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过立夏与众不同,这天奶奶要率领全家举行一项重要仪式——祭祖。
您可能要问了:祭祖不是在清明节吗,为什么你们家是立夏呢?
其实清明节我们家也祭祖,还很隆重,拜祭的是爷爷的祖先,即我们“王”家的祖先。而立夏这一天祭祀的是奶奶“娘家的先人”,是奶奶“张”家的祖先。这是奶奶刚过门时,太爷爷定下的规矩。
每到立夏这天,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梳洗干净后就来到堂屋扫地、擦桌子、抹椅子……。其实昨天娘和婶婶们早就打扫过了,可是奶奶还是不放心,生怕哪个角落打扫的不干净。因为今天要在堂屋祭祀自己的祖先,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奶奶看得很重。
吃过早饭,娘就去地里割菜,婶婶们在家刷锅洗碗、和面。菠菜和韭菜是必须要割的,因为中午要蒸菜团子、包饺子、炸春卷,因为祭祀的原因,全家必须吃素。
临近中午姑姑也回来了,给我们带来了糖果,给爷爷奶奶买的点心和罐头,还有祭祀用得香烛。
饺子下锅了。这个时候奶奶就从里屋恭恭敬敬地请出“她家”的“轴子(读:zhu子)”,就是宗谱。大叔恭恭敬敬地接过去,挂在堂屋的北墙上,那里也是每逢祭祀挂我们家轴子的地方。
饺子出锅了,奶奶把第一碗小心翼翼地端到轴子下的八仙桌上,供给祖宗享用。这时各色点心、水果也陆续摆上桌。大叔捧来香炉,爷爷也从里屋书柜拿出蒲松龄送祖上的青瓷花瓶,吩咐姑姑去盛满清水,然后他拿起花剪向院子里走去。
此时牡丹早已开败,月季却开得正艳,红的、黄的、粉的、白的、紫的,盛开的、初绽的、含苞的,甚是好看。爷爷却理也不理,径直走到西屋墙根脚底下,那里有一丛芍药花,那是奶奶生了孩子后从娘家移栽过来的。今年开了有十七八朵,很大很香,但只有一个颜色——大红。爷爷小心翼翼地剪下三朵开得最好的,拿到屋里,恭恭敬敬地插进盛满清水的笔筒里。大叔点燃三炷香,朝“轴子”拜了三拜插进香炉。
地上已摆好两个蒲团,爷爷和奶奶跪了下去,在他俩身后乌压压跪了一地子孙。
“爹,娘。这么多年,他爹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每到立夏必带孩子们看你们……”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从小不说锦衣玉食,但也绝对没有难为着,基本上她想要的,都能得到满足,那个年代奶奶都上过私塾,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奶奶的家庭不是一般。听姑奶奶说奶奶结婚的时候陪嫁很多,足足五辆大马车,有箱子、柜子、穿衣镜、首饰匣子,还有数不清的绸缎衣服和被子。前些年奶奶还在的时候,我还在老房子里见过奶奶陪嫁过来的俩对樟木箱子(本来是四对,有俩对给姑姑做了嫁妆),油漆都已经脱落了,但紫铜的锁依旧闪闪发亮。
奶奶家的“轴子”很有意思,人家都是“金字塔”形,她家是“倒金字塔”形,家族人口是越来越少,到了奶奶这一代,老弟兄仨就守着她这一根独苗。所以等到奶奶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娘家人就一个条件:婚后女婿必须每年在立夏这一天带领孩子在堂屋祭祀女方的祖先(在中国一年当中有两个节气用于祭祀,一是清明,一是立夏。“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说的就是立夏。出于礼貌和家和方面的考虑,女方把相对正统的清明留给男方,所以提出了立夏祭祀女方的要求。)就是这么一个在现在看来合情又合理的条件,却令当时的无数家庭望而却步,他们给出来的理由是:太丢人!因为古往今来堂屋只能挂“自家轴子”,祭祀“同姓”先人。
奶奶家的“怪条件”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我太爷爷的耳朵里,太爷爷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难道还分男女吗?”于是打发人去为爷爷提亲。
爷爷心里本是不愿意的,心想:这么执拗的女孩子,长得是不是得跟张飞一个模样!
奶奶家离爷爷家好几十里地,奶奶是先做马车后坐花轿娶进的太爷爷家。新婚之夜,爷爷却迟迟不肯掀盖头。最后无法,太奶奶硬拉着他的手用秤杆挑下了盖头。盖头挑落的那一刻,爷爷被奶奶的相貌惊为天人。“你个傻孩子,还不把手放下来!”几分钟后太奶奶哈哈笑着推了爷爷一把。爷爷才醒过来,红着脸把举着盖头的手放了下来。
奶奶不仅长得好看,性格也好,而且识文断字,和爷爷有着共同的爱好,喜欢吟诗作对。据说俩人没有孩子的时候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生活,后来孩子越来越多,生活彻底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无论生活怎样的改变,爷爷和奶奶始终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从没红过脸。人都说他俩是郎才女貌。爷爷却说:我们家是女有才也有貌!
“爹,娘。这是你们最喜欢的芍药花,虽然没开成楼子花,但也还算好看……”
当时并不知道为啥爷爷对“楼子花”情有独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参观了一次芍药园,才知道爷爷口中的“楼子花”就是“金缠腰”,是芍药花的“偶然事件”,可遇不可求。“金缠腰”形似宋朝的官服:一袭红袍,中间系一根金腰带。关于它还诞生了一个美丽的成语——四相簪花。
北宋年间,扬州太守韩琦的后花园中一棵芍药,一枝四岔,每岔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韩琦就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来家中一同观赏。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
爷爷奶奶一直盼着芍药开成“金缠腰”,他们是希望后代能有出息啊,奶奶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吧。
爷爷已经走了二十年了,爷爷走后的第二年奶奶也带着她的“轴子”追随爷爷去了天堂。奶奶走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老房子,今又立夏不知道那棵几十年的芍药还在不在,如果还在是否开出了爷爷奶奶期盼已久的“金缠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