织过威武雄壮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文武名人曾留下深深地足印。

20世纪30年代,这里又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史无前例的解放战争——使一个政党由胜利走向胜利,使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从此站立和新生。

这丰功伟绩,星光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古老的延安显得更加富有生机,充满了色彩的神秘。

延安是中共坐镇12年,指挥全国人民夺取胜利的“革命圣地”。

是的,“圣地”绝对意味着一种神圣,含着良知混合灵魂的虔诚。

有多少仁人志士曾经在磨难的岁月中,把它当作革命和生命的“乐园净土”;甚至视之为寄居一生希望的真境!

领袖们的俭朴和艰苦、乐观、自信,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中共的廉洁奉公、民主以及与人民群众,特别是与最底层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鱼水深情的真实——在现代看来是多么的需要!?这种精神与现代并不是多么的遥远?!

延安精神,什么是延安精神?它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把一种精神的禾苗移植到一种贫瘠的土壤里,会是什么结果?

把一种精神的甘流引入饥渴的田间,又是多么的迫切?!

我带着“西海固”草根的品质和执著的勇气,前去寻找一种寄存灵魂的精神净地!

二、绿色之塬——行程中的风景

当车离开“西海固”取道甘肃而进入陕西境内后,我开始对塬的认识更加深刻,甚至成熟。

是的,西海固,我的故乡,原来黄土高原的风景实在是酷似。

纵横的沟壑,迎面扑来的质朴,迅速远去的金黄。

车在大山脚下尽力狂奔,像是要拼了老命。

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路的山脉。绿化的痕迹很显眼。退耕还林(草),看来的确有明显的收获,而且成效显著。我就胡思乱想——如果“西海固”所有的山峁都这样被绿色淹没,那真是再好不过。

车经过镇原县、彭原县、合水县、庆阳县.......蒲河和方山,实在,我终于承认,绿色的生命在“环保”的口号中,已经茁壮成长。

我几乎不放过一草一木,我一路怀着一种感动和希望去读去它们和去体味它们。

早上七点半启程,晚上八点半时“中巴”车在大汗淋淋之中,突然用汽笛欢鸣出一阵惊喜:延安到了!

街道上,车的前灯和尾灯,流星一般。夜色中的延安城是美丽的。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高大的楼群伸长脖子望着,用一种五颜六色营造的灯海来欢迎我们。

三、宝塔独思——历史与现状

在参观延安宝塔山时,大家沿石阶鱼贯而上。

站在塔前,就有一种深沉的历史的激动和兴奋。

这座建于唐朝的砖塔,在风雨中整整矗立了十一个世纪,仍完好无损,真乃罕见!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是一种延安精神的光辉形象。

它在宝塔山上站着,千百年来一定目睹了中国的沧桑巨变,同时在辐射着一种延安的博深文化。

从旁的明朝铁制洪钟,悬在八角亭梁上,人生不只被撞响了多少轮回?

望见宝塔山和它的宝塔,现代人们立马就知道那就是延安,是“革命圣地”。因此,他又成了革命胜地的象征。

站在宝塔山顶,眺望延安山城,城市的建设或山沟的走向是一个倒写的Y。

当参观的思古情绪立即被山上的服务人员打断时,我才回到了现实眼前。

  四、窑洞:伟人见证的历史

撤离了延安的嘉岭宾馆,参观的目标有三:枣园、杨家岭和延安革命博物馆。

带着新生的希望和渴求,心在追求并在实践着真实。

是的,延安作为革命的圣地,像一个大熔炉,它把一个政党,一种与祖国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钢铁的整体!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高度贫乏的物质消费,令人心寒的朴素和节俭,总使人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

有的只是一种人肩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

是的,重温一个延安时代辉煌的历史,不能不叫人想起那段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息奋斗——胜利不属于这些人民,光明和真理以及正义不站在这样的人民一边,岂不可笑?

战友情、同志情和夫妻情,再也没有什么情可以与真正曾在杨家岭、枣园生活过的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相比。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他们以身作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民主平等与友善;勤俭治家治党治国。

整风运动的实质是:使所有革命的仁人志士,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纪律上与政治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旧水壶、掉了漆的瓷缸,已经老朽的手电筒、破雨伞、烂棉袄——难道,这不是一种精神的缩影么?

