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甲春的头像

孙甲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04
分享

民间三艺人——剃刀王、真老虎、瞎子留

生活中总有些人或事难以忘怀,特别是生活苦难的年代,那些活在社会底层的艺人们,依然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养活自己,并给他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愉悦,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样的人更值得怀念。

故事一:剃刀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刚刚记事。那时农村的条件不好,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物质缺乏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自然缺了些,虽说,各村都有文艺队,只不过上演几处样板戏罢了。更多的时候,人们在寂寞无聊中打发闲暇的光阴。小孩子们自然不甘寂寞,于是就呼朋引伴地春夏捉迷藏,掏鸟窝;秋冬捉蚱蜢,溜冰,凿冰逮鱼。这些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于是,就到集市上寻乐。

我家紧靠集市,每逢“二七”,街道上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不过,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都是一些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我和小伙伴们最关注的是一位卖剃头刀的人,那个人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人们喊他“剃刀王”。凭这个响亮的名字,你就会知道他卖得的剃头刀肯定很厉害的。

剃刀王的摊子一摆上,早早等候的人们就围了一圈,随即一阵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响起来,引得外围的人不住往里挤。我们只好从大人的胯下钻过去,凑到最跟前。剃刀王右手攥着小铁锤,左手擎起明晃晃的剃头刀,小铁锤有节奏地敲击着砧子,随口咏唱,“走过的,路过的,看一看,转一转。我家的剃刀最保险,一刀剃尽万根发,一刀刮净千张脸。保你精神增百倍,保证姑娘小伙手相牵。”说到此处,人们的欢笑声哄起,我们也陶醉其中。

有年轻后生打趣说:“剃头王,你说得倒挺好,不知你家的剃刀能否断铁?”闻听此言,剃刀王得意洋洋地说道,“人过要留名,雁过应留声。人不留名,不知张三李四;雁不留声,不知春夏秋冬。我之所以叫剃刀王,不仅仅是姓王,更是俺家剃刀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可称剃刀王。”剃刀王从工具箱里抽出一缕细铁丝,有筷子粗细。然后放在砧板上,又把剃刀的利刃对准铁丝,右手举起的小铁锤快速落下,击打在剃刀的背上,“咔嚓”一声,那缕铁丝断为两节。顿时,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几十把剃刀一会儿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剃刀王心满意足,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俨然成了一名凯旋而归的大将军。真是让我和小伙伴们既羡慕,又佩服地五体投地啊!

过了一段时日,可能是有人嫉妒剃刀王的生意,就暗中使坏。在剃刀王表演的铁丝中加入了钢针,导致剃刀王失手,铁丝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把利刃杠出一个大缺口。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剃刀王耍奸使巧,竞糊弄人。结果,剃刀王名声扫地,从此,再也没有来赶孙集……

现在想来,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但是剃刀王无愧于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他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还传播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直到现在,剃刀王那抑扬顿挫的咏唱还回荡在我耳畔。

故事二:真老虎

真老虎,姓甄,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我那时年幼,只是记住了他的绰号“真老虎”。

真老虎那时也就四十五六岁,身材高挑,白净面皮,生就一副书生模样。虽说是农民,但是能写会画,在他们那一方算得上文化人。至于他为何落魄农村,我尚不得知。偶尔,听长辈和真老虎闲聊,都是一些家庭琐事,从不触及个人隐私。

真老虎擅长画虎,并且出手不凡,一气呵成,那架势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过了腊八节,乡亲们开始赶集准备年货,每逢大集愈加热闹。买一张年画张贴在中堂就成了很多人的奢望,于是,真老虎出山了。搬出我家的八仙桌,铺展开纸张,真老虎在人们的期待与喝彩声中,手提画笔,深吸一口气,双目凝聚,刷刷几笔,一只威风凛凛的上山虎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墨迹未干,已经被人抢购。

整整一个上午,真老虎的棉袄都透出了汗气,先前红润的脸色变成了苍白。在女儿劝阻下,真老虎画完最后一张,坐在椅子上久久不愿动弹。冬日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那流淌的汗珠闪闪发光,好像是太阳赠予他的勋章。没有买到画的人恋恋不舍地散去,这时,我偷偷拿起真老虎的画笔,在作废的画上描摹一番,心里美滋滋的。真老虎爱怜地抚摸着我的脑瓜,亲切地说,“好孩子,好好读书,画画没有出息!”当时,我不理解此话的深意,现在想来,这种人生的感慨只有切身经历过痛苦,才会有的。真老虎应该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吧!

