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社长和书记来于媛大队视察工作,对于媛进行田块调整非常满意,看到队与队之间的灌溉渠道更加高兴。
书记对于媛说:“于媛啊,下一步要进行种植布局调整,不能单打一的种粮食,要种些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等等,要将靠近河岸的大圩建起来,这是一个大工程,要向大家说清楚,利用冬天的时间突击做大圩,我们这个地方地势低洼,一发大水,庄稼就喝汤,每年都有损失,大圩做起来了,大水就能挡住了,就能减少损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关键是组织工作要做好。”
“书记,您放心,我会和沈浩做好这项利民工作的。”
社长说:“我和书记相信你和沈浩能做好。”
于媛和沈浩召开各个生产队队长和队委会议,沈浩向大家传达了公社书记的指示,于媛做了建大圩的动员,各个生产队的队长也纷纷表态,大力支持这个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
进入冬季,全大队家家户户都投入到建大圩的战斗中去,大家你追我赶,又相互支持,工程进度迅速,奋斗一个冬天,大圩就基本完成了,有时间进行整修就可以了。在春季,于媛组织每个生产队进行植树,告诉大家不能在大圩上种植庄稼。
建设大圩的工程完成了,于媛就与生产队里的干部讨论种植布局的问题,现在有了灌溉渠,抽水、排水方便,可以试种一些棉花,开始不能种多少,防止经验不足,收不到棉花,浪费一茬庄稼。大家也同意,搞点试验。
公社的农技员负责来指导怎样种植棉花,怎样施肥,怎样间苗,棉花主要有哪些害虫,怎样整枝,什么时间才能摘棉花顶心等等。每个生产队派一个年青人跟在公社农技员后面学习农业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农技员经常在大队部为青年们讲课,带他们到田里进行具体操作,如怎样发现稻田里有稻蓟马,把手弄湿,在叶子上一抹就知道有没有稻蓟马了,稻子的卷叶虫,棉田里的红蜘蛛怎样防治等等。青年人学习东西学得快,运用自如,有的生产队里的农技员能刻苦钻研技术,有时公社农技员未发现的病虫害,他们已经提前发现了,这样提前防治,减少了成本。
于媛带领各个生产队养猪,这样到了中秋节、春节大家就能有猪肉吃,将下扬的麦子、稻子做猪子的饲料,解决了饲料问题。各个生产队联通的河流就联合起来养鱼,年底每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能分到鱼过年。以前各个生产队之间闹不团结,相互合作的事情办不起来,现在于媛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只有相互团结,才能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不团结,人与人之间伤了和气,也苦了老百姓。通过共同合作养鱼,到年底拉鱼分给社员,老百姓有了实惠,也没有了对干部的怨气。干部们认识到团结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要与他人合作,为老百姓做有益的事。
于媛建议建个砖瓦厂,可以烧平瓦,解决群众住房换掉屋上草的问题。省得一刮到大风,大家就直往家里跑,用水桶提水往屋上浇,跑得慢的眼睁睁的看着屋上的草被大风刮掉了,群众的损失很大。如果我们的社员们都能住上新瓦房,即使有大风、大雨,损失也是有限的,除非遇到台风,那也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现在生产队里的干部对于媛提出的建议不提反对意见,因为于媛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谁不愿意去做?以前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做,好比斗大的馒头无处下口,现在有于媛指挥怎样干,所以有了奋斗目标,不像以前带领群众瞎折腾,因为心中没有个谱,怎能把事情做好呢?大家同意于媛的建议。既然大家同意了,于媛就进行具体的分工安排。
“在一队建平窑厂,每个生产队安排十个人烧窑,到装窑的时候需要多少人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人数;二队负责运泥;三队负责做瓦;四队负责收购麦草和稻草并负责堆好;五队负责运瓦坯......”这样每个生产队都有任务,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就不会互相推诿,相互配合就能把事情做好。
建平瓦厂砖头砌窑的问题可以解决,可以用于媛生产队里的青砖,反正算钱,但是瓦托的问题难以解决,因为瓦托要杉木板,哪里有这么多的杉木板呢?
于媛和沈浩就去找公社书记和社长帮忙了,书记社长就两个人联合写了一张条子给于媛和沈浩,叫他俩去找供销社主任解决问题。
供销社主任接到书记社长的条子,头直冒汗珠,供销社是有杉木,但那都是有计划的呀,如果批给他们,怎样执行计划分配呢?主任又想,书记社长有条子来,我何必做个死人,何必不做个好人,就批了几个立方的杉木给了于媛和沈浩。于媛和沈浩再三表示感谢主任开恩,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书记社长之所以这样厚待于媛,他们要树立于媛这个典型,引导教育其他大队的干部为老百姓做实事,带领老百姓走共同富裕之路,不是说在口头上,写在纸上,要体现在行动上,不是说大话、空话,要做实事。
在于媛、沈浩和各个生产队干部的努力之下,平瓦厂终于开炉生产了,第一窑烧的平瓦给了最困难的一些社员,生产队里的干部派人帮助他们运瓦,买砖头,去供销社买行条、椽子,帮助他们把瓦房盖起来,找不到媳妇的小伙子,现在也有人上门说媒了。
于媛估计再过个两三年,全大队所有草房都会变成崭新的瓦房,社员们住在里面就再也不用愁刮大风下大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