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疏影的头像

疏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2
分享

重庆有座状元府

一口青石缸引出的秘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桂花园有两所中学校,一所是我所在的57中学,一所是斜对面我姐姐在读的52中学。同在桂花园的两个学校却截然不同,我们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有空旷的操场坝,四周疏落地种植了黄葛树和夹竹桃。一切都简单明了敞亮,跟所有的学校都如同孪生兄弟。可是,姐姐的学校却像一个“小资产阶级”府第,雕梁画栋的大门,一口大青石缸稳稳当当地端坐庭院正中,四周环绕着飞檐反宇的古建筑。满园子的腊梅、桃花、玉兰花,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百年桂花老树,香气袭人,不知道桂花园是不是因此而得名?唯有大门右墙上挂有“重庆市52中学”和“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匾,才让人半信半疑这或者是一所学校。

这真是学校吗?我一直很迷惑。

那时候,两所学校都在很隐秘地流传着二个“谣言”:一是国家要恢复高考了;一是重庆有座状元府。

恢复高考不知真假似乎也遥不可及,而状元府又在哪里?直到那一天。

那天中午,班上小宋同学和几个男生玩“官兵捉强盗”翻进了对面52中学那口大青石缸里。而正是这件事情,老师再次告诫我们,不要去52中学,不要在里面嬉戏打闹,更不要翻进那口青石缸里。虽然一直不解姐姐学校为什么有一口那么古老的青石缸,也不懂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但是联想那些像一个个带着尾巴钻进脑子里的传言,似乎懵懵懂懂地存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盼望和期待。直到很久以后老师才告诉我们:“那口大青石缸和那些老房子都是历史文物,52中学就是状元府!”

状元府里无状元

那确实是一个透着神秘气息的学校。除了那口大青石缸是证据,这座随后几十年闻名遐迩的状元府里却没有状元!如此一座黛瓦红墙,古色古香的复式二进四合院,何以名曰“状元府”?

八个字被钦定状元。四川资中人,祖籍重庆酉阳龙池村人的骆成骧,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九岁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十四岁应州试,1895年骆成骧参加会试,成为乙未科的进士。随后参加殿试,光绪亲自策问。

时值甲午战后,国运维艰。“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光绪帝夙夜忧心,急于选拔栋梁之材,于是亲阅殿试考卷。骆成骧策论起句:“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仅仅八个字震动了光绪皇帝,此外,策论中力主皇帝亲政,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也应和了光绪变法图强的心志。光绪批阅:“此子一心忧国,至忘忌讳,真忠臣也!”于是破格亲点骆成骧为一甲状元,也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状元府里的牌位。清代时期重庆并未出过状元,状元府何来?1995年出版的《重庆文物总目》记载,渝中区文物点状元府建于1911年,由同乡商贾骆昂出资,为纪念晚清四川状元骆成骧而建。因在正堂供奉骆成骧的牌位,所以名曰状元府,又叫骆家花园。2009年,状元府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府旧址位于渝中区桂花园12号,为三重堂抬梁穿斗逗混合式建筑。坐南朝北,面阔44.8米,进深45.2米,建筑面积1986.9平方米,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复四合院平面布局,由进厅、穿堂、后厅和厢房组成,均为单檐悬山顶。撑拱、雀替分别浮雕麒麟、龙凤及花草图案,其中,后厅前又建了两列厢房,将后天井一分为三,显得格外隐秘而幽深,具有典型的川东建筑特色。如此富丽典雅的“状元府”,骆成骧却从未住留过。但是,之后的社会变革却把这座历经垮塌、火灾、损毁的百年状元府推上了历史的浪潮巅峰。

三道电文气死袁世凯。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许以骆成骧任川、滇、黔筹安会会长。骆成骧拍案怒目而斥,把说客撵出门去。而对讨伐袁世凯的蔡锷,骆成骧相当尊敬。此时,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率领护国军进入四川,与四川督军陈宦的北洋军队对峙。陈宦虽是袁世凯心腹,但也反感袁世凯复辟,他找到老师骆成骧请教应对之策。骆成骧计出陈宦:联合蔡锷,并密电南京冯国璋“如果袁世凯下台,就推冯国璋为大总统。”冯国璋接到密电后,按兵不动,对袁世凯的求助置若罔闻。

骆成骧以四川督军陈宦之名拟了三道讨袁电稿,胸有成竹地说:“这三道电文要气死国贼!”三道电文都是反袁檄文:“自今日始,四川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宦守土有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袁世凯见自己心腹陈宦都“反”了,狂叫“人心大变!”不久,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退位,随即一命归西。除掉国贼,骆成骧题了《咏剑诗》——“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

