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27
分享

老手艺 锔匠

       锔匠,就是补盆补碗走村串户的手艺人。补碗用的锔子(老沔阳人俗称襻子)用铜或铁打成扁平的两脚钉,就像现在的钉书针,用来连接破裂的陶瓷等器物。锔匠是一辈一辈祖传的技艺。  

       锔匠早出晚归,一条两头翘的扁担挑着像食盒式的箱子,箱子的抽屉里装着补盆补碗的工具和材料,锔匠边走边抖动着手里的一串铜片,用发出接二连三“铛,铛”的声响来吆喝生意。  

      穷人家吃饭的盘碗常常破裂,裂了,破了,只要能对上,一般都不扔,收好后等着锔盆锔碗的过来修补,锔匠挑着担子过来,被主人叫住,拿起破碗来看,锔匠根据盘碗的破损情况,估计要打几个补子,钉几个锔子,跟主家谈好价钱后再开始修补。  

       锔匠自带小马扎,坐下后,拿出一块布将腿盖上,将破碗拼好,取根细麻绳将破碗捆紧,用双腿把碗夹住,才开始关键性的操作。锔匠拿出一张小弓,即手钻,皮条做的弓弦缠绕着一根木轴,其上端是枕头形的砣头,轴的下端一根铁杵尖上嵌着金刚錾。操作时,一只手抵住錾头,对准夹在两腿中间破碗裂缝的边沿;一只手像拉胡琴一样去扯那弓,在破碗的裂缝两边錾出对称的两排细孔,然后用大小合适的铜锔子将裂缝铆上,再用小锤轻轻地敲到位。最后抹一层白瓷膏就算补好了。补好的碗跟原来的耿碗一样,照样滴水不漏。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匠这门手艺。锔匠在补过的碗上大蜈蚣爬着一排锔子,虽不如新碗美观,但那一排闪亮的铜锔子会给人一种陈旧的沧桑感。人们捧着这样的碗,常常会忆起往事;“这碗是我娘屋陪嫁我的一筒金边花碗,一共十个,那才就十全十美哩!不能散缺,个个碗底都錾了字的。用了这些年习惯了,舍不得丢”。  

       在我的记忆里,哥嫂结婚早,那时的人都很市井。一天,我嫂嫂洗碗时不慎打破了我家的一只碗,我哥哥硬是叫我嫂嫂赔碗,嫂嫂只好回娘家揣回一只碗,赔了。  

       这都是题外话了。早年,我不止一次看过锔匠补碗,对他们的手艺,总是暗地里啧啧称奇;也用过锔匠补过的碗,不漏汤不漏水,且那些锔补上的铜钉,被捧碗的手摸久了,黄灿灿的,如同金钉,给人以“非破碗也,乃金碗”的感觉,顿时觉得日子不穷窘了,腰杆子也就硬了许多。眼下的碗大不如从前,瓷也没有那时的细腻,制作也很粗糙,只是价格便宜了许多。谁家打破了碗干脆就扔了。人们常用“打破碗,时运转”来形容是好事,筷子越吃越少是人丁兴旺的象征。不锈钢碗,塑料碗,纸碗,比比皆是,于是生活中,打破碗的就少了,所以,补碗匠退出三百六十行,也是必然的。锔匠也随之退出了我们的视线,这消逝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有时我也想,当今到底还有没有做这行手艺的呢?比如用“锔”的法子来修补文物,古瓷器什么的,或许这一行还真的是大有用武之地。传统的手工艺,记载着历史的昨天;那些老手艺人,总会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仿佛往事如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