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这座位于乐山市区南20公里的小城,不仅以其独特的盐业文化和龙舟会的盛况闻名遐迩,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提及这座城,我的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仿佛又一次置身于那熟悉而亲切的景致之中,那些与五通桥紧密相连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缓缓展开,每一幕都充满了细节与情感的交织。
记忆中的五通桥,总是与龙舟会紧密相连。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到这里,亲眼见证茫溪湖上那场盛大的龙舟竞赛。湖面上,龙舟如织,帆桨争流,百舸争渡,桨声与鼓点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章,场面蔚为壮观。龙舟上的健儿们,身着鲜艳的队服,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动着桨。他们的肌肉在阳光下紧绷,每一次挥动都似乎在与湖水进行着激烈的对话,溅起的水花如同白色的盐粒,为龙舟的前行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湖中,竞渡夺标、抢鸭子等传统项目,让人热血沸腾,激情四溢。岸边,观众的欢声笑语、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更是将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兴奋地跳跃着,手中挥舞着彩色的气球,大人们则忙着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香和欢乐的气息,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这些美好的记忆,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与五通桥之间不可磨灭的纽带。
而五通桥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盐业的传奇。漫步在古盐井旁,我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凿井声,感受到先辈们辛勤的汗水与智慧。那些古老的盐井,见证了五通桥公元前250年“凿井煮盐的辉煌历程。
在古镇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石板路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店铺,售卖着各种与盐业相关的商品,如盐灯、盐雕、盐浴用品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盐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盐运时代。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盐运马帮的马蹄声,看到那些忙碌的盐工们背着沉重的盐包,在古道上艰难前行的身影。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塑造了五通桥的盐业文化,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有幸走进了五通桥的308厂,成为了一名中央军工企业的工人。那时的308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厂,高耸的烟囱、繁忙的车间、轰鸣的机器,构成了一幅工业生产的壮丽图景。我们穿着蓝色的“涤卡”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穿梭在机器之间,感受着青春的力量和激情。虽然那时的生活条件艰苦,住的房子是低矮破旧的干打垒,但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却让我充满了干劲和活力。
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床,将一块块冰冷的钢铁加工成各种精密的零件。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却毫不在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力量。
那时的我,过得快乐而充实。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抬头看看五通桥上空的那片云彩,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五通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五通桥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团结协作,也收获了无数珍贵的友谊。
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五通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老龙坝为核心的五通桥工业新区筑巢引凤,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化工产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向高端、优质、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发展。这些变化让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自豪,因为五通桥不仅是我成长的故乡,更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
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那些古老的盐井、盐仓、盐道,已经被精心地保护和修复,成为了游客们了解五通桥盐业文化的重要窗口。那些古老的榕树、遗址遗迹,见证着五通桥的过去与现在。盐业文化的底蕴、民风民俗的浓郁,让这座小城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每次回到五通桥,我都会被这里的一切所感动。那些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古镇的街道上,那些熟悉的店铺和面孔,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每当夜幕降临,古镇的灯光亮起,整个镇子仿佛被一层金色的薄纱所覆盖,美得让人心醉。
五通桥,这座承载着我青春记忆和梦想的小城,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都会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回到这里,感受那份熟悉与温暖。因为,我知道,我永远属于这里,五通桥的一切,都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与五通桥的故事,将永远续写下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