走进毛、周、刘和朱的旧居的窑洞。我总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涌上来。

我隐隐地感觉到他们鲜活的面容正用一种亲切的眼睛看着我。

朴素的生存。旧桌、破椅,发黄的书籍——目睹如此的情景,我的心情立刻就上升到了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我总感到这些摆设,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人的尊严和一种人格的伟大。

我的心灵分明清晰地捕捉到了一条关于路的暗示。

曲折和磨难的,或许正是伟人们成为不平凡的因素。

没有官腔,只有服务。只有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旧居里摆了太多的书:书桌上、椅子上、床上,甚至地上......难怪,他博学多识,富有远见卓识,个性独特、敏锐于对中国国情实际的深刻洞察——难道真只应该归与他的痴情于对知识的追求?

参观延安的窑洞——生人的活着与逝世者的离别被融合或糅合了,仿佛我们都将在洞穴中做最后的旅居?!

当我看到刘少奇故居的图片,特别使我陷入了沉思。

一位大国主席的凄惨逝世,无论怎样都已经是历史的悲哀与伤痛。

我透过窑洞的窗户,似乎看见了那段暗黑、残酷的的季节。

“人整人”以及“人挨整”的奇怪现象,“四人帮”的罪行,令人深思。

为什么会出现像“文革”这样令世界罕见的大灾难?

一个只有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民族才有希望超越和创造出自己的更伟大的历史!

1980年,当刘少奇主席被恢复了一切名誉后,“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

难道一种开始和结束真的就是注定么?

延安,你的窑洞,教人省悟,你使历史有了真正的价值,你能使真正的奋斗者充满了对抗庸俗的勇气!

五、陈列观:历史再现与永远的精神

带着参观了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深沉的反思,我又走马观花一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馆内陈列的两千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和图片。

也许,只有他们才是幸福的。

回想一个时代,中共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那种永远的不屈不挠,团结一致以及英勇斗争的精神总使人心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艰苦的时代,乐观的时代和进取的时代。

中共七大会址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场——这不仅仅只是供游客赏玩观看,而是在展示着一种理性的升华与思考!

钝了刃的马刀,公正、公平的老称、算盘、印章和木斗、纸钞——反映了无产阶级政权是怎样的领导人民并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

破帽子、土枪、烈士的遗物。鲜花与血液,这一切是怎样的骇世撼俗,怎样的使人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

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一面战斗的大生产——你把359旅的精神鲜活了。正是他们同人民一道,吃苦耐劳,团结一致,硬是创造了一个在艰难时代的世界上的生产奇迹!

如此以上,仅仅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的简单陈列么?

不,它们的意义的确早已经超过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也许,我至此追求到了真正的延安精神,甚至它的本质与核心?

艰苦朴素、勤俭、乐观进取,军民一家,鱼水深情,民主团结,一切为人民服务.....也许,不仅仅是这些!?

  六、黄帝陵:精神之根与华夏复兴

延安精神的本质无非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优良传统的精髓。

站在黄帝陵前,仿佛五千年的文明,正一页页向我洞开。

寻根意识主导着我,我沉醉在一种传说的历史中。

丰功伟业,我无法歌颂——因为我知道炎帝和黄帝作为刚毅、勤劳、勇敢和智慧集于一身的祖先,一定会反感后人廉价的赞颂。

我想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除了继承学习,再也不必劳费心思去追求那些虚无的形式。我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吃惊!

但我因此找回了自己。我的不问辛苦,千里路上寻着自己的追求,就是为了印证和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旗帜。

人文初祖。五千年。代代有人谒拜!

血浓于水,根归大地。祖国的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

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应当是我们这一生最美好的追求!

七、告别:考验与希望俱在

至此,作为“西海固”人,我心灵的探求因为游历而践约了,我全美了自己的追求。

延安,我真的难以忘怀!

人的生与死被你接受的窑洞;作为革命圣地象征的宝塔山以及宝塔;炎黄子孙代代谒拜的轩辕黄帝陵墓;一切的陕西风味,民风质朴;所有的楼群、名胜古迹与革命旧址!

延安所透露的精神,在本质上确与“西海固”人民心灵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延安,我走了,在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在金秋的九月,在西部大开发的号声中,我热爱你,我依恋你,我追求你,我歌颂你!

“西海固”,我的故乡,我带着我们草根的品质和斧刃的勇气,寻到了我们孪生的精神之根!

别了,延安,为着你的昨天和“西海固”的明天,我郑重承诺我还会再来!

别了,延安,我感激你的一切赠予——因为,对于一个苦苦追求的灵魂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像你这样的一个净地,足足把心语倾诉!

            

                                                 2002年8月21日于G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