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51岁孝子肖林
今年小满之后的第二天,在长沙游学的我们,带着好奇与敬佩,自驾100多公里,专程前往湖南湘潭,登门拜访舍弃都市繁华,返乡尽孝道,陪伴和照顾双亲的51岁孝子肖林。
肖林的老家是湖南湘潭湘乡青山桥镇一个叫塘家坳的小村庄。人家不多的村庄,零零星星散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间。无污染的青山绿水仿佛天然屏障,为古朴的村庄增添了几许诗意、闲适和宁静。年轻人外出追求梦想,老年人独守家园,种点蔬菜,几条小狗看家,一群小鸡叽叽喳喳,一条蜿蜒小道连接外面的世界,逢集市,村里人从这条小道走出去赶集,购买生活用品,这,就是唐家坳人的现状。
确定去拜访肖林前,除了同行的江姐姐与他有一面之缘,邓蕙琼、风景在路上和我三人与他素不相识。可能孝心最能打动人心,而忠孝难两全又是为生活奔波的人的遗憾吧!当我们聆听了江姐姐讲述他的故事,翻阅了他的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后,当晚10点,我们毫不犹豫地取消了第二天的游程,改为按导航指引去肖林的家乡。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时雨时风,大货车很多,让我们这些不常上高速的“女司机”神情紧张。第一次走陌生的高速,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主动拜见一个“陌生”的男人,突破的新鲜感战胜一切小胆怯。
肖林在村庄的岔道口等我们。他中等个儿,面相朴实,衣着朴素,有都市人的潇洒又有农村人的实在。估计没想到我们真的会来,而且还是四位衣着时尚的女子,见面之初,彼此哈哈大笑,大声寒暄。这笑声,是感动感激佩服,还是其它,没去想,只知道,随笑声,陌生感消除,尴尬遁失,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随意,自然,无拘无束。
肖林家是一栋二层小楼,有些年头了,后期粉刷后,也不算陈旧。客厅里悬挂奖牌,是2022年重阳节虎形山村党支部、村委会、老协会颁发给他的“护理老人爱心家庭”奖。若说来前我们仅是耳闻,奖牌便是见证,敬意加深。
我们去看望躺在床上的老父亲,略表小心意,随后参观了肖林的大棚种植。大棚很近,就在房屋侧边,据说有2400多平米。这其中除了他家的自留地,还租赁了村里人的一些土地。大棚里,红心火龙果、西瓜等长势不错,大棚外,菜地里的辣椒已挂小果。“这些,是我返乡后的产业!”他边走边介绍。
得知肖林一人打理大棚,我们惊讶地问:“这么大面积,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他憨厚一笑,说:“除了照顾父亲,每天就是与土地打交道,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忙也不累。”
经了解,30年前,这位为了诗和远方的热血青年,带着父辈的厚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心满满地走出村庄,远赴500多公里外的湖北嘉鱼逐梦。由开始的打工,到后来的定居创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几十年的打拼,创业之星、当地“休闲农业鼻祖”等成就纷至沓来;摄影家、图虫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融媒体通讯员等收获多种头衔,在各种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2021年5月,他拍摄的“希望的田野”之《芒种时节》,还在中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舒展铺陈。事业、家庭、爱好和谐共生,齐驱并驾,不甘平庸的人生走上了阶段性巅峰。
如花岁月在2021年春节期间发生改变,他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与年少的懵懂闯天下不同,近五十岁的肖林,有太多的责任、道义和顾虑的牵扯。是继续在打拼下的美酒鲜花城堡里享受甘甜,还是放弃事业和舒适的生活圈子,甚至小家庭,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独守清贫?艰难的抉择,考验人性。最终,他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2020年底,他回家过年,2021年正月初二,母亲突发中风,本准备初四返回嘉鱼的他,为了给母亲治病毅然留了下来。一个月后,母亲身体基本恢复,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再留些时日,多照顾照顾母亲。没成想,出院20多天后,母亲又摔断了髋骨,再次住进医院做接骨大手术,坚强的母亲虽然奇迹般的挺了过来,但已不能走路。此情此景,肖林有多种选择,如拜托在家乡的哥哥、妹妹照顾,或者请护工,但是,善良孝敬的他选择了留下来。“百善孝为先,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忘本。”他这样告诫自己,也践行着自己的责任。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85岁的母亲学会用左手吃饭,学会拄拐杖走路,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母亲再次摔倒,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便秘时,肖林还得用筷子帮母亲掏粑粑。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时不时发脾气,他都忍着。即使白天在田间劳作,累得腰酸背痛,晚上守在母亲床前,彻夜不眠,他无怨无悔。
2023年,病魔带走了母亲,从此,照顾好87岁的老父亲,为老父亲养老送终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留在他家吃中饭时,我们看到,用餐前,他首先将父亲的专用碗筷摆放在主位,酒杯里倒上自己酿制的粮食酒,再将父亲从床上搀扶过来坐下,喝好吃完,递上餐巾纸,又将父亲搀扶回床上躺下。对待父亲的语气、眼神,温柔似水,恭敬得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孝子。
当我们与老父亲聊起肖林,老父亲赞不绝口,又心疼不已。既有隐藏不住的自豪与幸福感,又感慨岁月弄人。垂暮之年,谁不希望子女绕膝,陪伴身边;生病之时,有人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可是,因为我们的健康出了问题,耽误孩子前程,影响孩子正常生活,我们自私又无可奈何。老人感叹地说。
中饭后,坐在餐厅,谈论过去,肖林微笑着说,其实我很不愿去回想这段日子,心里难受啊,我母亲最后的光阴,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说不出话,听不到声,饿了渴了,心里想什么,都要我去猜,直到最后都没留下一句话。虽然我放弃几十年的打拼,小家庭因此也散了,一切从零开始,有些可惜,可是,百善孝为先,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最大的成功。杨绛先生说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朴实话语,道出心声,刻画了一位孝子的美好心灵。
返乡后的肖林,生活逐渐走上正轨,老父亲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尚能自理。他骨子里的不甘平庸再次迸发,因地制宜,开拓农业新模式,在这旧时的田地里挖掘振兴的梦想萌生了。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搭建了大棚,种上了火龙果、草莓、蔬果等经济作物,衣食得到保障,同时为家乡带来了农业新面貌,为逐渐撂荒的土地,失去往日烟火味的村庄重新燃起希望。他说,时代在发展,农业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新农人,他对未来充满憧憬。
他又拾起相机,用镜头记录生活,记录在家乡土地上发生的事情。通过多种平台分享美好,宣传家乡,充实单调的生活。在“记录我的种植生活”篇章中,他是这样记录的:我的草莓终于熟了,正宗奶油味草莓,在这山村旮旯里,从耕地到栽培到盖大棚铺地膜,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
照顾父母、侍弄土地、拍摄美好事物……白天干不完的活,晚上修图学习,陀螺般连轴转,漫漫长夜,承受寂寥中的孤独,远方友人的不解,回来后人际圈子的有限,这些,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2024年新年到来的时候他对自己说,因为活着就要有一颗上进心,就应该有点追求,每天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微笑着去面对充满变数的明天,是信念也是信条。
离开肖林的家乡,他站在屋门前与我们招手。夏日雨后的阳光照在他身上,闪着耀眼的金光。他的父亲,背靠门扉,用开心的眼神望着我们,仿佛在说:我有一个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