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玺星的头像

李玺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9
分享

难忘乡情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只不过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既要过春节,还要防疫情。

战疫情都一年了。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欲,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为中国自豪和骄傲!

但是控制疫情工作又面临新的考验,“外防输入”:对入境海陆空关卡,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必要不出镜,这就给想回国过年、出国过年的人关了国门; “内防反弹”:提倡就地过年,这就给准备回家过年的人提出了要求。

为了国家、大家、小家,防控疫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最好是“就地居家过年”,最好少宴请,最好少聚集,最好少串门。

过好春节防控疫情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路上保持距离。春节要过好,疫情防控好,平安健康好。

我回想起70 年代回老家过春节的事儿,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回老家过年了。

我的老家在河北柏乡县,父亲来北京工作后,又把母亲接来,我是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的。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回老家要坐火车,走上7、8个小时。

我从小和父母多次回过老家,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老家过过春节。

我的表舅在北京工作,他要春节回老家探亲,我当时上小学六年级,春节期间放寒假,我想回老家过春节,表舅支持我,说服了爸妈,这事竟然促成了。

为了这次我回老家过年,父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给我买了新衣服、新鞋穿;还要为亲朋好友准备些年货带回去。

表舅对爸妈说:“老姐,带什么啊,家里都有。我可提不动啊。”

在他的坚持下,爸妈只好减少了给家里带的东西。

我知道,爸妈也很想家,只是要上班,有家有我的姐妹要照看,回不去。

可他们希望我回去看看,感受一下老家过年的氛围。还让我代表他们去看看亲朋好友,这就是思乡之情吧。

在爸爸的坚持下,还是给奶奶带了点心匣子、给爷爷带了十斤带鱼,是当时最好的那种,每斤要三毛八。

表舅对带带鱼不大乐意,怕上火车化了流汤多腥啊。

爸爸把带鱼一条条理顺,用报纸包好,很厚的;又找来塑料布裹好,用细绳栓的严严实实的,放到储存大白菜的屋里,等动身时取出带上。

终于盼到这一天,表舅单位来车接我,还有要带的东西。

我上车后,看见爸妈、姐妹、邻居送我呢,一直看着我们坐的吉普车开出好远。

舅舅说:“他们是不放心你,也想家啊。”

上火车后,放行李时,舅舅特意把包带鱼的包裹放到了靠车门的地方。我知道,他是怕带鱼化了。

坐车时,和舅舅滔滔不绝的聊天,东拉西扯;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好兴奋啊。舅舅和我吃过妈妈预备的饭后,他就小憩了,用帽子盖住了脸。

我还是兴奋的看窗外的景色。

车到站了,舅舅来了精神,着急的从行李架上卸行李,我在下面接。虽说少带许多礼品,可还是有好几包呢,有一包是给表舅的母亲的,我要叫她老姑,就是我妈姑姑;还有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叔叔姑姑、舅舅姨姨带的点心糖果烟。对了,不能忘了给爷爷带的带鱼。

我们下到站台,舅舅松口气,就3分钟停车时间,你说紧张不紧张啊。

舅舅在站台上东张西望呢,两个小伙子朝我们奔了过来,原来是表舅的的侄子来接站了。

我们坐上了他们赶来的马车,穿过县城时看到街上很热闹,近处还有做小买卖的叫卖声,远处看见鞭炮、二踢脚的火花,听见噼噼啪啪的响声,它们给夜色带来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们把我送到爷爷家,就赶回表舅家了,爷爷叔叔好感谢呢。

由于事先爸妈给他们去了信,信还是我写的呢,告知回家的时间,所以,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弟弟都等着我呢。

少不了嗑瓜子、吃花生、喝茶水、唠嗑。大人们抽着烟卷,是爸爸给他们买的;孩子们吃着奶糖;姑姑们忙着和奶奶一起包饺子,包的是肉丸的,据大姑说,奶奶把过年的肉馅用了,还是猪、羊两样的呢。奶奶说我爱吃韭菜羊肉丸的饺子,羊肉饺子是特意为我包的,我好感动啊。

大家热热闹闹围着桌子吃饺子,爷爷乐的合不拢嘴儿。我忽然想起了给他老人家带的鱼。爷爷说,没化,明天我就炖了吃!叔叔说:就你爷爷的手艺在这片数一数二的呢。

吃过晚饭,我的勇哥和刚弟就带我去放炮。

我们来到离爷爷家不远的场院,那里已经有孩子在放花炮了。

勇哥和刚弟带的是钢鞭和麻雷子,据说比一般的鞭炮要响。他们挑着竹竿,还有专门放麻雷子炮的底座,我点捻拉鞭,噼噼啪啪的带着火星子震响。引来周围的小伙伴直跳高喊叫。我还想和他们一起放麻雷子,勇哥不让,拍崩着了。

三叔喊我们回家,还说过春节还有几天呢,等春节再放不迟吧。

我和爷爷奶奶住一起,是困了还是累了,其实,都过了午夜,我就睡下了,爷爷奶奶坐在我的床头,还和我聊这聊那呢,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早晨,我醒来了,一股鱼香味飘进鼻孔。我赶快起床洗漱好,是奶奶姑姑陪着我,然后进了正房:只见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饭菜,好丰盛啊。

