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特别是上中学之后,我爱上了写诗。
说起来也很有戏剧性:
初二发展团员时,需要一名新发展团员的代表做表态发言,老师选中了我,让我准备发言稿。
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晚上晚睡觉完成了发言稿。
第二天,我把稿子交给老师。老师看了一眼吃惊地说:“你怎么写诗啊?!”我不知说什么好。老师说,“我先看看,课间休息再说吧。”
我的心揣揣的,好不容易等到了下课。
老师让同学叫我去办公室。
我到了办公室,看见老师办公桌上放着我的稿子,已经用红笔批改了。
老师把稿子递给我看。
我看稿子上有几行批语:“此文是一首抒情诗,有好多警句,可用。”
我内心有些激动,特别是老师划圈的句子此时看时,就显得很美。
如“青春—你象那清澄的山泉,快乐的流淌,一路婉转的歌声,一路明媚的鲜花,一路飞扬的跳跃,一路汇聚的力量……。大海是你追求的理想,是你日夜思念的故乡。”
老师还在旁边批:“这样赞美青春很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寓意,象征着人生美好的追求。”
再如:“当我接过入团申请书时,我激动的手都发颤,呆呆的看了半天,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我连夜填写入团申请书,填好时东方已露出了霞光。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老师批:“此段心情描写的很感人。”
老师还在结尾处写道“我发现你有写诗的才能,多练、多写。”
我发言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同学纷纷找我要稿子抄写。
这件偶然的事情,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致。
其实,在上中学后,我们已经接触到了诗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叶挺的《囚歌》。我记着老师的讲解:“囚歌”顾名思义就是在监狱里写的诗。作者叶挺是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这首名篇。
老师说:这是一首无韵诗,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因为作者感情激昂澎湃。这是用心写成的诗,感情自然饱满。
我记着,在学习这篇诗歌前,老师让我来朗读,那时候不懂什么是朗诵呢。但我喜欢这首诗,曾经在发了语文书后,就曾经朗读过这首诗,妈妈说我:“你不好好学习,嚷嚷什么啊?”可见我被这首诗感动的程度有多大啊。
我开始读课文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呀,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却也深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期待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我没想到,大家都静静的听着,这也激发了我越读越好,我似乎进入了作者所创造的情景,监狱、铁门、铁窗、镣铐、刑具、窗口处向外看的革命者;还有戴着钢盔的国民党士兵,用皮鞭抽打革命者;一个皮笑肉不笑的国民党军官,正对革命者劝降。革命者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高傲昂起头颅,毅然决然走向刑场。
我读后好长时间,教室都是安静的,突然,老师带头鼓掌,大家一起鼓掌。我激动万分。老师说:“比我读的还好呢。”同学们都会意的笑起来。
老师课后还激动的对我说:没想到,你还有朗诵的天赋呢。
在老师的提议下,我们班成立了许多业余兴趣小组,就是在业余时间,号召同学们一起学习爱好。多少年以后,见到老师都会夸赞这个做法好。老师只是笑着听我们说不言语。
由于老师爱好,也影响了我们,成为共同的爱好。
我第一次演出,就是和义存的“对口诗朗诵”——《老汉参观韶山冲》。我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扮演宾馆服务员和解说;义存扮演老汉。我们反复演练,进行切磋,相互启发。上台前,还化了妆,穿上精心设计的服装。我们的演出由于下了很大工夫的,不说别的,就是把这长达近10分钟的诗稿背过,就很不简单。更何况从容的完成了上台演出,表演,且没有忘词,比较好的发挥了水平,就更不容易。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扬、祝贺。
自打那回后,我更加喜欢朗诵了。老师去几所中学讲朗诵课时,也叫上朗诵组学员。老师主讲,我们配合表演。
我明白老师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准备作品、做笔记:
“对于一个表演者来说,从你一上台演出就开始了,因此,每个动作都不是多余的、都要考虑好、表演好。”
“动就要做到位,眼神不能乱。始终凝神于表演,眼睛平视台下,形成自如的交流状态。动作、表情、眼神都是演出的表现手段和技巧的运用。这些方面平时练习不够,演出前准备不细,就会出现瑕疵。”
“演出前要熟悉领会稿子内容,烂熟于心。酝酿思想感情,找准基调,确立节奏,设计小高潮、高潮。也要考虑动作、表情、眼神,以及上台前的穿戴、扮相、过场,从上台到下台过程的考虑,都是练习准备的内容,不可忽视细节。完美无缺就是这个道理。”
我常常拿出老师讲课时的笔记学习、思考、实践,受益匪浅。
老师说我进步很快。不仅在学校举办大的活动时演出,还选进了学校话剧团,排练演出了小话剧“雷雨到来之前”。该剧讲的是一个部队气象站的战士们,预报气象时刻苦学习预报知识,掌握预报技能,还向当地老百姓学习眼观特殊气象的方法,准确预报了气象,确保部队演习顺利进行的故事。演出获得了成功,连演了好几场。
老师安排我给大家,就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谈体会。
我说:“我觉得演出的关键是思想内容要集中在声音、形体的表达表现。洪亮的声音、协调的形体要吸引人,让人家爱听爱看,就要有真情实感,用真情打动观众,以心换心,具有移人情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
我看大家爱听,顿了顿接着说:“还有一点就是‘意、情、气、声、演’共存共生,意生情、情生气、气发声,情运行,要一气呵成。情绪、气力的不足、不该断时断了,都是内容吃的不透,准备不到位,临场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注意平时的练习和临场前的准备、才能在场上超水平发挥。“
“讲得好哇!”老师在总结发言的时候夸奖我。
老师总结说:“演出的准备越充分发挥就越好。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话剧是门综合艺术,对剧本的理解、朗诵的运用、形体的训练、美学的了解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生活、人物、事件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对各种知识的学习,日常的朗读练习,表演模仿练习。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发挥你的天赋,形成你的特长,在这方面做出骄人的成绩,你就要在平时这样做,日积月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你是一颗待冉冉升起的启明星!”说到这里,老师和在场的同学全开怀的大笑起来了。我想我可差远了。
我现在回想走过的路,特别是爱好朗诵的学习过程,我要感谢老师,是老师领着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学写诗,学朗诵,学演话剧,才使我们从小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梦想,而且,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帮助我们,锻炼我们,培养我们,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曾经总结自己时说:“与人为善、办事认真、坚持爱好、持之以恒。”就是指爱好写作和朗诵。
我曾经和朗诵爱好者交流时说:“要想朗诵好作品,必须搞好三个方面:作品、感情、声音。这是朗诵三要素。作品要烂熟于心;感情要真情实感;声音要字正腔圆。”
所以说,写作是搞好朗诵的第一要素,这是文化素质,试想一个作品都不能理解怎么可以朗诵好作品呢。
至于说朗诵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呢?那就是感觉。
这也是一起艺术的魂。
如今我退休了,依然搞创作,搞朗诵,不图名利,图开心快乐,图精神文明建设,图民族文化传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