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大地一片葱茏,虽说是初秋,但夏天的余威依然不减,正如人们的心情,因为又到了中高考发榜的日子,整个社会也随之躁动起来。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自然欣喜不已,就连亲朋好友也分享着他们成功的喜悦。而部分不甘心的落榜者却要为梦而行,再次踏上艰辛的复读里程。
恢复中高考四十多年了,年年如是,孩子的命运不知牵扯到多少家庭的未来,因此,中高考就成了整个社会一道风景线……
清楚记得一九八六年的那个炎热的初秋,当山东省乐陵师范学校的通知书发到我手中时,十八岁的我泪水溢满眼眶,百感交集,五年的煎熬终于迎来破茧成蝶的时刻。特别是最后一整年的自学,更是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1年我进入商河县孙集中学读初中,由于年幼无知,初中三年在懵懵懂懂中就悄然而去,看到寥寥无几的升学人数,我气馁了,准备回家当一个农民。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到户,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妹妹小我三岁,正读小学,又因为我父亲在长沙工作,只有母亲一人支撑整个家庭,我家正缺劳动力。
我的母亲没有因为家庭的窘迫处境让我回家务农,而是劝说我返校复读。母亲是一个极其坚强且有远见的人,她吃过没有文化的亏,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就找到我原来的班主任让我复课。那个时代,不复课极少能够考上大学或中师。自恢复中高考以来,我们中学仅有不到十人考入大学或中师。因此,为了梦想,许多大师哥师姐不辍学习,有甚者竟然连续五年复课,最终“范进中举”,但大部分人依然抱憾而归。
带着母亲的嘱托,我加入了复课的大军,那一年,我无心观赏春花秋月,更不再和先前一样呼朋引伴,复课的巨大羞耻感和自己可怜的成绩让我抬不起头来。唯有勤奋学习,考出好成绩,才能让自己看到光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的中考,我连过三关(那时参加中考需要三次考试,其中本学校预选一次淘汰一大部分,县教育局再组织一次预选淘汰一部分,最后剩下的才参加正式的中考),中考成绩恰好在中师分数线,参加完体检和政审后,我就满心欢喜地等待入学通知书。
那段时光是我人生的第一段高光时刻,因为自恢复中高考以来,我村还没有考出一个人,自然全村老少爷们为我高兴,于是,见面后,总是问“通知书何时来,到哪儿读书啊!”
那时国家正缺人才,无论大学生,还是中专生,都包分配,并且专业对口。不像现在入职竞争激烈,难以如愿。乡亲们的热情让我自感身价倍增,切实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一年,由于我们学校考得特别好,竟然有十多个同学达到了中师的分数线,既是这样,仍然有许多复课生名落孙山。巨大的心理反差,让个别同学失去理性,于是,就给教育局写信详细的指出过线同学的复课情况。那个年代,按政策是不允许复课的,如果复课就改档案。对此,县教育局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孩子热爱读书是好事。如果有人实名举报,教育局就不得不秉公办事了。就这样,我又落榜了,巨大的痛苦让我茶饭不思,近乎于绝望。痛恨那些告密的同学,恨不得暴打他们一顿,然而,终究冷静下来,那是因为我母亲的一句话“不行,就自己在家里学,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再考。”
我知道,一个学生一旦脱离学校的教育环境,失去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竞争,很难有突破。但是,当年那个环境,想要走出农村,也只能走自学成才的路子。为了给我创造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母亲特意把西屋打扫干净,并允许我不用干农活。经过一波三折,我深深懂得了尘世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
冬天里,窗外寒风呼啸,冷气穿过窗缝,直逼我的手脚,开裂的手指肿得像小红萝卜,双脚不停地跺地,昏黄的油灯下,我沉醉在知识的海洋中。每每此时,母亲总是悄悄走近,送来一杯热水,然后,又默默地离开,不愿打扰我。看着母亲瘦弱的身影,我心里酸酸的,也只有考上,才是对她最好的安慰。
春风荡漾的季节,桃杏绽放,姹紫嫣红,我却无心欣赏,唯有夜深人静之时的那一声声虫鸣相伴。春天再美,不属于我,只有再经过夏日的炙烤,七月流火,我才会品尝到秋天的硕果。
1986年的秋天,我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师入学通知书,那天,我正去县城买化肥,当得到信息后,我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惊喜至极!全然不顾马路上来往的车辆,行驶到县城十字街时,差点和迎面而来的拖拉机相撞,气得人家大声叫骂,“瞎眼吗!”后来,读到《范进中举》,才知读书人真会喜极而疯的……
许多年过去,走过青涩的岁月,回顾过往,青春无悔。人生的关键时刻,唯有把握住机遇,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如果有,那就是自己。为师三十三载,天命之年已过,但少年时的进取心依然存在,三十六前的那一抹梦想的灯光时时照亮自己彷徨的内心世界,不断督促我莫计风雨,坚韧前行,让更多像我一样的老百姓的孩子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那年,梦想开花;今天,为梦我仍坚定不移地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