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1
分享

赵西垸林场的创业人

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叶,季节大约也是在仲夏,我带着一游赵西垸林场的宿愿,去拜访在这里工作的同学。  

出剅河,过万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绿色屏障的人造森林,杉木参天,林带苍茫,河流萦绕,鸟语花香。在进入林场域地的公路旁,分别砌有对称的砖墩,高高的两砖墩上,连着弧形钢筋框的正面,书写着“赵西垸林场”五个仿宋体字。我意识到:赵西垸林场这个幽美、恬静的世界便到了。  

赵西垸林场位于仙桃市西南,毗邻潜江市的坛子总口,南与仙桃九合垸原种场接壤。这里地势平坦,温和气象,土地肥沃,物阜民康。如果把赵西垸林场比作翡翠盘,并不过誉,她湿润丰腴,四季葱绿。千姿百态的赵西垸林场,她与九合垸原种场是一对孪生的姊妹俩。  

春水溶溶,田畴沁绿。公路两旁,护路的水杉玉立亭亭,郁郁葱葱;漠漠的水田里,新栽的秧苗泛着绿,并没封行,燕尔低飞剪水,四处传来蛙鸣和秧鸡的叫声。人越往里走,空气越是凉爽。云纱缭绕在杉林之间,蔚为壮观;草木的清香阵阵飒来,沁人肺腑。让人从酷夏的炎热中一下子变得神清气爽,有一种透心凉的舒适。  

赵西垸林场树木多种多样,有意杨、枫杨、垂柳、桑木、麻柳、乌柏、泡桐、椿树、水杉......成片的水杉,既是风景林,又是用材林。赵西垸林场场部的周围是遮天蔽日的杉树林,一根杂木都没有。阳光照射下,树木更显翠绿,风姿优美,林间金光万缕,耀眼闪烁。远望林带,像浓云,似碧海;置身其间,空气湿润,脚下的野花、野草,生机蓬勃,各呈美色。  

因为赵西垸林场树木茂盛,所以百鸟在层层叠叠的树林里穿梭飞翔,迎风婉啭歌唱,这水杉林成了鸟雀的乐园。它们在树梢上筑巢,繁殖小鸟。它们时而在地上觅食,蹦蹦跳跳,时而在树枝上展示羽翅,逗闹相欢。有云雀、斑鸠、喜鹊、八哥、翠鸟、白鹭、啄木鸟、白头翁、百灵鸟、长尾雀......布谷鸟栖息成群,那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不可胜数。  

赵西垸林场春有油菜花、夏有荷花,秋有萱草花,冬有野菊花。真可谓:面朝林海,春暖花开。就在林场的百花当中,有一种极普通的花,极被林场人所珍爱。植物名叫“臭牡丹”,俗称“丑牡丹”。它植株高大,叶色浓绿,花朵优美,花期很长,从春暖到秋高气爽,一直在抽莛开花,一拨开过又开一拨,大朵大朵,艳扑扑的,林场满地是姹紫嫣红,它给这片土地平添一种靓丽的色彩。据说,这“臭牡丹”喜温暖潮湿,适应在半阴的环境下生长,它选择林带湿地,巧合天成。这美妙情趣的丑牡丹花,只是赵西垸林场才有,也只有在赵西垸林场,它才开放出千姿百态,光彩四射。  

在林场人的心中,牡丹就是牡丹,它,丛香国里最壮观,世上是没有“丑牡丹”的。林场人对它情有独钟。它多情的把春色播满人间,似它为“母亲花”,也是他们引为骄傲和自豪的花!  

赵西垸林场的半河水,一直流向九合垸,一直流入东荆河,它阅尽人间春色;连接着九合垸的那座水泥公路桥,宁静秀美,倒影水中,它饱经岁月风霜。站在桥上,云开日出,望广袤田野,天地万物,清新明晰。公路和河流,鱼塘和沟渠,稻田和果园,村舍和场部,尽收眼底,使你心旷神怡,感情豪迈!当夜风习习,水气清凉时,桥上传来口琴、二胡、笛子的乐曲,悠悠扬扬的声音绕树回荡,悦耳沉醉,抒发着林场年青一代火热的青春和爱意绵绵的恋情。  

水泥桥之北,是一片开阔的鱼塘,碧波粼粼,风光绮丽。林场渔业队一只渔船,穿梭似的轻快地往来于碧水清波间。这只渔船不捕鱼,却在为鱼塘投食青草,为改善鱼塘水质,消毒杀菌。从鱼花的孵化到成鱼的甩卵,都是由渔业队来完成。冬季撒网捕捞时,鱼塘里的鱼,肥嫩鲜美,是林场人的美味佳肴。  

