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6年进入山东省乐陵师范学校读书的,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社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处处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广大学子,更是怀揣“勤奋读书,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自觉投入到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红遍大江南北,歌词里那句“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不知激起了多少青年的美好梦想!
岁月匆匆,弹指间三年师范生活离我远去,但正是这一千多个日子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跋涉于教坛三十四载,遍尝苦辣酸甜,铭刻下无数温暖的瞬间。
我清楚地记得,同学陈培高的老父亲不放心我俩远行,(虽说自商河至乐陵仅有一百多里,但我们毕竟没有去过;又加上那时仅有十六七岁。)亲自送我俩去学校。到达乐陵车站时,学校已经安排好接待人员,上一届的学兄学姐热情帮忙。顿时,先前的顾虑被打消了,真为自己能够融入这样一个互相关爱的大集体里而高兴。
乐陵师范学校位于县城西南方,远离闹市,宛如一位秀气的少女立于绿色的田野。校门口的右边的门框上用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山东省乐陵师范学校”,进入大门,甬道东边的教学楼巍然屹立在那儿,(虽说仅仅三层高,但是在那时的县城应该属于高层建筑物了。)教学楼的后边依次是女生宿舍、教师宿舍。甬道的西边依次是操场、男生宿舍。最后边正对大门口的是食堂,食堂的前面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甬道的两边梧桐树婆娑如伞,浓荫匝地。教学楼前的栀子花盛开,一股股清香弥漫校园。梦寐以求的中师生活,魅力十足的乐陵师范,求知若渴的我终于可以在您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啦!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被分到了八六级一班,这级共四个班,总计220人。学生分别来自商河、临邑、庆云、宁津和乐陵,同属于山东省德州地区。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大农村基础教育薄弱,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国家出头政策,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中等师范学校,经过三年专业培育担负起农村教育的重任。正是基于此,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既有部分高中课程,又把音体美全面纳入教学。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师范毕业生都能胜任自己的岗位,说白了,师范教育培育的就是“全才”。又因为同学们以后要教书育人,所以对师范教育的要求又是极其苛刻的,哪怕是任何一个学科不及格,都是要补考的。清楚记得,杨光荣校长在开学典礼中的讲话,“何谓师范?博学为师,身正为范。从今日开始,你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记住自己将来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你们的言行将影响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杨校长四十多岁仪表堂堂,不苟言笑,出口成章,学识渊博。他是“文革”前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那时的我们对杨校长佩服至极啊!
开课后,师生之间逐渐熟识。幽默风趣的数学老师尤林生,说话略微含混但认真无比的化学老师吴汝民,身材娇小嗓音甜美的音乐老师段速敏,体格健壮人高马大的体育老师王玉翎,学识宽厚的历史老师史建军,明目善睐的生物老师顾秀芝,刚刚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汉语言老师鲁连增,更有心地善良让我们心怀敬意的“老班”郝万春老师……如果说师范教育是一条浩荡奔流的大河,那么这些老师就是这条河流上鞠躬尽瘁的水手,是他们撑起知识的风帆,让我们在知识的长河里遨游。乐陵师范的老师们多才多艺,文武全才。实话说,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引航员、播种机!
