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唠叨
上次回家,发现娘越发的“唠叨”了。应该说,娘的“唠叨”从来没有间断过,伴随着我长大、上学、结婚、生女,到如今的“知天命”。
小时候,家对我来说就是吃饭、睡觉才回到的地方,只要不上学,在家里是看不到我的身影的。每到吃饭时间,娘就会站在大门前扯大嗓门叫我回家吃饭。所以饭桌既是娘唠叨我的“战场”,也是关于我,爹娘争论最多的地方。每次爹都会说娘“你就不能等她吃饱再唠叨她”,而娘的理由是,只有在饭桌上才能看到我,饭碗一放就不见了人影。
“才吃多大点就饱了”,这句唠叨话永远是饭桌上娘对我说的最后一句,一直延续至今。记得有一次当着娘的面我说了一句子雪“少吃点”的时候,娘半生气半笑着说我“那有当娘的不让孩子吃饱的”,我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了差评。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就业,在家的日子逐渐减少。那时候没有电话,也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才能感受娘的“唠叨”,而她的唠叨不外乎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刚开始我也不理解,可如今想想,娘一辈子就是围着父亲、围着我们姐弟、围着锅台转,很少出门接触外界新鲜事务,她不唠叨这些给我还能唠叨什么呢?
结婚后,每到放假、过年,或者每次给她买个衣服什么的,她总是“唠叨”说应该先回公婆家,不要忘了给公婆买。而且如今每次回家,娘总是“唠叨”家里什么都有,她和爹两个人吃不了多少东西,那么多衣服也穿不烂的,不要乱花钱等等。每次通个电话,娘的问话也无非就是吃饭了吗,家里没事、她和爹很好,没什么事不用挂着她,三言两语就结束了。
上次回家,娘的“唠叨”似乎又升级了。我和大姐在厨房里烙韭菜盒子,她说我们都没空做,多烙出一些给我们每人都带点。所以她一会儿说我放的菜太少、鸡蛋没打匀,会不好吃,一会儿说我用错了油了、那是上次炸鱼剩的不能吃,一会说我用的菜板不对、那是切生肉用的。
吃完午饭,我和娘躺在一张床上小睡了一会儿,看着她满脸的皱纹以及累极的样子,感觉娘真的老了。
在我记忆里,我感觉只要娘在身边,什么困难都不算事。娘似乎从来就不会“生病”。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娘撑着发烧的身子准备好了发面和菜之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让我和大姐、二姐三个人包包子。我们三个手忙脚乱的干了一上午,等到包子出锅、准备大快朵硕时,才知道菜里根本没有放盐,结果全家就着酱油吃了一顿包子。
听着娘轻微的鼾声,感受娘脸上每一条皱纹刻下的含义,感悟着娘自从结婚后,在没有姥娘、没有奶奶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人将我们姐弟几个抚养长大、教育成人,是如何从一个如花的年龄走到了如今白发苍苍,慨叹一个女人竟然是那么的坚强,竟然可以经历那么多那么多的苦难。
只是睡了那么一小会儿,娘就起来开始给我们收拾东西,不厌其烦的问我们姐弟要这个不、要那个不,几乎把家里有的都问了一个遍。虽然我们一直说不要不要,但等走的时候看着已经装好的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份时,心里说不出是高兴还是难过。
回聊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想着娘的唠叨,不由得嘴边露出浅浅的笑意,到家后拿电话给爹娘报平安时,当听到娘的声音时,感到如今听娘的“唠叨”真是一种享受,真想每天都能听到娘的“唠叨”。娘的唠叨,是家风,更是家教,是我小时候不愿意听,现在想听,却不能经常听的那些话......。
母亲节快到了,将此文献给每位含辛茹苦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