走进林场的村舍,另有一番景致。当时赵西垸林场职工的住宅是连排的砖瓦房,各家门前的小庭院栽种的花草树木,青枝苍劲,争奇斗妍。五月的鲜桃已挂满枝头,像姑娘羞红了脸颊。桃树下摆放的花盆里,花朵竞相开放,有白的、紫的、黄的、粉红的,五彩缤纷。那一丛丛兰花,清香沁人,给人增添富丽的色彩。篱笆蔷薇,花映眼红,微风送来阵阵花香。庭院里的枝架上藤蔓植物爬向屋顶,生机蓬勃。小狗伸出上舌头卧在台阶,鸡鸭鹅在门前的小禾场上觅食。禾场上有年迈的老俩口挥着梿枷,面对面的、很有节奏地拍打着从自留地收割回来的油菜籽、蚕豆梗,也随手里梿枷的起落,唱着动听的劳动歌谣。  

赵西垸林场场部就在村舍之间,我要拜访的同学,他时任林场场长。  

同学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读的是林业专业,毕业回到家乡后,一直在基层工作,干过林业工,当过技术员,后被县林业局任命为赵西垸林场场长。  

林场场部是一排平房,后面是职工食堂,平房和食堂的空地,种满了果树,各种果子挂满枝头,微风轻吹,散发着果香。果树下摆放着几箱蜜蜂,甬道两旁也摆满花盆,正值花期,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一块并不算大的地方,又有果园,又有蜂群,还有花草,让人情致闲适,怡然自得。  

场长下队去了。场部通讯员接待了我。他把我领到场长办公室,坐下喝茶,叫我看报,等食堂开饭招待我的午餐。  

“我们场长是位大学生”,通讯员告诉我。  

“他对栽果造林育苗很内行吧”,我回答他说。  

“是啊,场长用苗圃改良杉种,我们赵西垸林场的杉木生长得快,无病虫害。”通讯员给我介绍着场长的成绩。  

“那你的工作肯定也很突出。”我说。  

“我只是场长的助手,场长教我学林业技术。”通讯员笑着回答我。  

正在这个时候,通讯员看到窗外的场长向办公室走来,告诉我:“那就是我们的场长”。  

“老同学你好!真是稀客啊!”这时,办公室门前一阵脚步声,带来响亮的问候声。  

我回头一看,眼前“老农”模样的他,就是我要拜访的同学。从毕业到见到他,已快十年了,其体貌的变化太大了,让我有不敢相认的感觉。皮肤黝黑,浓眉突出,高挑的个子,长的像一棵杉树。手里的草帽,印着“绿化祖国”四个鲜红的毛体字,裤管高卷,光脚着一双“解放鞋”。  

叙谈片刻,场长与我在职工食堂共进午餐后,来到场长的住处,我俩边喝着茶,边摆谈着赵西垸林场的发展历程。  

赵西垸地处现在的沔阳、潜江及省属总口农场三地边沿地带的结合部,历朝历代,其所辖地域变化频繁。如沔阳九合垸所辖的九个民垸(大兴垸、中城垸、联李垸、羊角垸、汤老垸、白米垸、清吉垸、联丰垸、十亨垸),原先有些民垸属于潜江和总口。再如现杨市的建新村东边的剅河黄洲村,原属于潜江管辖,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域的新规划,编给了沔阳。  

有关赵西垸地名来历传说:清道光年间,位于赵西垸西潜江地盘,有一个小塆村,名赵家塆。赵家塆有一个在朝为官的赵大人,解甲归田后,凭借着自己的声势和手里的一点积蓄,一心为百姓做点好事。他看到赵西垸这地方,地势低洼,累遭渍涝,于是决定修一道垸堤,来造福一方。  

沔阳知县听其由,当即准奏。赵大人邀约了当地的团领、乡绅,共同商定筑垸修堤大计。地方官催派民夫,很快就将垸堤修筑完工。  

据传,整个垸堤西起潜江刘市,东至沔阳的华家滩,北抵谢场的隔潭洲,南达恩江河支流许家河。垸堤长约十余里,垸内耕地面积约数万余亩。  

垸堤竣工后,赵大人要沔阳知县为民垸给提个名字。知县为巴结赵大人道:这工程是你赵大人的业绩,功标青史!此民垸又位于沔阳西隅,就以大人的姓氏叫“赵西垸”吧!  

