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梅挑花故里
石雪峰
一
鄂东黄梅有三宝,禅宗戏曲挑花妙。挑花即黄梅挑花,它与佛教禅宗、黄梅戏和岳家拳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神州。
挑花儿是手工艺的一种,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点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童装等上面,作为装饰。它与刺绣有显著的区别。刺绣多是选择丝、绸、缎为底布,绣制时需要用绷圈将底布张开,针脚不注重落在经纬点上,而挑花的底布多以麻布或棉织土布为底布,挑刺时无需使用绷圈,强调针脚必须落在经纬线的结合部上,呈“十”字形的为“十字挑”(又称立体桃),呈“一”字形的为“一字挑”(又称平面挑)。由于底布的不同,刺绣制品忌反复洗涤,而挑花制品耐摩擦,可用常规洗涤剂任意浆洗,其颜色仍鲜艳如初;由于制作手法不同,刺绣制品因绷圈张驰原因,针脚图案易变形,而挑花制品无变形之可能。在全国众多的挑花产品中,以黄梅挑花为最,其地位如同苏绣、湘绣在刺绣领域领头一样神奇。
黄梅挑花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用一块布几支线一根针就能幻化出价值连城的手工艺术品,黄梅人管它叫一针一线的艺术。作品被业界称其为“富于幻想的楚辞”、“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捧回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它又多次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2009年,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还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总理阿披实。
二
黄梅挑花起源于宋元,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1957年,在黄梅蔡山镇宝山村发掘一座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古墓,女尸头上搭了一条“福寿双桃”的挑花方巾,其面部还盖有一条骨牌花方巾,上面挑绣的文字为:“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黄梅挑花的起因是农家妇女缝旧补破使然。相传,一位农妇有个调皮的小儿子,成天喜欢在地上摸爬滚打,新年衣才几天就这里一个洞那里一个眼。农妇拿来布片为儿子补上去,然而新衣上突现几块布片,十分难看。农妇把补上去的又拆下来,对着破洞处冥思苦想,能有什么方法消除小小的洞眼又不碍观瞻呢?无意中,她用针线在破洞处挑绣出无数小十字,然而,神奇就此出现,这十字花儿不仅巧妙地遮掩了羞处,而且其花纹甚是好看,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她刻意所为呢。是此,左邻右舍仿效之,并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在四里八乡铺展开来。而在千百年的继承和流传过程中,当年的缝旧补破初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创造。这种创造的飞跃在两个地方,一是用线的变化,不再是当初单一的黑白棉线,而替以五彩丝线。彩线使图案变得更加亮丽;图案也不是当初呆板的十字花,而是花鸟虫鱼、山水田林、器具乃至神话戏曲故事及少量的文字等复杂构图。构图的变化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为艺术追求。作品多为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至近代,黄梅挑花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
三
黄梅挑花的最初用线用布是自纺自织的棉线和棉布,这种布黄梅人管它叫大布,因需耐脏,故将其用土制染料染成青色,所以又叫元青布。
不难看出黄梅挑花的两项重要原材料——线和布都出自棉花,也就是说,没有棉花,黄梅挑花就没有承载的物质基础。
黄梅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的长江北岸,其南部百里平原乃长江冲积而成,深厚的潮沙泥十分适合根须发达的棉花生长。自宋代棉花被引进黄梅种植起,其纺织业亦即一路跟进,挑花工艺因之迅猛发展。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棉花和纺织业并非黄梅一地独具,长江中下游盛产棉花,为何只有黄梅发明了挑花工艺呢?这就得说到黄梅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了。
黄梅位于北纬30°线附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加之长江冲积来的泥土十分肥沃,极利农作物生长,有“收获一年,人穿绸缎,狗穿衣裳”的殷实说法。丰衣足食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梅地处我国东西水路和南北陆路的交汇处,信息灵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在此积聚沉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黄梅的文化繁荣,所以,黄梅人民以多发明创造著称。一个只有1700来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弹丸小县,居然产生了黄梅戏、黄梅禅、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诗词、黄梅楹联、黄梅废名田园文学、黄梅神话故事、黄梅梅树梅花(蔡山晋梅)、黄梅长江第一龙等名扬四海的十大文化,不能不叫人拍案称奇。
自古以来,黄梅中南部平原上的孔垄、蔡山、新开、分路一带就盛行织布业,尤其是孔垄镇至分路镇的孔分走廊上,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到处是“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
那时,他们将自织的土布贩到云贵高原山区出售,很有市场。这种亲切的原始乡土织布机声直延续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方才被现代先进的织布机所取代。今日孔分走廊上的东盛、鑫龙等现代纺织企业就是从那种原始的织布中嬗变而来的。“百里机声,流水新施设,急梭华练,孔呈新貌,欣逢稀世年月。”这段词记录了当时的盛景。
四
在黄梅,与土织布业相伴而生的挑花工艺,最盛之地当属新(开)孔(垄)蔡(山)等乡镇,古代是,现代亦然。