几年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真老虎没有再赶集卖画,而是做起了生意,听说越做越大,成了他们那一方的致富名人。我读师范时,他来过我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谈吐幽默,新生活给了他无穷动力。

故事三:瞎子留

瞎子留,也叫刘瞎子,老家是济阳。在我们这方名气不小,每逢婚丧嫁娶或孩满月娘生日,都会有人邀请瞎子留。至于为何得绰号“瞎子留”,那是因为他说书时,每至精彩时刻,总是说,若知后事如何?且留下回再说。尽管听书的人苦苦哀求,他也不再说了,害得大家晚上的觉都睡不好。因此,人们就送他绰号“瞎子留”。瞎子留能说会唱,三弦弹得出神入化,故而人们纷纷邀请。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精神生活丰富发达。别说电视,就是收音机都没有,听书看戏自然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瞎子留来我们这儿说书,大多在冬季,这个季节人们清闲,富裕一点的人家就借此还愿,请瞎子留说书消灾助兴。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瞎子留的故事太多了,听七天七夜也听不完……

吃罢晚饭,我们早早围坐在瞎子留的周边。只见他面带微笑,摸摸这个小孩的脑瓜,又弹弹那个小孩的脑门,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就像自己家中的老爷爷。

人越聚越多,屋里热闹的有点乱了,只听一阵急促的三弦声,接着是瞎子留那高亢的唱腔,“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听罢此曲,有的老人偷偷抹眼泪,印象最深的是村西头的孤寡老人四奶奶,她竟然低声哭起来。小媳妇们有点不耐烦了,纷纷起哄,只听三弦再响,“伸手摸姐面边丝 ,乌云飞了半天边 。伸手摸姐脑前边, 天庭饱满吸引人。”一曲“十八摸”的荤段子招惹的她们嘻嘻哈哈。小伙子们更是精神高涨,恨不得今夜就回家娶媳妇。

伴随着人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声,瞎子留的拿手大戏《杨家将》在期待中开场。只见瞎子留放下三弦,右手拿折扇(按理说,冬天不需要扇子。后来才知,这是说书艺人必备的道具。)左手抚尺一拍,“上回书说到七郎八虎闯幽州,杨家父子被困两狼山虎口交牙屿,万般危机,杨令公打发杨七郎突围向大帅潘仁美搬救兵……”此时,屋内众人凝神静气,极力捕捉着瞎子留的每一个字句,恐怕漏掉精彩之处。光棍老三眼睛瞪圆,一副惊恐万状的样子,好像被辽国大兵压境的汹汹气势吓坏了。只有我爷爷口含烟袋,轻喷烟雾,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岁数大了,看透人生,他知道这是讲故事。

“杨七郎求援不成,反被潘仁美乱箭穿心……预知杨家父子其他人结局如何?且留下回再说!”抚尺又响,瞎子留端起茶壶,连饮两杯,不住喘粗气。于是,我们央求声再起,“刘爷爷,再说一段吧!”“不说了,天不早了,你们早点休息吧!”在极不情愿下,大家慢吞吞地各自回家了……明天小伙伴们一见面,都说做梦看到杨家将突围成功了……

后来,渐渐懂事了,才明白说书人都是这样,如果一晚上把精彩段子说完,失去了悬念,谁还再听呢?那样,说书人也就没有饭吃了,何况,瞎子留还有残疾。

以后的日子渐渐好转,瞎子留不再来我们这儿说书了。听说,他的儿女很孝顺,苦命人总算有了幸福的归宿。他的归宿也是我们大家的期盼,毕竟,在困顿的岁月里,瞎子留给我们送来了美好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寂寞贫穷的生活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几十年光阴荏苒,这个瘟疫肆虐的冬季,我偏偏想起剃刀王、真老虎、瞎子留,这些平民中的艺人当年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不屈服于生活的品质,让我终生难忘。在今天,他们的品格继续激励我一路向前,走过寒冬,迎接灿烂芬芳的春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