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施训洋的头像

施训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1
分享

起年鱼

在我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是一条一斤左右的鲢鱼,因盛放在碗中,俗称“碗头鱼”。

这碗鱼可不简单,寓意深刻。它象征“万事如意”“年年有余”。不仅可以充作过年时餐桌上菜品的数量,更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当然,老家的碗头鱼是不用买的,因为每个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口或者几口当家塘,农业生产时提供水源,农闲时则起鱼喜迎大年。

我家门前就有一口很大的水塘,水中生物多样,有鸭舌草、芦苇,还有石螺蛳。记忆里,每到腊月,总会有鱼分。起年鱼,是我儿时最喜欢围观的。

起年鱼,多是请人来用网捕,只有极少年份是生产队清塘。无论是请人来,还是清塘,都在腊月二十三四。

起鱼人是队长早就请好的,起鱼人一来,我们一帮小孩子会揣着一荷包米糖跑到塘埂上看热闹。

起鱼人划着腰盆下网了,队长和几个帮忙的村民站在水跳上,身旁放着好几个大竹篮子。只见那起鱼人两只手各拿一个木排,一只手用木排子划着腰盆,另一只手用木排挑着腰盆里的鱼网往水里放。边放,边用木排敲着腰盆,发出“咚咚、咚咚”的声响,后来才知道这是在赶鱼。待腰盆里的鱼网放完了,起鱼人两只手用木排划着腰盆,边划、边敲、边挑鱼网。

网上有鱼了,起鱼人熟练地将鱼从网上摘下,放进胸前的带网罩的鱼篓里。那鱼在篓里扑腾着,随着鱼的增加,那腰盆竟晃动起来。天气虽冷,岸上看热闹的人却越来越多,鱼塘边围满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第一篓鱼上岸了,大大小小的鱼被倒入大竹篮里。蹦跳着、扑腾着,终是安静下来,挤挤挨挨地躺在竹篮里,嘴一张一合的,鳃也随之一张一合。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拿根柳树枝或是竹丝戳鱼,一戳一蹦,一蹦一笑,那些鱼竟成了我们的玩具。

第二篓、第三篓上岸了,大多是鲢鱼,也有胖头鱼和混子鱼,还有鲑鱼。鱼多的年份,用不了一上午,那几个大篮子就满了,起鱼人便收网;鱼少的年份,起鱼人要忙一整天,直到那几个大篮子全满为止。

清塘,最有看头,大鱼都现身了,还有老鳖和黑鱼,这些都是下网难以起到的。清塘,多半是生产队开会决定要兴修。我只见过一回,记得是在读小学五年级时。

大塘有上中下三层涵口,放水是一层一层放。放到最下层一个涵口时,鱼开始泛花了,在水中直扑,蹦跳着四处乱蹿。大块头的鱼不在少数,小鱼更是数不胜数。

鱼在水塘里蹦跳,人们在塘埂上欢呼。队长领着几个选派的村民下塘捉鱼。待大鱼差不多捉完了,队长放话小鱼不要了。气温很低,却阻挡不住围观的村人,大家纷纷脱去鞋袜下塘逮鱼。大塘里到处都是人,一塘的嘈杂,一塘的凌乱,一塘的笑声。

无论是网捕,还是清塘,最后都要分鱼。分鱼的环节,也是全村人最为关注的。鱼通常放在队长家的院子里。分鱼是弯腰累人的事,更是需要公心的事。通常都是由村中为人公道又年轻力壮的人来分,挑拣、分堆、过秤、抓阄,一环套着一环。

每户人家用带来的篮子、盆,亦或是小木桶将鱼装了进去,边装边比谁家的鱼好,竟有各说对方鱼好而临时调换的。人们提的提、端的端、拎的拎,不一会儿功夫,原先热闹的场院便静寂下来,只留下一股浓浓的鱼腥味。

分完鱼,土井旁、小塘边、大塘的水跳上全是端着脸盆洗鱼的人。

炊烟袅袅升起,不一会儿功夫,整个村庄弥散着浓浓的鱼香味。

我家也不例外,母亲将上相的鱼留着装在菜篮子里挂在房梁上,等到炸圆子时才烧,作过年待客的摆鱼。用作摆鱼的都是上相的鲢鱼,寓示“年年有余”。摆鱼,只在三十晚上和待客时才端上桌子。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年鱼”的美好寓意仍被人们熟记与推崇。

起年鱼,分年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守望。据报道,有不少地方已将起年鱼打造成特色旅游项目,呈现更多的精彩!

(此文刊于2021年11月18日 《皖西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