行走新孔蔡,到处可见三五成群妇女围在一起切磋挑花工艺。国家、省、市级黄梅挑花传承人都出在这三个乡镇。国家级传承人石九梅,今年68岁,新开镇邹桥村人,她从8岁学挑花,如今从艺50多年,能挑制100多个花色品种,多次在全国大型民间工艺博览会上现场展艺。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1978年与2001年,她两次去香港文化中心表演黄梅挑花,2006年还获得第二届第一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作为传承人,现在最大的责任就是传帮带,培养黄梅挑花后备人才。”她说。她收了六七十名徒弟,并在武汉开办了黄梅挑花工作室,都是免费传帮带。她说,她热爱黄梅挑花,坚守黄梅挑花,完全为了传承艺术。她的一副挑花被面,在香港展出时,有外商出三万美金收购,她没卖,她认为,这是她最得意的一副作品,要留给生她养她的祖国。在蔡山黄锡墩,我们见到了挑花能手周桃荣,1995年9月,她去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会间,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表演黄梅挑花,一幅尚未完成的小方巾被一位外国人以800美元买去,并邀请她去他的国家办公司。作为名艺人,她的作品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展,之后,她被列为湖北省黄梅挑花传承人。近几年来,她传承了不少挑花手,县级传承人刘素芳就是其中一个。刘素芬成为挑花能手后,就办起了近200人的挑花公司,还在县城设有分店,经济效益不错。
耳濡目染,黄梅女性从小就向母亲或祖母、婶母、姑母等学习挑花工艺。所以黄梅“有女皆挑花”,不会挑花的姑娘被人瞧不起,戏称为“整巴掌”(意即手指不灵活),难以找到婆家。她们从待字闰中直到为人妇为人母,练得一双巧手,始终手工不辍,在挑花中度过勤劳和欢乐的一生。
在与千百位挑花能手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黄梅妇女一生挑花有三大高潮,分别与人生的诞生礼、婚礼、葬礼三大习俗对应。第一次是做姑娘期间,为自己的嫁妆准备。这是一次挑花手艺大比武,比赛对象就是婆家村子里的新老媳妇。姑娘出嫁的第三天,婆家要请所有女眷亲戚喝酒。酒席一散,则打开新媳妇所挑制的嫁妆,一件件地欣赏,一件件地品评,优劣立马见分晓。不出一个时辰,其“成绩单”便被传扬出去。优胜者,走村过户满面春风;平庸者,人前人后难以抬头,甚至影响夫妻关系。第二大高潮是身怀六甲期间,为即将出世的宝贝挑饰物。这饰物,黄梅人管它叫“毛虫”,作品为涎围、抱裙、荷包、虎头鞋帽之类。这是新媳妇挑花手艺的第二次大展示。“毛虫”挑好后,先返回到娘家存放,待新生儿“洗九朝”的那天,由娘家的大母舅用箩担一担挑着,招摇过市送将过去,谓之“送祝米”。沿路让人看让人评也是必须的,不能避讳。这次张扬的力度更大,手艺精巧者名声会立马在四里八乡大振。第三次高潮则是在暮年,为自己和老伴精心挑制寿衣寿鞋寿帽,这些陪葬品将在主办“白喜事”那天随逝者一齐下葬,其一生挑花手艺随着亡人的告别而终结,只留个后人的念想。正是这三大高潮或曰三大赛事,促使黄梅妇女一生总在精进自己的挑花手艺,因而黄梅的挑花工艺便呈无止境的态势发展,直至炉火纯青。
五
黄梅挑花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考察,一是表现手法。黄梅挑花的花纹形状一般由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几个方面组成。表现的手法简炼,概括,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和几何化。强调神似,而不在乎形似,通俗地说,就是在像与非像中表现主题。二是图案都深含寓意,用以揭示心中的意愿。在黄梅县政协文史委,我们看到了一本《黄梅挑花精经典图案集成》,书里搜集的100多种古典黄梅挑花图案,无一例外以寓意表现主题。例如,“鱼”是“余”的谐音,意谓富足有余。鲤鱼是“利余”的谐音,意谓“吉利有余”,把“鱼”和“莲”组合在一起,意谓“连年有余”,把鲤鱼、喜鹊、鸳鸯视作男性,把凤凰、荷花、梅花视作女性,并以此组合成“龙凤呈祥”、“鲤鱼穿莲”、“喜鹊登梅”、“鹭鸶戏荷”,意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作为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龙”,和楚地崇拜的图腾“凤”,在挑花中大量地变化着各种纹样,有繁(针),有简(针),有单(色),有彩(色),有主(花),有边(花)。它以“龙”能呼风唤雨的神话,寄寓着征服自然灾害,得到风调雨顺和丰收;它以“凤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倾注着对熟土穷家的热爱,希望“有凤来仪”,富贵吉祥。在运用寓意的同时,也不乏直叙来显示生活中的现实。较为突出的是“迎亲图”,人物之众多,场面之浩大,气氛之热烈,嫁娶之阔绰,皆跃然于画面。图幅中队伍排列有序,布局完满,针法简洁而形象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严肃性的张扬心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黄梅挑花图案也与时俱进,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深深烙下了时代印记。最典型的要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中极左的形象符号在黄梅挑花图案中也不鲜见。
六
时至今日,黄梅挑花工艺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进入新世纪后,其产品整体设计更加精巧,图案色泽更加亮丽,外观修饰更加考究,既蕴含古朴神韵,又洋溢时代风采,已成为城乡居民装潢居室、馈赠亲友、增值收藏的高档艺术品。
担当这一演变的主要角色是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的该公司,现落户于县城关山工业园区。它是县文化产业方面的一家龙头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黄梅挑花工艺品的成品制作和半成品配制以及黄梅挑花专用布纺织,形成了“CMC”、“典雅”、“苏格兰情调”等三大黄梅挑花系列品牌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该公司,我们见到董事长陈敏策。一看上去,就觉得他是个有开拓精神的人。他带领员工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使其窗帘、壁挂、地毯、画匾、靠垫等系列黄梅挑花工艺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日韩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最大贡献就在于将黄梅挑花由农家女自产自用的非商品(只具使用价值),转化为有价值供市场交易的商品。当年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还到公司视察并亲切接见了他。在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这一历史性转变带动下,黄梅县各类挑花工艺公司和挑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黄梅挑花已形成一大文化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