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红瘦绿肥。忙中抽闲,回老家看了一下孙氏的祖坟。老家的人习惯把祖坟称为老坟,此称呼让人倍感亲切。老坟处于孙集村的东头,隔着一条碧水流淌的小河,淹没在绿意盎然的麦田里。远远望去,看不到踪迹。走近,唯有一方矮矮的土台子,还有一块前几年市文物局设置的石碑赫然立在那儿。
对于老坟的记忆,缘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读小学一年级时。由于年幼无知,那时的记忆只是局限于初次见面的东西。犹记得,黑洞洞的教室里,对着黑板分列着两排石条桌,青灰色的大石板足足有几百斤,光滑的桌面凉嗖嗖的,给人几分厚重神秘的感觉。我的启蒙老师慷慨激昂地对我们说,“你们应该感谢老祖宗,这些石桌就出自于村东边的老坟,如果没有老坟存在,你们连读书的桌子都没有。因此,你们一定要记住祖上的好处。”启蒙老师还讲了许多,只是模模糊糊记住老祖宗好像是明朝的大官,并且是祖孙三代在朝做高官。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对老坟心怀敬意了:几百年过去了,坟里的石板竟然还能泽被后世,实在是了不起啊!
十岁时,我的爷爷给我讲起了明朝老祖宗的佳话,才比较清楚地了解了一点历史。不过爷爷不识字,他老人家也是年轻时听村中的秀才说的。而真正了解这段历史,还是在2001年冬孙氏家族重修谱书之时。
现存最早的孙氏家谱是清末民国初修定的,时隔一个世纪,重新修谱其意义是何其重大。得益于这次修谱,我才完整地了解老坟祖宗三代“六鳌齐驾,四朝黄甲”的辉煌历史……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北伐,三路大军围攻元大都。当时,山东、河北一带就成了元末农民起义与元军战争的主战场,史称“山东争夺战”。山东百姓流离失所,为躲避战乱,直隶河间府庆云县有一乔姓人家乔贵,被迫逃难到胶州。几年后,“红巾军”北伐战败,战乱稍稍平息,乔贵返回庆云。此时庆云老家已毁于战乱,乔贵不得已再返回胶州。途中路过济南府商河县城东十八里,现孙集镇孙集村(原庞家村)时,被一孙姓人家救助。因为孙姓人家无儿无女,于是将乔贵收留,并改名孙贵在孙集村安家落户。
令人称道的是,几十年后,这户平凡人家却让名不见经传的孙集村(原庞家庄)声名鹊起,成为世所罕见的“一门四进士”的发祥地,为世人所瞩目。
孙贵有两子,孙兴、孙荣。孙兴生子孙毓,孙毓于明宣德二年(1427)二十六岁高中进士,孙毓的侄子孙识是明成化(1478)年进士,孙识的儿子孙孟举中弘治(1505年)进士,孙孟和中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因此,在整个明王朝发展过程中,孙氏一家谱写了“一门四进士”的壮丽篇章。
除去孙氏家谱外,《济南府志》也有孙毓的记载,“孙公讳毓字民,商河人,明宣德丁未进士,除行在监察御史,弹劾不辞权贵陷狱多所平反,升陕西右参政以廉能著名。再迁左布政司使,上疏论执政者,几为所陷,上知其忠,致仕归”。
又过了半个世纪后,孙毓的侄子孙识于明成化(1478)年高中进士。《济南府志》记载“孙公讳识字以蓄,商河人,明成化戊戌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以狷介著名,出为平凉府知府,兴利除奸,帐贫掩骸,作兴人材,屡辨疑狱。再迁汉阳,尤多治状,居乡孝友,动必以正,邑人矜式焉”。
孙识高中进士27年后,明朝弘治乙丑(1505)年,孙识之子孙孟举金榜题名登进士第。孙孟举与明朝严嵩为同科进士,后升至刑部主事。孙孟举与严嵩同朝为官,因严嵩把持朝政,孙孟举不畏权贵,任刑部主事期间对严嵩行为极为不满,于是孙孟举参奏明嘉靖帝,要求对严嵩进行罢官。可惜嘉靖帝没有纳谏,否则,明朝的历史可能会改写。后人根据这一历史史实,编写成著名的戏曲《孙安动本》,便是取自孙孟举参奏严嵩一事。
三年之后,明正德戊辰(1508)年孙孟和也荣达进士。据《山东通志 忠谏传》, “孙公讳和,字节之,商河人,明正德进士授广平县知县,调滑县。当时流寇掠境,攻围七昼夜,且战且守,斩获甚众,擢监察御史巡按山西。时武宗驾幸大同,招至前曰:尔,御史好官,有锦衣银牌之赐”。宁藩叛,从征纪功,多所建白。武宗升遐,首劾太监张永及安边伯朱泰等,中外惮之。”
孙氏家族在明朝为官前后近二百年,跨越了几乎整个明朝,真可谓家族显赫,名震朝野。为此,御赐修建牌坊,上书“四朝黄甲”。其间,明朝也是人才辈出,孙氏家人能够做到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实在是后世楷模。
孙集的东老坟正是埋葬这四位先祖的地方,因此不能不让后世子孙心怀无限崇敬。也就是从那次修谱之后,每有闲暇,我就去老坟凭吊一番。眼望老坟,总有一种自豪之外的酸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据说,是为了整理出更多的农田。那时,粮食产量低,只有开垦荒田,才能有饭吃。
在此背景下,东老坟自然是在劫难逃了。听我伯父说,那是一个秋天,秋风萧瑟,残叶铺满小树林,风穿过光秃秃的树林,发出呜呜的哀鸣。大部分群众持反对态度,毕竟这是老祖宗的坟啊!如果剖坟,岂不是大逆不道吗?但是几个积极分子却不这样认为。传说,老坟的棺椁里有珍宝,这就更激起了这几个人的贪婪欲望。
费劲周折,老坟的棺椁总算打开,只见里面绿色阴水混浊不堪,并没有金光灿灿的宝物。其中一个积极分子失望至极,竟然挽起袖子把胳膊伸入水中,一阵乱摸,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现在读过孙氏家谱才明白,先祖为官清廉,岂能有多余的资财陪葬呢?“四朝黄甲”的美名也不是虚得的!可是,那些贪婪自私的后人不懂得这点。后来,这位积极分子在生产队给牲口铡草时,被铡草机带进了手去,那只摸宝的右手被打的粉碎,成了残疾人。再后来,因车祸命丧轮下,不到六十岁,就结束了生命。世上如果有因果报应的话,这难道不就是所谓的天谴吗?
大片的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犹如轻起波澜的大海,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胸怀。脚下的土地真是一方热土,她有着辉煌的历史,滋养了一代代子孙。无怪乎,这儿人杰地灵啊!只是后人再回望明朝那段历史,仰慕之余还是有点失落。后世再也没有出现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几百年沧海桑田,一家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唯有每一个后世子孙胸怀天下,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自己的家族就会瓜瓞绵绵啊!
离开老坟,再回望,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知史明志,正是孙氏家族辉煌和衰败交织的历史,才更加激励后人勤于奋斗,砥砺前进。
老坟,您静静地安息吧,我读懂了您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