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跃平的头像

李跃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11
分享

岁月有缘

因为要搬家的缘故,我不得不扔掉一些旧书,然而一本泛黄的旧杂志《葱茏》却触痛了我的心,这是东风电机厂创办的一本刊物,编辑出版的时间定格在80年代那段诗意的岁月,我的眼睛和心灵禁不住潮湿起来。

翻开这本破烂不堪的杂志,我便忆念起孙静轩这个诗意的名字,杂志的卷首有他为“葱茏”文学社创作的诗歌《葱葱茏茏的大森林》。80年代的中国天空出现了一道诗意的曙光,地处老龙坝的东风电机厂也是诗潮澎湃,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组建了乐山地区第一个职工文学社,文学社的名字就是“葱茏”。

当时,我也是20郎当的年纪,文学的情愫在我心中黙黙的生长,曾经的梦想和抱负又涨满了我的胸怀,然而东风电机厂地势偏僻,葱茏文学社又是一群草莽之众,因无高人指点,社员们我行我素,各自为政,大家在互相吹捧中互相提劲。然而每写完一段分行的文字,便会在忐忑激动中不安,不知道自己生下的孩子何时能够登上大雅之堂。

大多数的社员和我一样,创作的诗歌来不及鱼跃龙门便胎死腹中,但大家仍热情不减,各类诗赛,诗歌朗诵会仍然如火如荼的进行。有一天晚上,社员们依然在厂宣传部的办公室讨论诗作,社长却悄悄地告诉我,厂里要办刊物《葱茏》,而且要聘请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誉为“海洋抒情诗人”的孙静轩作文学社的顾问,我听了很激动。

“蜀中诗圣”孙静轩,我是知道的,他以其高产的作品,独具个性的创作,一度成为中国最活跃,最受欢迎的诗人。在没有目睹他的风采之前,我便拜读过他的《黄河的儿子》和《母亲的河流》,他的作品气度恢宏,思想深刻,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题材广泛,热情似火,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一个诗人,孙静轩有着极其优秀的品质,直到今天我还能从他的作品中窥见他一腔爱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怀着一种对文学的向往和憧憬,我和文学社的社长一道踏上了去成都请孙静轩作顾问的班车,当我们在《星星诗刊》的办公室见到他时,当他听完我们说明来意时,他禁不住兴奋得像一个孩子,立马同意了我们的请求。这就是一辈子痴爱诗歌的孙静轩,虽然他的一生走过了大悲大喜的炼狱之旅,但浪漫与耿直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内涵。

我抬起头来,望了孙静轩一眼,一副瘦弱的身躯,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典型的诗人模样。在吃饭的时候,他对文学社的发展,对《葱茏》文学杂志的创办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忠告。认识孙静轩的人都知道,在诗歌界,他是出了名的为人正直,敢说真话,心地善良,刚直不阿的诗人,而这一秉性也是与他同时代的大师们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追求。

第二天,我们将返回东风电机厂,当我们到《星星诗刊》办公室与他辞行的时候,他从抽屉里取出那份折叠整齐的诗稿《葱葱茏茏的大森林》递给我们,他那严肃的神情就像打发一个漂亮的女儿一样。是的,这是一种鼓舞,孙静轩的到来,给葱茏文学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给刚刚步入文学殿堂的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这时,我又想起了一句不知是谁的格言,你站在什么高度,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有孙静轩老师的授业解惑,我的脚下就是他的肩膀,正是他的指引,让我再次闯入了一片新的天地。

19936月,我路过成都。我决定去省作协看望孙静轩老师,对于孙静轩老师来说,我与他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作品,因为他是“葱茏”文学社顾问的缘故,陌生的是我和他仅有一面之交,不知他现在还是否记得我。想着这些,我的心中又有一种忐忑不安,然而我顾不得那么多了,直奔红星路二段85号省作协大楼。

省作协正在举办一个美国诗人的诗集首发式,孙静轩老师坐在主席台上。那天主持会议的是《星星诗刊》的主编杨牧老师。我悄悄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而我的旁边正好是刚刚出版《大地上浴血的女人》的女诗人施玮,我便和她小声的交谈起来。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孙静轩老师悄悄的走下了主席台,悄悄的来到了我的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是“葱茏”的李跃平?面对孙静轩老师的询问,我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我抬头望了他一眼,他的眼睛清澈刚毅,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坦然镇静。

整个下午,孙静轩老师再也没有回到主席台,一直在台下和我悄悄的讨论着诗歌。当他问我有没有新作时,我从衣袋里掏出了十首准备给《东方电气报》的诗歌递给他。他快速的浏览之后,一句一段的为我指正,语重心长的指出我作品的不足,就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为自己的弟子修改作文似的,直到今天,他老人家的话还铿锵在耳。

首发式很快就结束了,虽然他一脸倦色却仍专心致志批改我的诗歌。他说,跃平,你难得来成都,今天下午就一起吃饭吧。另外你的《选择泥土》和《一种人生》我就留下了。后来这两首诗和他的大作《钟声》一起发表在《星星诗刊》11月号的天府诗会栏目中。

是的,孙静轩老师是一个感性的诗人,也是一个充满苦难感的诗人,然而磨难并没有击倒我所敬爱的孙静轩老师,他以诗中存风骨的豪气挺了过来,当我决定写一篇有关孙静轩老师的文字时,他却在2003630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唯有一行行的诗,化作他人生旅途上的一行行足迹,铺在我人生的前方。

今天,我静静的坐在案桌前,读着有关孙静轩老师的文字,眼前又浮现出那个清瘦的身影,他深邃的目光仍然留存在我的心中。面对一个用生命守护诗歌的老人,我发现自己远远没有能力去解读他的人生,只好在记忆中悄悄封存他的个人档案,以免一种诗性在我心中流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