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盛忠民的头像

盛忠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3
分享

鸟啼炊烟看清流

盛忠民

记忆中骆村的天很蓝很蓝,几朵白云浮在长满翠竹的青山头上,仿佛随便站在一个山顶,伸手就可以摘一朵拈在手心,让人心情愉悦;记忆中骆村的水很清很清,一些小鱼悠在农家门前的清澈小溪里,好像随身蹲在一个水潭,伸手就可以掬一尾捧在手里,让人惊喜不已;记忆中骆村的人很亲很亲,就像都是自家的族人;记忆中那些石子路,那些老台门,那些乡音,那些远去的故事,在今天的思绪里层层叠叠清晰浮现。

骆村是杭州富阳大源镇的一个村落,在富阳的西南部。整个村庄位于一条山间峡谷之中,村内地形为丘陵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四面环山,是一个山清水秀,村民淳朴,风景怡人的山乡村落。

骆村村民大多姓骆,我跟带我去走访的文化员开玩笑说,你们不会是唐朝大诗人骆宾王的后人吧?那可是个天才诗人,一首《咏鹅》诗流传几千年,不简单!文化员笑笑,跟我说,你还不要说,骆村骆氏真的跟骆宾王有些渊源。骆氏祖先就是从义乌迁移而来,而骆宾王就是义乌一带人,算起来是骆宾王的嫡传世孙,如今义乌城里还有一条宾王路。我一听肃然起敬,怪不得骆家祖上出了许多文人,比方说骆良,就是一个骆氏族人的杰出代表。骆良是个诗人,也是一个医者,清末民初在大源一带名声非常响亮而且声誉极佳。还有张村坞自然村的张笑山,在清同治年间,考中贡元,成为骆村历史上文化职称最高人物。他也是文化人兼医者,治病救人,童叟无欺,还不收钱财,一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富阳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走进骆村,可以看到村内还残存一些古旧民居,白墙黑瓦,马头墙高悬,气势非常宏伟。在村办公楼前广场边,有一间很气派的民居,宽大的墙面,大门用青石板立框,高高的青石条门槛,门楣也是青石板搁置,上书“知水仁山”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飘逸潇洒。民居内雕梁画廊,牛腿门窗都刻上精美图案,人物、山水、花鸟栩栩如生。看着这样的民居,简直让你怀疑是否到了一个古雕博物馆。村内除了古民居以外,还有许多古树,在张村坞自然村,我们看到一棵硕大的红豆杉,树身上贴着一牌子,上面记载着红豆杉的年龄为410年,真让人惊叹!据说红豆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十分珍贵,它的皮和叶可以提炼一种叫“紫杉醇”的物质,具有抗癌防癌的疗效,是黄金价格的十倍。这是一棵神树,村民们说,我相信,不然村文化长廊的墙面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寿星的照片出现呢?

骆村人既然大多姓骆,那么骆家祠堂自然是骆村人心中的神圣殿堂。骆家祠堂不同于一般的家族祠堂,无论从它的布局以及样式、风格都有些别致。我们所见过的祠堂几乎都是气势宏伟的徽派建筑,高高的马头墙,檐角飞翘,大门厚重,有些祠堂门口还旗杆耸立。骆家祠堂似乎有些西式风格,三扇大门都镶有拱形门框,拱形门框里才是青石板镶边的大门。正门比较厚重一些,门楣上用青石条镶嵌的框里写着“骆氏宗祠”。边上两门没有门楣,门上方一边写着“追远”,另一边写着“慎终”,祠堂屋顶远远看去是个八角形。走进骆氏宗祠,觉得里面更是不同于一般祠堂,没有天井。前面一个戏台,两边是阁楼厢房,让人奇怪的是本该有天井的地方,却是有伸出屋顶更高的八角屋顶组成,这样的建筑在祠堂里有两处。我正疑惑着,带我走访的老年会长告诉我,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看戏或者办事情的村民,一来不管刮风下雨都不会吹到、淋到,二来照样可以通风透气,不至于让祠堂里看戏或者做事的村民感到压抑。老人还告诉我,这个祠堂可是当年专门从杭州大学堂里请来的学者设计的。怪不得别具一格,风格迥异,看来骆氏后人真的有些不一般。

