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事,与朋友民、光相约近而幽静,踏行尚不足疲惫的土谷山一览。
不久遥见,土谷山耸立于穰原之中,卧乘蓝天之下。山脚下,弃车步行,覆叶小径,松柏森茂。俯行半小时,到达山顶,没找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景,主要是因为山顶林木葱郁,视野之内,难觅尽头。苦于脚下荆棘杂生,枯叶层叠,寻一大青石,三个大男人背靠背,畅说古今,酣聊文字。自然将话题转到土谷山上来。
土谷山,它的南面、西面和邓州比邻,东面与镇平接壤,北面属内乡管辖。
土谷山顶有一块石碑,1997年所立,碑身分三面,分别写着邓州、镇平、内乡,此碑是三县交叉点,站在碑旁,能够“一脚踏三县”。土谷山古称覆釜山,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新城,有覆釜山。”《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覆釜山在(内乡)县东南二十里,与孤峰山相对,其形上锐下广,如覆釜之状。县志俗呼吐雾山,南属邓州,北属内乡。”时至淫雨季节,山顶云雾笼罩,若山口吐雾,民间俗谓土谷山。与镇平文峰山(先主山)相对,与灵山为邻,西南有脚踢山。
先主山、土谷山、踢脚山,这三座山。先主山高,土谷山长,踢脚山最小。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没有白天和黑夜,晒得庄稼着火,老百姓焦渴。玉皇大帝不忍百姓受折磨,就派二郎神来镇压:命令他消灭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白天,以区分昼夜 ,滋育万物。二郎神很快就射落了正在做恶的七个太阳,剩下三个中有两个狡猾的太阳,躲在了先主山和土谷山,妄想逃过一死。但是二郎神运转法眼,以方天神戢为担,启动神力,挑起两坐大山,把两个太阳压在山下,就形成了目前的两座山。一座叫土谷山,一座叫先主山,而他脚上甩出的泥,在两山的西南边,形成了一座小土山。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山,叫作踢脚山。比二郎传说更神奇的是儿时听到的嫦娥后羿夫妻的传说。虽多争议,却丰富了我们童年的生活。
明嘉靖《邓州志》载:“上有清禅寺,其右为五龙泉,水四时不竭。山左有先主山,上有先主庙。右为鳌峰山,峰左有济源泉,北为界山,有雅祖洞。”现在,寺庙、泉、洞已无影无踪。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题《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敝庐。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馀。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钱起,作诗《仲春晚寻覆釜山》:蝴蝶弄和风,飞花不知晚。王孙舞芳草,步步忘路远。况我爱青山,涉趣皆游践。萦回必中路,阴晦阳复显。右岸生新泉,霞峰映雪献。交枝花色异,带石云根浅。碧洞去忘归,紫枝行可攀。方耻稽叔夜,林卧方沉洄。
我们三人转而聊起诗义文字,犹感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之时。猛觉日移山顶,始感股痛腰酸,饥肠辘辘。相约改日再来。途径“天池村”,那里有另一个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灌张街北,胡噜一碗金胜烩面,大歌“王孙舞芳草,步步忘路远。况我爱青山,涉趣皆游践。”欣然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