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总是被荠荠菜率先打开
文/石居峰
“荠荠菜,老汉家吃上屁出来。”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迎春花含苞待放。童年时代的我约上小伙伴,挎上小竹篮,拿上小铲刀,一边在田间地头的草丛中挖荠荠菜,一边齐声喊起这句顺口溜。
那时的我们不谙世事,只图一时之快,从不觉得这是嘲讽老年人的话,至于其中所言有无道理更是不得而知。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切身感受了这句顺口溜纯属无稽之谈,但荠荠菜的确是春天打开人们味蕾的第一道山野菜。
中国人吃荠荠菜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诗经·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民间也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美称。荠荠菜它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不仅能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还能起到降压作用。荠荠菜既能凉拌,也能清炒,还能做成荠荠菜饼,也可熬成荠荠菜汤,但最可口的当属用荠荠菜馅包的饺子,那真是鲜美无比。
宋·洪咨夔《荠馄饨》中写道:“嫩㔉苔边绿,甘包雪裹春。萧家汤是祖,束叟饼为邻。混沌函三极,冲和贮一真。日斜摩腹睡,自谓葛天民。”新鲜娇嫩的荠荠菜无论是搭配肉,还是蛋、豆腐,都能调出美味的饺子馅。薄皮嫩馅,在滚水中煮熟,皮滑馅香,吃上一口,清香扑鼻,满口生津,唇齿留香,令人迷醉。
吃完美味可口的荠荠菜,春风也变得温柔起来,漫山遍野也就绿起来了。一道道嫩绿爽口的山野菜使味蕾顾此失彼,应接不暇。体态丰盈的苜蓿芽从枯枝败叶中走来,它既可凉拌,又可烩菜,还可以制作酸菜。
俗话说:“三月的茵陈四月里的蒿,五月里的茵陈当柴烧。”说的是采摘茵陈及其他山野菜一定要掌握恰当时机。茵陈也称白蒿,它的新芽既能泡水喝,也可以凉拌,还可以蒸焪馍。茵陈的药用价值极高,它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除茵陈外,蒲公英、斜蒿、灰菜、马齿苋既可食用,也可入药。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强壮骨骼、活血镇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斜蒿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寄生虫,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灰菜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作用。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
“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弱势群体农民来说,没有过多的钱去买美味佳肴,但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纯天然、无公害的山野菜却能果腹,又能解馋,更能强身健体,这也算是大自然给土里刨食农民的一种恩赐。
大自然的潜力是巨大的,她在春天为人类奉献上一道道美味。花椒芽、枸杞芽、槐树芽、核桃穗、苦菜、香椿、蕨菜、竹笋……一道道山野菜你追我赶,捧上餐桌,使常年身居闹市的人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它们派生出的凉拌花椒芽、香椿拌豆腐、打卤扁食、浆水面等美食,就像最近火爆全国的“麻辣烫”一样,满足了不知多少吃货的味蕾。
在诸多的山野菜中,除最先打开味蕾的荠荠菜,我对五叶菜(我们当地叫五撮点,它是刺五加的嫩芽)情有独钟。把五叶菜凉拌好,用煎饼卷上,放入口中一嚼,那淡淡的一股药味瞬间沁人心脾,再喝上一口杏茶,真是比山珍海味还要可口百倍。和五叶菜味道相似的又一道野菜便是乌龙头。凉拌乌龙头是下酒菜中的极品;乌龙头炒腊肉又是天水人人见人爱的一道名菜;做天水人最喜欢吃的打卤面,乌龙头是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春末夏初,一道道山野菜渐次退出人们的味蕾,姗姗来迟的刺槐芽又进入餐桌。当人们还沉浸在刺槐芽的美味中难以自拔时,洁白无瑕的刺槐花便盛开了。刺槐花不仅芳香浓郁,沁人肺腑,制作的焪馍更是一道好多吃货梦寐以求的美食。做焪馍时要先把刺槐花清洗干净,然后把水分滤干,放入盆内,加适量面粉,用手搅拌均匀,放入笼中蒸熟。在炒锅内倒入适量油,待油熟后加蒜末、辣椒,再把蒸好的焪馍放入锅内不停地翻炒,不一会,芳香四溢,垂涎欲滴的焪馍即可摆上餐桌。刺槐花焪馍成为山野菜中的压轴美味,如果还想吃新鲜的山野菜,那只能期盼来年春暖花开了。
大自然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她馈赠给人类的山野菜,可以说是五味俱全,既在五味之内,又在五味之外。在千变万化中,少不了一种人生浓浓的况味,少不了一种岁月悠悠的回想。
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掬一缕春风,望青山绿水,观袅袅炊烟,品天然野菜,抿一口小酒,忘却世俗纷争,任阳光从身边悠然划过,让沧桑往事自眼前飘落,岂不美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