骆村,别看是一个山沟里的乡村,村里却有许多让人惊讶的去处。在骆村村委办公楼的背后,有一口泉水,人称:小井泉,旧富阳县志记载小井泉与枫林咽泉等并列为富阳四大泉。清贡元骆村人张笑山在他的《养园墨迹》一书中,还专门写了一篇《小井泉记》,详细记述了小井泉的方位,以及形状,又描述了小井泉的奇异之处和小井泉水的妙用。好水使人珍惜,烹粥颜光微赤,井畔遍布青苔,上面有许多履足之迹,看来小井泉也算是骆村的一个名胜古迹了。

走访骆村时,我随便跟几个老人聊了起来。不经意间,却聊到骆村在抗战中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937年12月24日,日寇占领富阳县域,不久,富春江以北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富阳县政府迁移南岸。骆村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条溪流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民房店铺面朝沿溪石板路,街市只集中在溪流的一边,于是人们称其为“一面街”。原来经大源走水路到富阳、杭州,上溯到桐庐和梅城等地的物资,只能靠挑脚工人翻山越岭走旱路。恰好人们在骆村的“一面街”歇歇脚、喝口茶,所以当时骆村的“一面街”热闹非凡,可惜如今已经看不到“一面街”,我们只能从村民的回忆中去领略那份感受了。那时骆村人自发地组建了一支“挑脚帮”,他们以“我是骆村人,要为抗战做贡献”为信念,不顾生命危险,巧穿日军封锁线,把军需物资挑到抗日前线,把民用物资送到后方百姓手中。据《富春洪坞骆氏宗谱》记载,抗战时期,骆村“挑脚帮”因各种原因非正常死亡有16人之多。在轰轰烈烈的抗战期间,骆村村民不光是“挑脚帮”为抗战作出了牺牲,老人们还给我讲了另一个凄惨壮烈的战斗场景。1940年9月,日军发动“十月攻势”。10月初,在皖南的日军遭到新四军和国军的包围,损失惨重。于是浙西日军仓促间兵分四路窜犯浙西大部地区,妄图围魏救赵。其中第四路军日军主力,又分成三路南渡富春江,准备进攻诸暨、绍兴一带。10月14日,其中一路日军经大源进入骆村,驻扎在骆村的国军79师235团1营某排得知情报后,主动把日军引向村东的骆家岭,并与之展开激烈交战,最后日寇溃败窜往常绿大章村。听到这个故事,我问老人有没史料记载,一位老人带我去老年会查阅了《富春洪坞骆氏宗谱》,上面称那次战斗为“骆家岭战斗”,记载中写道:民国廿九年秋九月,敌三路渡江,氛焰甚。右股侵入我村焚青山庙,企图任意蹂躏。时我国军七十九师某排驻节本乡,闻警应战,力敌骆家岭,敌溃窜,村赖以谧。据老人们讲,这次战斗非常激烈,国军当场牺牲10多人。而骆村,也幸好由于骆家岭守军主动开战,才幸免于难。由此看来,骆村还是一个英雄的村庄。

骆村,印象中一个非常柔美的村庄,我记得连那一声声“阿拉,阿拉”都非常悦耳动听。经过走访以后,如今看来骆村不光柔美还有刚强的一面。离开时,我看到马路边山坎上,用许多竹子做成一块高高低低的匾额,上面挂着一些大字,书写着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24字,远远看去成了一道漂亮的风景。文化员送我至村口,让我多来几次,好好挖掘骆村的一些人文历史,说,骆村这个地方,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扬的东西。我连连点头,表示认可。挥手离开好远,回头看去,骆村,这个美丽的山村,已经淹没在青山隐隐之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