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忠民
听着乡长讲解剡溪的“剡”字,觉得他讲得很有意思。
他说,剡溪这个“剡”字,由两把火一把刀组成。说明早先这一带山林茂盛,古人为了森林防火,拿刀砍树,砍出了一条隔离带,所以此地森林茂密,溪水充足,长流不息,形成一条美丽的剡溪。
如果仅从字面推测,自然各有理解。我的理解是“剡”字有火和刀组成,那么所谓剡溪的“剡”字,当然有刀耕火种之意,说白了这个地方早先应该是穷乡僻壤,尽管有崇山峻岭,草木繁盛,但必定比较闭塞,比较落后。
剡溪,属富春江十大溪流之一,在富阳水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史稿】志四十(地理十二)中这样记载:“.....富春江,浙江上流,西南自桐庐入,纳浦江。湖洑水即壶源江,右和剡浦,左纳苋浦……。”【清史稿】是一本记载整个浙江省域比较系统的地域书籍。由此可见,剡溪在整个富阳水系中的地位优势。
老早以前,剡溪名剡浦。据《康熙*富阳县志》记载:“剡浦在县西南四十里庆護村,源出龙门山,其流深广,巨舟可入。”而在《光绪*富阳县志》里,则增加了不少内容,且引用了【钱令旧志】:“剡浦,在县南四十里,发源龙门、上官诸山,西北流达柏树镇入于江,自柏树镇以下水流深广,可通舟楫。”说明剡浦在当时水面宽阔,一些比较大的渔船,或者商船都可以进出,而且可以肯定,县志中提到的柏树镇,应该是个比较繁华的水路埠头。
剡浦口柏树镇昔日的繁华,在康熙九年任富阳知县的牛奂所写的诗中可见一斑。牛奂曾写过一首《六幺令*苋浦归帆》,诗中写道:“天外缥缈,岸柳垂丝袅山月。起看桅樯,都聚此江表。极目寒江,剡浦隐隐灯光俏。数声啼鸟,扁舟高卧,恍是春眠不觉晓。”这是一首描写富春江晚景的词,可惜没有了上阙。但单从下阙来读,已经给了我们一幅最美的黄昏春江图。依现在的眼光来看,牛奂应该是吃过晚饭,散步到苋浦恩波桥上,扶着石狮子栏杆,凭江向富春江眺望。他看到了富春江在晚风中的宁静和安详,同时他也看到了远处剡浦口,江船归帆,灯光隐隐,一派和谐景象。
剡浦也有人称作龙门溪,这是个误解,估计是因为剡溪流过龙门的缘故。龙门是杭州地区比较大的一个古镇,因镇子里住着的人,基本上姓孙,又因为三国孙权是富阳人,所以他们把这里叫做孙权故里,其实是他的后裔居住地。
龙门古镇总体上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一般人走进去会迷路,走不出来。据说当年日本人来了,也不敢贸然进入,以至于古镇没有被毁,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龙门溪其实是指从龙门山谷流经龙门古镇的那条小溪,溪流清澈见底,两旁小桥人家,白墙黛瓦,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耕读劳作,一派江南山乡古镇的恬静安逸模样。
我不知道从何时起剡浦变成了剡溪。或许生活在这一带的乡民,因为剡浦是从龙门、上官一带崇山峻岭间一路而来,他们不习惯把从自己身边流经的溪叫浦,所以他们就一直沿着习惯叫剡溪,或许老早就已经有人这样喊着。我还是翻阅了好几本县志,《康熙*富阳县志》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剡望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上湖岭界。旧志云,从剡溪入峰,峦纡回岫,壑冲杳林,树茂葱山,如仙人坐状。”这里的剡望山应该是在龙门、上官一带,那么所说的剡溪,就是剡浦源头了。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也有称谓剡浦。我老家是在上官的黄土岭,是在剡溪的最里头了。大凡碰到一件了不得的事,比方说我们祖上的元书纸好,他们就会这样说:从剡浦打进来,我们的纸最行俏。或者说某某某,是从剡浦打进来最最什么什么的。剡浦里,就是老人嘴里随口吐出来的词。
其实我翻阅了不少文档,虽然很少有记载剡浦源头的东西,但许多地方还是少不了痕迹,尽管没有详细的文字表达。在一些旧志的地形图等,我看到了不少有关剡溪源头的东西。在明代《正统*富春志》山川形势之图中,我看到了神功山,如今上官芳村乡民还在叫着这山的名字。还有《康熙*富阳县志》县域图,我看到记载的石板岭、报恩寺、万春寺等。而到了光绪县志,就更加详细地记载了剡溪流域的管治、文化、地域、特产等,说明剡溪流域,老早就有我们祖先在这里生活、劳作,创造了剡溪独有的文化。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李白写嵊州剡溪的名句。但我以为富春剡溪虽不像嵊州剡溪享誉天下,但也有一样的神韵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