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丝细雨,一缕缕春风,湿润了山坡,吹绿了柳芽,仿佛一夜之间,山沟里的杏花齐刷刷的开了,开的雪白,开的耀眼。
喜欢赏杏花是打小的爱好,院子门前就有两颗杏树,长的不算高大,但根深杆壮,枝繁叶茂。每到三月,红红的花苞开始绽放,初期红中带白,白中带粉,到最后一树粉白。进入盛花期,不用打开院门,时时有股淡雅的香味飘入院中,站在树下,这种芬芳之味愈加浓郁。
只有一两颗杏树开花,显然不够壮观,要观赏大场面需要去山边,看那满山沟的杏花。老家泾川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域内沟壑纵横,梁峁兀立,仅仅一个村子就有三梁六坡二十四道沟之说。时令进入三月底,满山沟的杏树进入盛花期,站在叫峁头的山边放眼望去,漫山呈现一片银白的世界。眼前的杏花沟、韭菜沟、老庄沟、桌子山、疙瘩山、三亩坪……。每条沟道里,每处山梁上都有成片成片的杏树,其花在春风里竞相绽放。万花千树,莹白如玉,煞是壮观。徜徉林间,暗香浮动,落英缤纷,花影重重,会有如烟如梦之感。
老家山沟的杏花,不似桃花娇艳夺目,不同梨花洁白诱人。规模也许不及徐州云龙山西坡、伊犁吐尔根杏花沟那么壮观,更不具多少知名度。但她是春天的信使,是山区的报春花。是她的悄然绽放带给人们春的信息,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梦想。也让寂静已久的山沟变的妩媚动人,充满了魅力。
离开家乡后,再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场面,但在每年杏花开放的时节,都会想起以前赏杏花的历历往事。
看不了老家杏花开放的盛景,就将赏杏花的视觉放在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这是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戈壁腹地的一个小城。在小城的西北侧,有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称之为后山。每年4月中旬,后山的杏花都会如期开放,尽管只有那么几株或十几株,不能和老家漫山遍野,处处都能闻及花蕊飘香的情景相比。但我还是从内心喜欢和赞美杏花,只因她纯净淡雅,洁白如雪,不与桃花争艳,不和梨花斗芳,总在春寒料峭中,在疾风骤雨里,应时努放,绽开笑脸,把美好的春光悄悄带给小城寻春的人们。
小城的绿化干渠从后山通过,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支渠滋润着角角落落,也滋润着后山大片沙土地。大概从2000年代开始,不少从事工业生产的退休老职工又回归桑田,拿起铁锨、钉耙,重返农耕生活。在绿化水渠两边,在一切可以开垦田地的地方,开垦出一片片沙土地,种起了蔬菜,栽上了果树。每到夏天,这里阡陌纵横,树绿水清,到处呈现出绿油油的喜人景象,将小城装扮的俨然一个小绿洲。
位于水渠边上的杏树,也是那个时期栽下的,棵棵造型苍劲,生机勃勃。漫步后山,株株繁花满枝,朵朵芳香宜人。娇艳美丽的杏花把后山打扮的像一幅水墨画。站在树下,任凭洁白柔顺的花瓣扑打面庞,体会一种从未有过的浪漫。
每年六七月份,进入杏子成熟的季节,是这片土地最热闹的时候。每天下午,有不少人到水渠边散步、观景,光顾杏树林摘杏子的也不少,黄晶晶娇滴滴已经熟透了的杏子,看一眼就让人垂涎欲滴,只要主人同意又怎会不伸手呢。
这么多年一直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在杏花盛开的时候回老家,看那满山沟的杏花,遗憾的是多年过去了,次次回家,竟然没有一次是在春天回去的。
故乡泾川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获得“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美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们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山峁梁岔、河谷平原,都有梨、桃、杏、苹果树的身影在铺展延伸,这些果木不仅让山区的花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成为乡亲们迈上康庄大道的致富果、幸福果。成活率极高的刺槐填满了沟沟壑壑,仅官山一处,就有十万洋槐,夏季槐花兜头盖脸,芳香四溢,游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今,注重生态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愿故乡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景更美,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