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6
分享

土工佬

中国是一个人本社会,从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有许多传统礼俗。丧葬指的是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的事宜。我的家乡把老人逝世,俗说“过世”、“上山”等。送葬也择“吉日、吉时”,称做“白喜事”。办丧事: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再参加吊祭、送葬、吃饭。由于“重死轻生,厚葬薄养”,老人去世不像非正常死亡者方可草草掩埋,对葬礼极为重视。丧葬礼俗很多,也分为许多步骤,其中为逝世者剃头、抹身、穿衣,是后人们必须要讲的礼节。  

我们湾子里传承有这样的习俗,老人病危时应将铺位搬到堂屋靠右边,以便到时得以寿终正寝。也就是男死称“寿终正寝”,女死称“寿终内寝”。  

死者咽气后烧落气纸,是后人为记住死者生庚八字、落气时辰以及所亡之地。在铺前放一个破铁锅,跪着将“落气纸”一张一张地丢在锅里焚烧,边烧边嚎啕大哭。一般情况下,落气纸在死者病危之前都是准备好了的。烧完落气纸,放完鞭炮,儿子儿媳们就要安排人为其剃头、抹身,穿衣,趁尸体尚未僵硬,换上为死者准备好的“穿过去”衣服。然后将尸体移置厅堂屋左边(称大首),用门板来摊尸体,头朝外脚朝内。接着是在门口搭灵棚,还要在孝堂支起一根竹篙或牵一根绳子,供吊丧者送的“幛子”(布)挂在上面。然后分头去把的把信(报丧),接道子先生、乐师,杠上的人,准备香纸、棺木和请客的烟酒菜食等事项。  

报丧之后是“发孝”,子女及儿媳披麻戴孝,儿子腰系草绳,女儿身披白幛子,不离灵堂。族人和亲戚要戴孝帽子,儿女辈戴的是白孝帽,孙子辈要戴红孝帽。现在是臂戴黑色袖纱。  

那时,我们湾子里有一爹爹(爷爷)和一婆婆,是为死者洗“起身澡”的。湾子里老了人,死者为男性,就去接爹爹过来,死者为女性就去接婆婆。来到丧户后,做好事的爹爹或婆婆给死人剃头、梳头、抹澡、整理仪容、换上寿衣,最后把尸体摆摊到铺有白布的门板上。其实他(她)们也不是什么专职,只能说是乡里乡亲的,相逢一场,有个相互照应。记得那猴年马月,湾子里每年都有那么一二个为生活琐事争吵,而想不开去上吊死的人,就连“改吊”(把死人从上吊的绳子上放下来)都是去找这好心的爹爹或婆婆。当然还有“跳水”死的…….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要死嘛,河里有水,干坡上有绳子。  

旧时把专司殡葬的人称为“土工”、“土工佬”,是古代六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之一。现在把这种职业叫殡葬礼仪师。  

小时候我胆小,湾子里死了人,我怕去看“死人字”,因为死人的面相一般都难看。儿时的玩伴他们总欺负我,说我是属鼠的、麻雀胆。其中有一个玩伴,他说不怕鬼,夸自己的胆子有一缸钵大。我们在一起放牛时,他与也是和我们一起放牛的一稀壳(ke)老头赌起狠来。  

老头说:儿子你要是不怕鬼、有狠的话,你买一筒饼子,夜晚到坟场,一个坟墓去发一个,你的牛我每天给你放。  

夜幕降临,老头提前就睡在了靠后的两坟墓中间,等着他的到来。当他把饼子发到快靠近老头时,这稀壳老头伸出一只手,阴声阴气地喊道:我要一个,我要一个!这家伙魂都吓落,丢下饼子就跑了。听说晚上睡觉时一夜地说胡话,还“下汉口”(尿床)了。  

言归正传。人生“三大头”指的是胎头、婚头、死头。农村死人,作为后辈讲的是只要尽了孝心就行。把湾子的“土工”爹爹或婆婆请来,先是或剃头,或梳头。给男性死者剃头,只要把脑门子上的头发,打上肥皂,几剃头刀子就刮了,反正死者是要戴帽子的。给女性死者梳头,一般是挽盏,裹包头。抹澡,则是先用黄纸把死人的背心抹一下,叫“脱干系”,接着是打半盆温水来,浸湿抹澡袱子(毛巾),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一擦,五官揩一揩,好让死者干净上路,意思到了就行。也讲究“女者有三,男者有七”,其意思是说一般死者是女人只抹三袱子,即从头到脚一袱子,左右上下肢各一袱子;死者是男人则要抹七袱子,即面部、前心、背心、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各一袱子。抹完澡后将死者指,肢弯曲的部位揉搓直,然后是穿上寿衣。  

