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9
分享

木刻印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集市都有乡镇所兴办的综合厂,设有打铁铺、竹篾铺、裁缝铺、酒坊、糖坊、木工坊等,也附设木刻公、私章这一特殊的业务。  

那时的农村,大、小队都有公章。“文革”时,大队的行政公章称“某某大队革命委员会”;小队的公章称“某某大队第几小队”。大、小队也各有自己的财务章。如社员进城外出办事,先是由小队会计开具证明,盖上小队的公章后,再拿到大队签“同意”盖公章,出门才可畅通无阻,否则寸步难行,被视为“流、盗、扒”。  

在没有颁发《身份证》的年代,个人到邮局汇款或是邮寄物品,平时在生产队支款,年底分红,民间往来借据、交易等,不得按手印或签字,一律凭个人私章,才算依据。  

当年老家集市的综合厂,住我家河对岸村子里的尤斌哥,他就是刻章子的员工。高中毕业的他,凭着娴熟的刻字技术,练就出了一手雕刻图章的绝活。刻章子的忙月是在下季,生意的淡月,尤斌哥也兼薄铁加工,产品有吊子、漏斗、铁水瓢、铁扒撮、洒水壶、喷雾器桶等。捶薄铁是个粗活,刻章是个细活,再说,捶薄铁属于五金,刻章属于雕刻,也不同一行当,可尤斌哥粗细都来,学无止境,成为综合厂有文化、有技术的员工。  

雕刻图章所用的章胚材料多种多样,古印中多铜印。大集体时的农村,人们刻图章以木质(黄杨木)为主,材料好一点的章胚,算是黄牛角、水牛角了。有钱人用玉石、水晶石、象牙、虎牙、鹿角等章胚来刻章,说是可以辟邪。对于没钱的农村人来说,这些宝物就连见都没见过。  

记得我在学校读书时,每次上街,都要去看尤斌哥刻章。他把刻章的桌子摆在街边,桌子上镶嵌着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箱子,玻璃上写着“精刻图章”的字样。抽屉里放有章胚、工具和没有刻好的图章。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尤斌哥总是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写写刻刻。他不用吆喝,生意照样红火,也许是整个集市里一门独行生意,有时,桌子前面围满要刻章的顾客。  

尤斌哥每刻完一枚章,交给综合厂财务室出纳会计去发放。顾客来取章时,报上名字,出纳会计按价收钱后取走。当时,综合厂属集体企业,根本不存在有以“业务提成”,来奖励员工这一制度。  

尤斌哥刻章使用的工具有印夹、削刀、刻刀、刻床、锯子、凿子、木锉、砂布、圆规等。印夹是用来固定章胚的,夹紧了,不移动,才好开始刻。公章字体一般用的是仿宋体,平常用的木头私章字体,多是宋体或楷体。  

尤斌哥曾对我说:刻章是门秀才活,拿着章胚,要先放到玻璃上,看是不是平面,然后放在印夹上固定住。在章胚上用毛笔写字,写的是反体字,章子在纸上印出的字才是正体字。刻章时,用刻刀慢慢从外面向里面刻,下刀要轻,要浅,要留有修改的余地。  

砍伐来的黄杨木锯成小段,要晾干燥后才做木头章胚。刻私章时,先把小段黄杨木削成长方体的章胚。在章胚小头随便刻一个“上”字,接着书写顾客姓名。先刻出字和方框,再把空白处挖掉,经反复修改后,一枚上小下大、极普通的木头私章就问世了。如顾客选用其它章胚刻方章,章胚上写好顾客姓名,后面要加一个“章”字。刻好的方章用木质私章盒装好,盒中分两格,一格摆放私章,另一格存放印泥,用时方便。有文化人的四方私章,其材料要么是木头,要么是玻璃,字体大多以小篆和隶书为主,也有草书、行书、大篆、楷书。  

在没有橡胶章胚的年代,刻公章的材料也多是用木头来雕刻,纺锤把章胚为车木匠所制。刻公章时,在纺锤把章胚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在圆心画一个五角星和写字后,用印夹夹紧了,开始雕刻。公章面子刻好后,再将公章的外形用刀削、锉锉、砂布擦,使之美观大方。但财务章、合同章也有是长方形的。  

看尤斌哥刻章,自己也想学。我捡来钢锯条,磨成刻刀,刀把用烂布包着,刻起章子来。先是在黄泥、萝卜上刻,后砍木梓树刻,不小心划手是经常的事。至今,手指上还留有伤疤。  

尤斌哥老了,把手艺手把手地传给了有天赋的儿子,愿望把手艺传承下去,但儿子却另辟生存之路,从事了其他行业,尤斌哥未能如愿。  

如今,印章在日常生活中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电子刻印章的兴起,手工刻印章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行业,曾经那些身怀绝技的刻章人,也逐渐被冷落、被遗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