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找德才建斌商量要为新家园做点事,做什么事呢?力所能及。
天明德才建斌是发小,都是在两排房出生长大,他们是邻居,又一起上小学,上中学,一起参军,一起复原,又分配到一个厂,后来成家立业,工作也变动了,可这打小建立起来的友谊始终没有断。这其中不光是一起的成长,一起的摸爬滚打,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爱好,都爱好写作。
他们上学的时候,就爱好语文,写作文。他们的作文,被老师给与重视,轮番当成范文,在作文课上朗读和点评。天明写的“鱼水情”就让老师点评。天明家两排房前修战备路,看到修路的战士和老百姓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打动了天明的心,他就把修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写成了“鱼水情”作文。老师点评,此篇作文用了“倒叙”,采用了“排比句”“象征”的修辞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不久,德才的作文“捉蝈蝈”,也受到老师的重视,点评说,作文就是写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题材,有生活才能写成“惟妙惟肖”的好作文。建斌也不简单,在作文课上,老师点评了他的“逮蛐蛐”的作文,老师点评说,如果不是逮过蛐蛐,和别人斗蛐蛐,打死也写不出来的。上学时期,天明德才建斌的作文占领着作文课,一个“文学才子”的绰号就在同学中间流传开来了。这无疑激励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充满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强烈,欲罢不能了。
参军依然写,还参加了部队文学创作培训,在军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作品,也都小有收获。
退伍分到工厂后,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坚持文学学习和创作。他们一起报名参加了“文学青年”讲习班,收听当代文学大师的讲座,如饥似渴的学习思考,还在天明的提议下,成立了“时代文学社”,课后,就招集大家学习讨论,加深认识,提高创作水平。同时,他们还搞创作,在企业报,地方报,以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当时,天明的长诗“新时代的音符”,就在这个时期写成,在多家报刊发表。德才的“理想啊理想”诗歌,建斌的“百花赋”律诗也相继在报刊发表了。那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岁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具有时代的气息,至今回味起来,还是叫人激动不已。
如今,他们都退休了,有了平静的生活,可那颗不肯平息的心又一次躁动了,重新的聚集起来,联合在一起,办件大事情,就是要把“两排房”纳入他们的退休生活内容,用他们没有停息的笔,和青年时的梦想志向,创作鸿篇巨制,共同创作长篇小说。天明这个想法得到德才建斌的衷心拥护。他们决定,先采访,先回忆,然后,捶路子,进行创作。
伟大的事情从平凡中做起,成功的目标在奋斗中实现。
紧张而琐碎的工作伴着日升日落向前推进着。
天明为了把两排房的事情回忆和了解清楚,他翻箱倒柜找出了过去的资料,有照片,有上学的作文,有上学参军工作的日记,有收集的资料,有各时期发表的作品。统统的归拢在自己的房间,有的码放在书柜里,有的装在纸盒里,有的堆放在写字台上,为了便于查找,他还专门做了资料目录,按时间顺序,做了临时标签,按上小学、中学、参军、入厂、报社、单位、退休的顺序标注。他分三个阶段熟悉资料,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就是把全部的资料看过。一般是早上起床开始,做完家务和晨练之后,就坐在写字台前看资料,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他看到小学的东西时,有一篇作文写“陈婶”的,他就把它取出来,注明“小学作文——关于陈婶的作文”;他在阅读中学资料时,看到了一篇“魏学文”的作文,就注明“中学作文——写邻居的孩子”,收集到资料库里。他就这样,上下午安排收集时间,认真做好资料信息注释,有时他晚上睡前,或者早上起床前,打开床边的台灯,看起来资料来,也都这样做的,边看边想边记。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他就阅读整理注释了全部资料。把和两排房的有关的人和事资料收集起来了。天明和德才建斌自从有了创作“两排房”的灵感和目标后,就按照“三步走”的计划,各自积极行动起来。天明通过电话了解到,德才建斌也是这样做的,把他们手里掌握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了。
