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是一棵树,我想这棵树一定是节状如毛竹,生命便是如此拔节而长的。而当生命长到耆宿之际,也注定会是个大节。之前几十年的生长过程中,所受的伤病,以及潜伏暗藏的毛病,甚或不是问题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到了这时也会再度集体并发。不一定积劳成疾,别的积累多了或许也是一个病。冥冥之中身体内的这些密码,再次警示你即将跨入老年的门槛。
七年前刚查出患有糖尿病时,颇为诧异与紧张,这倒不是因为病情有多凶险,恰恰相反这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知不觉,甚而还好吃好睡,这居然也叫病?尽管餐后血糖已经是26了,连医生都支支吾吾不好决断是病,只是说血糖偏高,偏得太高了。没说病但又一个劲强调:发展下去并发症是要命的。怎么发展?发展期多长?医生也说不准。好好的居然是个病,这就让我不知所措。这个病情没有感觉,只能靠每天测糖仪滴滴滴的测。时高时低,认真用药了便平稳些,忘了打针就波动。记得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强烈的感觉是每天都在挨饿。该病本身就食欲大增,然医生是反复叮嘱,三餐不能吃饱。
于是乎整天就饿着。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饥饿感简直就是幸福感了。从前有个骂人的刻薄词叫“饭桶”,如今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无比荣光的褒义了——但凡自称吃货者,常要被人疑似吹牛了;等到看见吃货果然一副津津有味、大快朵颐,颇有夸张的狼吞虎咽时,不得不服其货真价实的饕餮之徒,眼馋得只能暗自遥想当年了。
可是我这个饥饿感到底不是野生的,而是人为所至,故之于我那便是施于肉体触及灵魂的惩罚了。儿时乡野人家,对付熊孩子犯错,打骂都难以奏效时,便施以“酷刑”,即饿他一餐。再怎么调皮捣蛋的孩子,饥饿之下似乎没有不屈服的。所以乡间青年里,偶有轻薄之人,或做出了轻薄之举,常是要被乡亲骂的——这小子没有饿过肚子么。
想吃而不能,便是生生的熬。尤其朋友聚餐,一桌佳肴,举座畅饮,唯独你一反常态浅尝辄止,斯文得落落寡欢,这就无异于一人向隅了。朋友得知血糖高,一个个显出一脸的不屑:嘁,这叫啥事么。然后举出一连串的例子,某某,某某,血糖多少多少还不是照样胡吃海喝,活蹦乱跳么。间有号称民间糖尿病专家者,正色相告,所谓并发症那大多是长期简食,而营养不良的后果。并言之凿凿说白酒降血糖。不信是吗?你小时候有没有过积食,乡村俗称吃伤了,也就是吃撑消化不良,打个咯都满口酸味,百米远都闻到。这个吃伤也真有过,其实那时的小孩常有积食的,大人也不少见。“吃伤了咋办?”民间专家瞪着眼问。记起来了吧,很简单啊,一颗酒娘(酿酒的酵母,状如汤圆),捣碎了用黄酒吞服,立马见效。酒娘加黄酒这是消食的,而糖尿病主要是食物吃下去消化不干净,所谓“管住嘴迈开腿”不就是促进消化么?!白酒佐以佳肴,既可以免除米饭主食,又获取丰富的营养,白酒简直就是专治的神药了。有理有据,小心翼翼地试试,再试试,似乎是这么回事。于是“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渐渐地毫无顾忌了,载欣载奔,王者归来!
及至2022年初开始,牙痛久治不愈,背痛愈演愈烈;牙痛背痛谁还会当个病?实在熬不住了去医院,一查,心梗!方知大事不妙。心脏装了俩支架,铁了心要戒了。
本来之前就并非轻信了专家或什么秘方,而是自己潜意识里在寻找一个把酒言欢的理由,不期然正中下怀,一拍即合。许多所谓的上当受骗,实质也是自欺而后人欺之。这回不但戒酒,更要戒烟。30几年的老烟枪了,每天差不多2包,要戒谈何容易,以往饿一顿没事,一日不抽丧魂失魄。但是,人啊啥事都有个定数,不得不哀叹这辈子恐怕烟票提前用完了。
有道是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戒烟,一天可以戒几次,常常随口就戒。驾轻就熟说戒就戒吧,家人熟人是一副姑妄言之的样子。然自己心里清楚,这回是笃定的了。为什么?没有理由。也正是不给自己理由的戒,才是真正的戒。深知戒之类的事,倘若有10个理由支撑必须戒,往往同时就伴有100个理由不应该戒。10个理由坚持住了,哪天100个理由里的任何一条都可能不动声色就破防了。
烟一戒,那果然是不食人间烟火了,啥山珍海味都食之无味,生活便大为失色,常常陷于百无聊赖之中。也不知道是否属于并发之列还是戒烟所致,或许兼而有之——隔三差五诸如口腔溃烂、牙齿酸痛、耳聋眼花等等之类的病痛,动不动烽火连天,苦不堪言。最为难受的是日常,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再也无法安静看书思考写作了——时过将近一年了,就是写这个小文,本该一挥而就的事,眼下硬是疙疙瘩瘩拖沓了好些天了。
掐灭了最后一支烟头,一介书生断了书与写,加上疫情之下的管控静默,一戒百戒,这生活就十分的颓废了。
然而,一切都必须深度重构。以前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可我怎么看这病都很像腐败。温水煮青蛙,好吃好睡,快活无比,不知不觉并发症了,深陷重疴悔不当初。回头是岸再不戒该是要误了卿卿小命。不能不重新做人。因此,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都会遇到许多必须的自律和他律,至于自律真无需强调什么必要性、重要性、为什么。戒律就是戒律,不是道理、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操行。
孔子说“君子三戒”的时候,社会生产力还处于很原始,即便当时的君子士大夫什么的,能够衣食无虑尚属不易,孔大人却要求“戒得”。如今普遍不但无虑,更是财务自由、美食自由等等一应自由了,倘若再任性自由,纵情随欲,并发症是难免的了。当下许多原本是老年病,却大有日趋年轻化之势,甚至蔓延至年幼。比如这个糖尿病便是一例。这不能不引以为戒。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戒骄戒躁,尚需戒得。人生能著几量鞋,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