我忽然看见一大盘红烧带鱼放在正中,还冒着热气呢。奶奶说:这是你爷爷连夜做好的,给你吃的。我说,给奶奶爷爷吃的,我经常吃呢。

这顿饭好吃,姑姑给了我一个带红点的馒头,说是她蒸的,

我咬一口,又像又甜又硬实,太好吃了。

姑姑说,这是新麦子面,就是城里人说的富强粉吧,制作时用戗面的方法做的。

我后来好长时间都不知道怎么蒸戗面馒头,但这食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年以后,我才又吃上了。

爷爷做的鱼好吃,十斤都做了,一大盆,给大家分了吃,

吃个饭,勇哥和刚弟就来了,爷爷奶奶给他们吃馒头和鱼,他们说吃过来的,还是吃了馒头夹带鱼。

吃过早饭,舅舅就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姥姥家去,三叔这么也拦不住,只要要求舅舅。年三十回来过,舅舅答应他了,我们谁也没有打招呼就出了门。

三叔再三嘱咐我:你姑姑捎信来,还让你去她家看看呢。三十你必须回这儿过,这里才是你的根儿,你的老家啊,听见没有啊。

我没想到,回家乡过年,还又这么多事情,我都应接不暇了。

刚刚下过小雪的把平原大地覆盖,一片白茫茫的。往远处看去,可以依稀的看到远处的村落。

舅舅用自行车驮着我,用手指着前方的村落说:“那里是南郝村,就是你表舅,你老姑家了。”我恍然大悟。

舅舅接着说:“绕过南郝村就是八里庄咱家了。”

我明白了,好奇的问:“我姑姑家在什么村?”舅舅喘着气说:“远了,有三叔四十里呢,就是白露村。”原来遇到一段上坡路,我要下车走舅舅不许。

在上了公路后,舅舅说:“你大姨家就从这条路往东走,就到他们村了十里铺。明天带你去拜年吧。”我听舅舅的。

到家了,妗子、哥哥嫂子、弟弟、姐姐们都站在大门口接着我呢,原来,是二丫在村头看见我们,就飞跑着告诉了妗子他们。

一进院子,才知道大家都忙着我准备大餐呢。有做豆腐的,有做粉条的,有切肉的,有择菜的,,好不热闹啊。舅舅告诉我,知道你今天来,这年夜饭就今天吃了。

做豆腐,就是把泡好的黄豆,用磨盘磨碎成桨,放锅里熬好点卤水,到在一个木制容器里盖上布用石头压住。做好的豆腐切成大块儿,用家乡的棉籽油炸的金黄捞出备用。

做粉条,就是把土豆洗净、打碎、榨汁、熬制,将熬好的糊糊到在筛网上,下边是口大锅烧开水,漏到锅里的条子就是粉条了。捞出备用。

这时候,舅舅亲自上手了,他不慌不忙的烧锅、倒油、放葱姜蒜胡椒大料,炒出香味,先放猪肉炒,小铁锹的大小的铲子来回翻炒,然后放大白菜、宽粉条、大块的炸豆腐接着翻炒,放煮猪肉块的汤莫过菜炖快一个小时,满院子飘香。

开饭了,舅舅先用大碗给我成了满满一大碗,肉块真多啊,我就着馒头吃的好香啊。

次日,就是腊月二十九了,舅舅骑自行车带我去大姨家拜年。少不了给我做家乡好吃的,我记得大姨夫做的卤肉特别好吃。

大年三十吃过饭,舅舅才把我送到三叔家,勇哥和刚弟都在村头接着我呢。

我们在一起玩闹的时候,他们提到在老家过春节有个习俗: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的。

“我也是吗?”我着急的问他们。他们说是。

我更紧张了,赶快问怎么磕头啊?他们真的磕了头,让我看。先跪一条腿,再跪另一条腿,手掌着地,上身前倾头磕地。我也学会了,就等着过年拜年了。

初一一大早,我穿好衣服,走到爷爷奶奶面前,恭恭敬敬给二老磕了头,高兴的爷爷奶奶赶快拉我,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就是压岁钱吧。

我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不久,叔叔姑姑,还有勇哥刚弟也来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来了,院子里跪了一片人,好不热闹啊。

在家乡过了年,和表舅回北京后,我给爸爸妈妈姐妹讲起这件事,爸爸妈妈夸我做对。我要给他们也磕头,他们急忙拦着不让,说:“入乡随俗,咱北京不兴这个,免了。”我按北京的习俗给二老鞠躬拜年了,他们高兴的满面红光。

从老家回来,我就惦记给爸妈哥姐弟妹做,我好不容易用副食本排队买到了豆腐、粉条,又买了几毛钱猪肉,那时猪肉6角一斤,还有冬储大白菜,凑齐了,过星期天,给大家炖了一锅吃。大家吃的响,可我没有吃到像舅舅家做到菜味。

我把心里的想法告诉爸妈,爸爸说:“你做的不赖啊。可你想过没有,人家都是现做的食材,还有棉籽油炸制的豆腐呢。”我恍然大悟。

爸爸深情的说:“过去在老家时,我就爱吃你爷爷奶奶过年才做的这道炖菜,好吃极了。”这就是永远的家乡家乡的味道啊。

我回老家过春节都过了多少年了,可我始终不能忘记,那就是浓浓的乡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