穿寿衣、穿鞋子、戴帽子都是有讲究的。无论天热还是天冷,死人都穿得不是那么的厚,以夹袄子为主,寿衣一般死前有准备的。如是得急病死的话,那得现裁现做。裁缝师傅照原来的衣服去拓,放松尺寸,寿衣不会做得那么紧巧。由姑娘、儿媳她们赶做枕头、鞋子,买新帽子。先穿内衣,咽气不久的人好脱好穿,时间放长了的死人,胳膊、腿子搬都搬不动。给死者穿内衣前,做儿子的要把内衣接过来,在自己的身上披一披,意思是说,让家里的“霉运”托死者一起带走,祈求人丁兴旺。接着穿外衣。裤带用的是白索子,按死者年龄大小,多少岁就纥多少根。鞋子多为圆口布鞋,两脚用索线绊着,脚尖朝上。男性死人戴的帽子多为黑色的线子帽,俗称“狗钻洞”,女性死人戴的帽子多为黑色的平绒方帽,帽子上面有一个陀螺。有的不戴,挽盏捆包头了事。  

死人睡(摊)在门板上,上衣从里到外敞开着,露出肉身,肚脐窝里放置一个鸡蛋,说是用来保护尸首的,特别是那些无福的人死在六月,尸体容易腐化,迷信这鸡蛋可以镇住,不让腹腔“放炮”。一旦死者肚子鼓起,就要采取果断措施,往往是提前去安葬,再去请客。热闹的葬礼变成了慌忙火急,只能怪死者死的日子不好了。现在多是在死者的身旁放置冰块,身下垫河沙。地方禁忌,尸水流出,会带来厄运,家里还得死人发火,连喂养六畜都不会兴旺。  

死人胸前的上衣上用线钉(ding1)着一小葫芦瓢,意为不绝“禄根”,到阴间还同生前一样,有吃有喝;指甲弯曲的手心塞着一个饼子,是用来赶狗子,如有狗子过来,用手里的饼子撵狗子走,不啃尸首。晚上,死者的脸上用钱纸盖着,免得老鼠、黄鼠狼等野物来挖眼睛。  

这些礼性讲完后,负责抹澡的人还要叮嘱死者的家属,在死者的头前的小桌子上点起“长明灯”(也说长眠灯),意在使亡人长眠九泉,有光明作伴。立着遗像,香燃着,纸烧着,细烟缭绕,香气满屋。烧的落气纸灰用无字的白纸包好,放在供香炉的小桌子下面,等到“复三”时那天清早,在焚烧纸钱、死者的遗物、抹澡袱子时,也把落气纸灰撒在燃烧的灰堆里。最后是燃放鞭炮,告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谁家老了人,乡亲们会主动前去帮忙或吊唁。  

抹澡人忙完,会拿到东家的“小意思”,送葬那天,还要接过来喝酒,“吃硬米饭”,但一般是不需要赶人情的,除非两家平时有交往。  

我们的村子死了人,一般是三天出塌,以防死者转灵。白天是陆陆续续的吊唁者,放鞭炮,烧钱纸,送人情,瞻仰遗容。晚上是内亲守灵,也包括邻居人,东家一开就是几桌牌席,茶烟招待,还管夜宵。他们边抹牌,边续香,给长明灯里添油。要是抹牌手气不好,输了,就过来装香、烧钱纸、求死者保佑转手气。如是夏天,做女儿的则是给过世、苦命的老子或姆妈,扇上一个夜晚的凉风,望着遗容,边扇边珠泪双流,不离左右……  

“谁家不死娘老子”。办葬事靠的是邻居们互帮互助。抬棺材“杠上的人”是挨家挨户的叫满八人为止。客人和吊唁的人到来时,孝子下跪迎接。丧葬办桌席时,若找隔壁邻舍借桌椅板凳、锅瓢碗盏等物,“复三”后才能去归还。丧葬办完了,赶人情不能补。父母死后,孝子在五七内(即35天内),不得进别人的家门。棺木以松柏材料为佳,禁用柳木(杨树),因为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哭丧时不能将眼泪滴在棺材上,不然,死者会将自己的魂带到阴间去。逝者下葬之后,送葬的人要绕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则忌回头观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随活人回家。禁止走新路,要沿着抬死人的原路走回来。孝子守孝三年,也不得外出,守孝期间,子女忌穿色彩鲜艳衣服,过年也不能贴大红对联,要贴孝对。父母丧后禁忌百日内结婚、不得剃头。  

诸类种种,这些都是旧时所遗留下来的丧葬禁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丧葬中的一些封建迷信习俗,经过改革和破除,现在的丧俗除出殡时穿孝服外,平时臂带黑纱,即表示有孝在身。人死后做纸礼的习俗,今多以花圈所代替,随着取缔土葬,也普及了火葬。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老家丧葬习俗事象中,虽有少数沿俗信巫的现象存在,但总的来看,还是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哀思,对存者未来生活的安抚祝福,构成了仙桃地域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