从此,赵西垸这一地名便流传下来。  

荒芜上艰苦创业,苦寒中勤俭建场。赵西垸原农场建场于1958年,后由农场改为林场。林场人除极少数是本地人外,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户,有孝感的、河南的、安徽的、上海的......当年开发这块土地的时候,还有从县直机关抽掉的下派干部,来这里劳动改造的“右派”、“坏分子”,以及下乡到这里劳动锻炼的城市社会青年。  

“芦苇丛、茅草厚,十年九不收;血吸虫、大蚂蟥,人的寿命都不长。”是昔日赵西垸农场的真实写照。他们凭着“活着干,死了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箢箕扁担锹,男女老少挑。”把高低不平的湖沼水洼地,芦苇荒湖,变成了一片旱涝保收的平整田园,变成了米粮川。  

五湖四海的老一辈赵西垸人,在这里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建幸福家园,筑绿色辉煌。这些人德高望重,居功至伟的奉献业绩和鞠躬尽瘁,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已成为林场人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天下风光哪儿最美?赵西垸的林啊,赵西垸的水!仙桃人民深深地感谢你们!仙桃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  

我追根问底地插言,赵西垸由农场改林场的由来,场长告诉我。  

1960年,沔阳县为了发展林业,解决农民建造住房所需的木材,于是,将赵西垸农场改为林场。  

十年种树树成林。上世纪70年代,赵西垸林场已是树木连成一片,沟渠、田亩、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风吹过,枝叶招展,柔美多姿。  

物质丰富了,林场有了积累,场貌建设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场中心地段逐渐形成了一条“露水集”,日常吃的、用的在这里都能买到。集市上,包菜、大白菜叶大心实。白萝卜像棒槌,胡萝卜像牛桩,蟠桃、柿子像磨盘。鸡鸭肥嫩,蛋大新鲜。卖鱼的论条卖,买肉可赊账。总口农场畜牧分场农户来这里交易的仔猪,稀毛白皮,胖敦敦的,十分抢手。  

沔阳县委党校、县农业学校(后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县“五七干校”设于此。林场建有供销社、医疗室、子弟学校。整个林场分为5个小队,以3队和1队住本地人较多。也设有林科所、渔业队、综合厂。交通方面,有县城直开干校的客运班车。  

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沔阳县有络绎工读学校,沙嘴农机学校、卫校,仙桃镇财校、粮校等,赵西垸沔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原农校)是一所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参加劳动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的学校,说白了,还是一所农校。  

再看看当年沔阳县这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其工作大致去向。络绎工读分配到了沔阳机械厂、大修厂。沔阳机校到了各乡镇拖拉机站,卫校当了赤脚医生,财校到供销社站柜台,粮校到粮站(店),“共大”担任乡镇农业技术员。  

至于赵西垸的沔阳县“五七干校”,组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五七”,指“学工、学农、学军”的《五七指示》,“干校”,即干部学校。“五七干校”,实质上是为那些流放干部提供一个参加理论学习和劳动锻炼的场所,类似于劳改学校。颠倒黑白的“文革”产物,十年浩劫的悲剧恶梦。  

赵西垸啊,你黯然神伤的是云遮雾绕,你卓约多姿的是云开日出。  

赵西垸虽以姓氏而命地名,但真正赵姓的人家并不多,林场人多为杂姓。十家以上的大姓也很少,即使有也不同宗同祖,且并不姓赵。  

场长说着,我听着。我为赵西垸林场的林海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而骄傲,为林场人荡气回肠的生命壮歌而自豪!  

林场子弟学校,我把它习惯称之为“林子校”,当时的“林子校”也有我的同学在这里任教。学校环境优美,一排砖瓦平房教室与教师办公住宿中间的空地上,栽种着奇花异木,甬道两旁的大叶杨四季常青。“林子校”是一所公立小学,其校风严谨,治学严格,周边的谢场、陈场、九合垸、潜江刘市等地的孩子们纷纷在这里就读,学校受到社会的赞誉,园丁受到社会的尊重!  

“怕不怕,为绿化,一心一意以林为家。”林科所设在密林中,夜深人静,凄风苦雨。他们默默工作,不为人知。他们培育苗圃,把优良树种推广到各地;他们为树木防虫防病,培育幼林生长;他们给树木培土剪枝,让树木变成林海;他们攻坚克难,谱写着绿的韵曲。  

上世纪80年代,赵西垸林场综合厂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尤其是自产自销的木工家具厂。  

我想到家具厂看看,场长答应陪我一同前往。  

场长把我带到了场部的家具厂,首先来到了顺路的油漆车间。我和场长的突然造访,将正在专心给家具打砂纸的漆匠张师傅吓了一跳。不是我没有敲门,而是这漆匠棚子根本就无门可敲。一块大约六十平米的草地上,栽了一圈立木柱,绷在立柱上的塑料布,在春风的吹打下,发出奇异的响声。这塑料布的噪音与砂纸的摩擦声,完全淹没了我们进来的脚步声。  

