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伍十的头像

伍十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09
分享

端午印象

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年端午必定包粽子。

奶奶做吃的非常考究,让爷爷去周边的各大市场和超市挑选最棒的食材,甚至奶奶也会亲临现场———粽子叶香气儿,江米的颜色和长度,豆沙的馅儿一定要自制,蜜枣一定要最好的。

粽叶、江米、自制红豆沙、蜜枣……家里人没有吃肉粽的习惯,更多还是倾向于甜粽子,咸味的粽子总让我感到是个不正经的吃法,所以至今没有品尝过,不出意外,以后也不会。这是打小儿的印象,记忆也是最美的。

淘江米,泡粽叶,制豆沙馅儿…对于制作粽子这样的食材,在我家是比较复杂的,通常要在端午前几天就要开始动手了。这也不奇怪,谁让这么讲究呢?制个豆沙馅儿就要半天,再闷半天……我都快流口水了……

老北京人说话办事儿都讲究一个“局气”,别的不敢说,我家的餐桌上一定是这样。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到了关键的一步——开包!

粽叶的口一定要对好对齐,不能让叶子出现缝隙。一是为了防止江米露出来,二是保留住粽叶留给江米的香气儿。粽叶和江米就是天生的一对。

杨树成荫的院子里,家雀儿一会儿飞到这棵树上,一会飞到那课树上。它们很惬意这样的生活,阳光明媚,吃喝不愁。

三勺米,两个蜜枣,剩下的空隙用江米填补好。说起来轻巧,其实也是个细致的手艺活儿。在五月端午所处的时节里,包几十个粽子能出一身汗,汗珠就像江米一样大小……

“在生产队的时候,你爷爷做教师,我在队里挣工分儿……城西头那边儿原先的大米颗粒最大,吃起来最香……屈原是个诗人……”

我从小喜欢奶奶给我讲故事,尤其是到了睡觉的点儿,不讲故事肯定睡不着。不过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我的印象里讲的最多的是“大老虎”的故事。我本身是属虎的,也最爱听这个故事。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开锅煮粽子了。放粽子的水温要合适,水量要合适。不然不是息锅,就是出不来那个该有香味儿。奶奶在的时候每年都会包粽子,不过奶奶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火候大了水温过高,锅就给息了。奶奶赶忙过来看,果然,粽子给“泡泡”了,有的米都被锅里的高压挤出来了几粒。

出锅!一个一个往外拿,放在不锈钢的盆子里。奶奶把第一个完好无损的粽子给了我,粽子还很烫,不过我感觉越烫越香。我有个习惯,吃什么都趁热吃,趁热吃才有香味。直到现在,我也绝不情愿吃冷食,尤其是在家的时候。因为母亲知道我不吃凉的或者是剩饭,所以每顿饭都会是现做的——为此,我给母亲增添了很多的麻烦。

自从奶奶不在了之后的这些年里,每年端午,母亲都会给我留着叶子。等着我回来,一起制作粽子,再过端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