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上学的时候就爱看他写的散文小说,也听到过老师讲他的故事:
“1818、1881。”这是老师讲课时,伸出手掌,给我们比划着,告诉我们这是两位伟人的生年。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鲁迅。我一直记得,直到现在。
还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鲁迅理发的故事”:理发师看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胡乱的理完,鲁迅也掏出兜里的钱都给他了。后来,鲁迅有来这里理发,还是那个服务员理的,他非常认真的理好,鲁迅按价牌付了钱。那人大惑不解的问为什么吗?鲁迅说:“你乱理,我就乱给;你认真的理,我就认真给啊。”
我还记得,我们班教室曾经悬挂着鲁迅的格言:“凡事总需研究才能明白。”我逐步理解了这格言的含义。
书院让我和大家分享鲁迅先生的作品,我选择了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是我喜欢阅读的作品,滚瓜烂熟,我准备了三个方面的发言稿:
一、谈作品。《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谈创作背景。鲁迅创作这篇作品有两个原型。一个是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文记载:据鲁迅先生自己告诉我,也确有此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做"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描述相差不多。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后来便不见了。一个是陈根生:《择取遗产融合新机———从生活到艺术》文记载: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欢喝酒,抽鸦片,但能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头上歪戴瓜皮帽,到处游荡。他好骂人,却经常被人打。
还有一个是黄道富、慧芳:《咸亨酒店与孔乙己》文记载:相传绍兴城内还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由于生活贫困不堪,为谋生计,只得去卖烧饼油条勉强度日。因他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l大声叫卖,只好跟随别的卖大饼油条的小贩后面。小贩们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街上的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人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孩子们一见“亦然先生”在喝酒,纷纷地赶来讨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寥寥无几了,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其实,鲁迅在人家向他求教作文之法,鲁迅说,那有什么方法,那些教人写作的骗人者居多,如果说有什么经验:“人物是起来的”,这样刻画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事实也如此。
三、谈鲁迅的情况。关于鲁迅,我查阅了大量有关情况介绍: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1892年,11岁就读于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回来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陈衡恪何许人也?57岁,中国画家。鲁迅与郑振锋合编的《北平笺谱》也有他的作品。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鲁迅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解剖学 57.3分;组织学 63.7分;生理学 65分;伦理学90分;化学 95分;德语 60分;物理 60.1分。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 化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总成绩正如鲁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对此班上部份同学认为是“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成绩。”
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他的学生时代及以前经历,成为他的著作《朝花夕拾》的主要素材来源。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鲁迅离开厦门抵达广州, “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中国第一位女文学家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详细了解鲁迅生平,想起了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们怀念鲁迅,纪念他,一定要知道,他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这是从他的家事的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到日本留学,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为了唤醒民众,而义无反顾,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11月1日创作发表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是对鲁迅先生最深刻的评价和诠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