漆匠张师傅,看上去三十五岁左右,他从十五、六岁就学漆匠的手艺,已快二十多年了。他的老家在河南,四年前从坛子总口那边过来,到家具厂工作。张师傅有一身过硬本领,无论是什么漆匠活,他都能接下来,也能出色的完成。  

场长给我介绍着张师傅。  

我问张师傅可不可以在家具上画花,他告诉我:那是土的老式家具,现在没有人用了,落后淘汰了。  

我又逼问张师傅;你究竟会不会画花?他一笑:那你算问对人了,我的师傅就是我老家当地最有名的画匠,在师傅那里学徒三年,我有一年时间在学画花。  

我好奇的问:你这么年轻,学漆匠的时候,应该不做那种老式的家具了,你到哪里去学?  

他告诉我:我学漆匠的时候,家具上的花都不兴手画了,都是贴上去的。但和师傅去维修县里的一座旧文庙,好多地方要画花,师傅告诉我画,才慢慢学会了画花。  

说到这,他神情自豪的回忆立即被尴尬的苦笑替代,对我看了眼,遗憾地说:不过,我也有十几年没有画了。画花的手艺也跟师傅他老人家走了。  

张师傅一边打砂纸,一边给我和场长讲着漆匠活的工艺流程。  

漆匠活先后有十多道工序:调料、刮底、打磨、上底漆、油漆灰补洞、打水磨、再上底漆、打磨光滑后上面漆,最后抛光。张师傅谈到在漆匠的工序里,最无聊且单调的工作,就是打砂纸了。打砂纸是漆匠活最关键的工序,一套家具油漆做的好不好,就看磨砂纸的技术高低。  

我和场长在工棚了呆了不到半个小时,各类漆料散发的刺鼻气味,头有些晕晕糊糊。我们慢慢退出张师傅的漆匠工棚,向家具厂样品展示室走去。  

赵西垸林场所加工的家具,全用水杉板打制,具有无虫蚀、不变形的特点,是当时家具行业的佼佼者,产品供不应求。木工厂在为林场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安排了职工的再就业。  

离开家具厂,场长要我去见一个人,他说,这个人我认识。  

他就是林场张干警,我远房的堂侄。当我们来到他的警务室,门关着,一打听,才知道他到县里开会去了。  

“森林公安”是林场的保护神,林场张干警从入警那天起,他就牢记着一个人民警察的誓言。三十年多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基层,守护在赵西垸林场,默默履行着保护森林的职责。他巡林、护林、防火,把坚持植绿护绿的执著情怀,寄托在赵西垸林场,且从未改变,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赵西垸林场苗圃基地,为发展县域林业生产,推进各乡镇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优质树种、树苗,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林场苗圃实行生产责任制,涌现出不少的苗圃专业户,苗圃经济成为林场人的聚宝盆,给林场职工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场被誉为“苗木之乡”。  

在场长的陪同下,我又参观了花木苗圃园。  

走进苗圃园,眼前新苗行行,花香袭袭。除成片的意杨、垂柳、蚕桑、水杉外,苗圃园里育也有许多珍贵的苗木,如红枫、樟树、银杏、紫薇、桂花树、广玉兰等。颜色各异,姿态万千。  

林场桑蚕技术员正在给人们讲要领,作示范,现场嫁接桑苗。通过嫁接后的桑树、叶片大、产量高,桑园丰产。  

太阳西沉,县城开干校的晚班车也快到了,我得赶紧乘车回家。场长为我选了一根五月桃树,叫我带回栽种,并告诉我二年就可以挂果,比一般品种要提前一年,是林科所新研究出的产品。  

作别场长,远望林木,晚霞映照在水杉上,光芒四射,青青苍苍。  

无边林海碧连天,谁把荒泽换绿颜?是勤劳勇敢的林场人!是许多像场长这样的带头人!他们在平凡人干出不平凡的事,他们是赵西垸林场的创业人,他们是值得时代去讴歌的人。  

草木枯荣,花开花谢,再也没有到过赵西垸林场。我怀想三十多年前赵西垸林场的往事,令我神驰。  

往事不堪回首。赵西垸林场走过了近60年发展历程,六十年风雨春秋,六十年艰苦奋斗,六十年励精图治,六十年春华秋实。当初的“小家碧玉”已成长为如今的“大家闺秀”。  

谱绿色旋律,歌发展新曲。但愿赵西垸林场舞起旅游产业龙头,阔步迈向现代林场行列,生态臻优,产业恒昌。但愿绿海花乡林场,有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住楼房,门前有花坛,屋后有鱼塘,生活舒适环境美,医疗养老有保障。造林传人,续写青史,春风春雨,再创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