天明立即召集德才建斌聚会碰材料。在天明家天明的房间,他们碰材料。天明的材料码放了一写字台。德才建斌也都抱着自己收集的资料来的,把他们的资料堆放在天明的写字台上,满满的堆放起三大落。“这就是两排房的历史。”天明说。“这就是创作素材。”德才说。“这就是我们的梦。”
天明德才建斌开始讨论创作的主题。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德才说:“我觉得写纪实性性小说。”建斌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纪实还要艺术,这里有个升华。”天明说:“你们的意见都对,我们为什么下功夫把我们记忆的两排房的人和事搞个底掉,就是要心里有底,这个底就是真实;可是,有了真实还不够,必须有一个构思,这就是创作,让这个真实有个升华,这是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主题。主题来自材料啊。”大家都沉默了。
天明说:“一个是我们的材料首要解决一个够不够的问题。我们都从各自掌握的记忆和材料中,回顾了两排房的人和事情,大家也都讲述了,可是,我觉得还不够。就是这个真实还不能贴近史实。有的人我们还不能说清楚;有的事我们还不了解来龙去脉;有些历史时期的背景我们还缺乏。这些一旦进入创作,就会使我们感到困乏。”德才建斌明白天明的话,认为有道理,就是说,他们这些天的工作还没有达到创作的要求,没有达到标准,没有弄到底。还得进一步做。天明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和材料是该回忆的回忆了,该找的收集了,进一步就是采访了。
按照那天从天明家开会的意图,天明德才建斌在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的同时,从案上转入奔走,投入到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工负责采访两排房的人,一个人差不多要走访7、8家,总得有4、50人之多。天明负责走访的人家,他都排出了计划:陈叔、陈婶家,他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家,几口人,基本经历,目前情况等等,他不厌其烦,准备了采访记录,一是哪天找谁聊的什么都有“原始资料”记录;二是回来后,他就整理记录,类似于写“家史”,写“人物传记”。这功夫下大了去了。家家都这样的流程:采访,整理。德才建斌也这么做的。
又是一次聚会,也就是在三个人都采访整理之后的一天,还是在天明家,天明德才建斌拿着各自整理的资料碰头了。德才建斌发现,他们第一次收集整理的材料,天明都过了一遍,整整齐齐码放在写字台上,就是说,天明不仅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采访任务,还抽时间整理了他们第一次的材料,不禁暗自佩服。天明还神秘的打开手机微信群,找出一家国家报纸“1946-2017的资料库”给他俩看,他们明白天明有了“历史背景”资料了。
这次碰头程序和明确:介绍汇集采访资料;明确创作主题。当德才建斌天明把各自采访的情况汇报之后,大家再次沉默了好长时间。天明突然说:“我请大家喝酒去!”德才建斌高声赞成,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情,是喝酒吗?是也不是。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就要得以实现了,这才是真谛,他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一部长篇小说将问世了。这是他们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美梦就要成真了!怎么能不高兴、不多喝几杯呢?
这执笔创作《两排房》长篇小说的事,就落在了天明的肩上。
天明按照碰头所明确的主题:家和万事兴,国强事业成,有国才有家,家国共繁荣。写两排房一家亲,随着时代变化,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两排房的人也经历“翻身得解放,创业献忠诚,耕耘结硕果”的风雨历程,最终凭借人间真情,共同走过“有缘来相聚,相互来支撑,同甘共苦,相互往来,多彩生活,共建幸福新家园”蹉跎而美好的岁月。
天明德才建斌又一次聚会,由天明执笔,天明德才参与创作《两排房》长篇小说初稿完成了。由著名画家创作的以两排房人在“新家园”合影为背景的封面图,由著名书法家题字“两排房”,还有一组和故事相关联的素描图。该书共计十二章,30万字。著名作家为该书作了“序”。
一天两天三天,天明德才建斌都在这和谐自然律动的节奏中激动的度过。一次通过。开印10万册。这是天明德才建斌共同的集资,他们决定把该书全部稿费捐给两排房人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