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峰
溜舟,是一种小船。《辞海》里没有这个条目,但老人们都这么称呼它,姑且说是地方的专有名词吧,就像《辞海》里也没记载鲁迅先生家乡的乌篷船一样。不过从鲁迅先生小说《社戏》里所描述的看,他家乡的乌篷船大约是富人坐的,而我们家乡的溜舟实实在在与穷人结伴为伍,富人绝对不光顾这种一览无余的小船。
这种船木质结构,没有甲板,靠竹篙推进。其船身长不过3.3米,宽1.3米许,载重最多三四百公斤的样子。它小巧玲珑,一人便可以操作。由于小巧,行走极快,掉头极易,有时你只转过背,它便像箭一样射到河港深处了。人们之所以称其为溜,大约就包含了跑得快的意思。
溜舟的用途十分广泛,摆渡、运输、放鸭、捕鱼,都可用得上,而且在许多场合所显示出的优越性,是其他船只无法比拟的。比如,当大船误入浅水区而搁浅动弹不得时,溜舟却可“扬篙而过”;当大船在田畈的水沟里派不上用场时,溜舟却可大显身手;当需要翻越一座山包,将船只从这口塘堰弄到那口塘堰作业时,大船离水寸步难行,而溜舟只需二人抬着走一段陆路,便可如人之愿了……早年,在我们鄂东沿江一带,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溜舟。
我们家乡湖泊纵横,莲藕极多,出门就是十里荷塘十里碧,十里芙蓉十里香。夏秋季节,莲香诱人,去那茂密的荷林里采莲,又非得溜舟不可。
记得儿时,村里的莲姐是采莲能手。莲姐人长得苗条标致,撑溜舟的姿势美极了。当她将溜舟撑到荷塘中央时,一阵南风吹来,满池的荷叶都拜倒在她脚下,那芙蓉花自愧不如莲姐沉鱼落雁之貌,羞得纷纷落下,只剩米筛儿状的果实垂首立在那儿,待莲姐随意采摘。
莲姐返航时,溜舟舱里便堆满了莲蓬。上岸后,莲姐将所有的莲蓬搬下溜舟,然后择其最嫩者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莲姐想得周到:“他们的材料(黄梅土语称牙齿为材料)不好使,老莲子咬不动呀。”其余的则尽数散给各家各户。大家吃着莲子,念着莲姐,都祝愿她找个好婆家,过一辈子幸福生活。
莲姐带我去采过几回莲蓬,那时,她已是大姑娘了,上门求婚的特多,我因才够上学的年龄,没能看出莲姐的复杂心情,但莲姐在荷塘里哼着她自编的采莲歌,我是永远不会忘却的。那歌词是:
荡溜舟哟,
去采莲哟,
姑娘郎家在水边哟,
办嫁妆哟,
万万千哟,
少了溜舟就不全哟就不全。
第二年夏季,莲姐果真撑出一只崭新溜舟去湖里采莲,大人们都说那是莲姐的嫁妆,莲姐只是抿着嘴笑。
可是,莲姐她出嫁的那天,并没有带走溜舟。据说姑爷的家在城市,用不着那玩艺儿,他也不喜欢它。莲姐搭盖头之前的一个时辰,还到河边去抚摸了被认为是她的嫁妆的那只溜舟。看那情景,女人们都哭起来了。
莲姐没能带走那只溜舟,也没能再回来看看这只溜舟。不到两年功夫,姑爷那头来信说,莲姐未能传下后代抑郁成疾,撒手西去。
如今,我们家乡还有许多溜舟,湖里还是大量的脆嫩的莲藕,夏秋之季,人们还是踊跃地去采莲。莲姐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只是莲姐当年采莲的那只溜舟还能用,每当人们撑着这只溜舟下湖采莲时,便会想起莲姐婀娜的身姿和她那清脆的歌声:“荡溜舟哟,去采莲哟,姑娘郎家在水边哟,办嫁妆哟,万万千哟,少了溜舟就不全哟就不全。”
湖北省黄梅县作家协会石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