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春松的头像

王春松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8/30
分享

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题记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大多数人较为了解还是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说到端午节,就不得不说端午节的习俗了。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饮蒲雄黄酒等等,每年民间各地皆会进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种纪念形式的节日,近些年他被赋予了担负中国文化传播重任的使命。

前几年,网上充斥着各种韩国人“抢屈原”、“抢孔子”言论,日本人抢“茶道”、“和服”等文章,一时间甚嚣尘上,各方评论回复层出不穷。

我无法判断这些言论是否合理,也不清楚这些事件真实性。倘若确有其事,我不知道韩国人、日本人对此有些什么样的目的亦或是“不可告人”的动机;倘若是以讹传讹,我亦不清楚发表这些言论或文章的人怀着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姑且算作是真的吧,对于这些言论,我无法去批评,也不忍批判。作为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中国人,对“抢文化”这种现象表示深深不喜的同时,还隐藏着对未来中国文化深深地担忧。

说到端午节,又不得不谈到创《楚辞》,书《离骚》,却又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

对于屈原,我总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我无法确切地形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一种崇敬,更是一种叹惋。

每每想到想到屈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感叹“哀民生之多艰”之时,每每想到屈原为“香草美人”不“同流合污”,感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时,我便抑制不住对屈原发自心里的一种崇敬。

若可以穿越时空,我想我会与其对饮三百杯吧,尽管我的酒量一直不好;若是那时有“追星”的话,我想我会是屈原的骨灰级粉丝吧,虽然我从不追星。

我想屈原大概是有“思想洁癖”的吧,“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诠释。

于是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终于,他抱石投汨罗江,成全了他这一身铮铮傲骨。

这是多么令人叹惋,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便从此离我们远去。

大概是因为他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为理想宁可投江从容赴死,我无法做到如他一般 “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无法如他一般“抛却自我,忧国忧民”,因为做不到,更因为理解,便感到深深崇拜而敬佩。

或许有许多人无法理解他不愿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而投江以证自我的举动。有的人可以不理解,但并不排斥有的人对屈原“香草美人”的向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莞尔而笑,这是后人对屈原“独清独浊”的回应。

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屈原亦不求他人理解,世上亦只有一个屈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浪之水,流过多少变幻时空,大浪淘沙,淘尽古今多少人和事。过去、现在、未来,在不断交替与更迭的时光中,我们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角,或许不曾被人记得,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屹立于灿烂文明之巅的中华文化,或许因循守旧传承万古,又或许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论其以何种方式流传下去,总会有人记得,总会有人不时地提起,有一种文化叫“中华文化”,他包罗万象,他源远流长。 

 

                               

二零一六年五月初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