五老七贤之首。骆成骧中状元后,历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提调、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山西提学使、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国史馆纂修、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校长、四川武士会会长、全川“射德会”会长等职。并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清廷之命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考察宪政。辛亥革命爆发,他把余生精力都投入到办学、教书育人,筹建四川大学、成都大学,任教四川政法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推荐张澜为成大校长;又与杨锐等在北京创设了“蜀学会”、“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变法新思想。骆成骧生性淡泊,不求高官厚禄,毕生致力于开民智、发民声,与变革维新和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人称“布衣状元”。晚年的骆成骧还积极倡导文韬武略“强国强种”理念,希望国人强身健体,抵御外来侵略者。人们尊他为成都“五老七贤”之一,位列七贤之首。

状元府里出“状元”

状元府没有状元,但是状元府的百年文脉却滋养了萧楚女、杨沧白等等各行各业无数“状元”。

1918年春,重庆最早的高中——重庆联中(重庆七中前身)迁至状元府,从此这里与文教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46年12月,四川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迁至状元府;1951年7月西南博物院进驻状元府主宅四合院,并在院西修建文物库房;1955年重庆市体育训练班从北碚迁往状元府;1958年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从枣子垭迁入;1970年教育局在此成立重庆第五十二中学校;1973年恢复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其后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1985年该院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址南岸四公里,发展为今天的重庆教育学院,院本部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2年又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至今。2009年,状元府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中国现代史上,教育和革命密不可分。辛亥革命前后,反清志士一直把地下指挥所设在状元府内,杨沧白、张培爵发动1911重庆起义,这里是同盟会重庆支部所在地、重庆起义的总指挥所。“五四”运动中,状元府的革命志士组织学校师生率先发表宣言、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1922年学校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随后成立了共产党组织。萧楚女、杨沧白、唐君毅等曾在此就读或任教。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他正是在此任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他和战友们创办了《友声》《渝江评论》等刊物,撰写社论和时评,出版了《爝光》杂志,组织“学行励进会”,在学校频频举行讲演会、谈话会和读书会,给青年灌输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理论,开展青年运动,唤醒民众觉悟。在那个觉醒年代,萧楚女、杨沧白等老一辈革命志士启蒙和唤醒了无数学生的思想崛起,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学生心中的革命火种,他们的革命实践对重庆联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学校300多位高中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课余时间敲锣打鼓上街宣传,抗日救亡的声浪响遍了重庆市郊区和长寿县城周围数十里内的各个乡镇;学校党支部还以“抗建读书会”的名义邀请周恩来、邹韬奋等多次来校作时事报告,周恩来还给学生题词,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担负起抗日救亡重任。时人称学校是“革命胚胎之地,中原元气所存”。

在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展厅,我看到萧楚女和学生们的合影,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不仅见证了萧楚女在重庆状元府的革命活动,也见证了他在对学生的演讲中所说:“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有所信仰,所以内心充实。”

状元府的历史见证

2018年,我的抒情散文《那年花开状元府》在《重庆晚报》发表后,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读到了。母校将这篇散文改编为音乐情景剧,在“育馨科技艺术节暨校友日嘉年华”演出。离别四十年,以赤子之心,以文学的名义,我又回到母校。当我在母校舞台上接受校长颁发“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当我站在“那年花开——疏影文学讲座”讲台上,恍若穿越在时间隧道,透过泪光,我看到了——状元府雕梁画栋大门左右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个大字。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国人,教育意味着什么?

少年强则国强。

当我再次走进修缮一新的状元府,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雕梁画栋的大门,飞檐反宇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丹楹刻桷,那口大青石缸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庭院正中。园子里鸟语花香,但是我似乎嗅到了桂花的香气……额匾、楹联、格调古雅的门窗、精细的木雕,仍然透着低调的别致,一切似乎都还存留着多年前的遗韵。顺着庭院穿过一道门,又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只是更玲珑剔透一些。门两边的圆柱刻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门楣上刻有“慎终如始”四个遒劲大字。庭院中央的荷花池,水波涟涟。一绺绺藤萝散漫地攀附在红墙绿瓦之间,风一吹,就款款地摆动起来,每一绺藤萝似乎正在龙蛇走笔百年状元府的足迹。

一百年来状元府曾先后八次易主。但是无论哪个历史阶段,入住状元府的无一例外都是文化教育单位,恰与“状元府”百年文脉相续,偶然还是必然?重庆文化底蕴深厚,除了状元府,至今重庆还保留有状元桥、状元碑、状元坊、照母山,及至因状元府而得名的桂花园状元步道,状元文化已在巴山渝水萌芽、生根、开花。一位哲学家曾这样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重庆有座状元府,它贯穿了重庆一百年来的教育历程,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它不朽的蓬勃生机,有力见证了一百年来重庆文教事业的变迁和发展,是重庆教育史的一部分。

教育乃立国之根本,正是重庆乃至中国千千万万座“状元府”,启蒙和觉醒了无数文人志士的思想崛起,才探寻到了一条正确的科教兴国之路,才有了现在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那里的一窗一几,一墨一砚,一草一木,甚至一粒粒笞藓都镌刻着一帧帧中国教育史辉煌册页,铿锵书写着抗争、坚韧、奋斗、传承和深沉的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