一九八七年元旦,学校为了活跃氛围,培育人才,安排各班排练,举行“迎元旦文艺汇演”。各班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下午两节课后,各班的排练进入高潮。清亮的笛子曲《珊瑚颂》响彻冬日的天空,就连夕阳都恋恋不舍;凄凉悠长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道尽人间辛酸,晚归的雀鸟都喑哑伤感。于涛同学倾情演绎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嘹亮婉转;后来,他凭借这首歌参加了德州地区师范学校文艺汇演,并一举夺奖,为乐陵师范学校争了光。我们学校元旦汇演有一个优良传统,学校汇演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内还要安排节目。这样做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展现自我,培育自信。期间,各科老师也组队问候,表演节目。师生共欢,其乐融融,把庆祝活动不断推向高潮。早就听说美术庞老师擅长京剧,当庞老师一行进入我们班时,掌声如雷。庞老师自然盛情难却,清清嗓子,一曲“霸王别姬”犹如天籁之声,肥胖的身躯扭来扭去演绎着虞姬的生死别离,翘起的兰花指别样显眼,一曲歌罢,余味无穷。同学们的掌声未息,“老班”把身后的吴老师拽出来,鼓动同学们让吴老师演唱《红梅赞》,看到吴老师面红耳赤的样子,同学们鼓得更加起劲。吴老师自知逃脱不了,仰望屋顶,引吭高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真想不到吴老师是理科老师中的“歌唱家”啊!
在乐陵师范学校的三年生活学习中,学校的老师还有食堂的工友都给予我们许多难忘的关爱。那时学校一般情况下一个月放假一次,中间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回家的。而乐陵本县的同学得地利之便,每周都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其他各县的同学羡慕坏了。每逢周日许多同学只能留在学校望家而叹,想家自然就成为这些同学的共同心声。一九八八年的寒冬一连下了几场大雪,道路结冰,车辆打滑,交通几乎中断。本来很多同学期待回家团圆,可是美好的愿望成了破灭的肥皂泡。黄司务长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为了安慰大家,就让工友们加班包羊肉水饺,并且以成本价卖给同学们。得知此讯,同学们高兴地蹦高。师范生按照国家标准每月补助35斤饭票,21元菜金,还有3元助学金。这样的标准女生尚可自给自足,男生肯定捉襟见肘。因喜爱体育运动,所以我每月需要再购30斤饭票和10元菜票才能吃饱。别说羊肉水饺,就是最廉价的猪肉炖粉条也得计较着吃啊!但是,黄司务长说了,没有饭票可以先赊着,吃饱吃好再说。因为我是班里的生活委员,时常和黄司务长打交道,了解他的为人处世,黄司务长矮小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后来,毕业二十年同学们聚会,还忆起此事。
虽说学校管理比较严厉,大家毕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有时难免违犯校规,闹出一些笑话。一九八九年春天,东风突破寒冷的束缚,像一匹挣脱缰绳的野马,穿过崇山峻岭,来到齐鲁大地。学校东边的桃花林经不住春风的诱惑,秀姿尽绽,摇曳枝头,清香弥漫了大地。我和张勇、刘吉祥、杨志刚等几个同学被清香所迷,趁着晚自习刚回宿舍偷偷翻墙而去。月色明媚,桃林在月光的映衬下,恰如含羞的少女,幽幽清香直抵心肺。一行数人边说边笑,谈学习,谈理想,畅想将来一切未知的生活。当春天的气息和人生的青春重叠在一起时,这应该是一辈子中最值得怀念的事啊!不知不觉玉兔沉西,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衣服。该回宿舍睡觉了,不知谁提醒大家。
沿着先前的路线,我们依次翻墙而入。可是,张勇同学有点心急,选择了另一个较矮的地方,凭借自己麻利的身手,纵身一跃,左脚轻点墙头,飞腾而过。只听到“噗通”一声,“我踩雷了!”一股臭气直冲鼻孔。原来是八五级二班的同学把挖厕所的大粪放置此处,为了掩盖臭味,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黄土,难怪我们出去时没有发现。等弄清事情的真相后,我们几个人禁不住哈哈大笑,都说,“张勇不怕‘死’啊!”(方言中“屎”被读成“si”)这件事成了那段时间的最好的笑料。
八六级一班是我们那级最优秀的集体。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音体美比赛,我们班都名列第一。单单张洪玲同学的文化课成绩就足以让人称道,师范三年不论大考小考,都是铁第一。张洪玲同学来自宁津县,以该县中考总成绩第一的身份被乐陵师范学校录取。一九八九年毕业时,她经学校推荐又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后就职于北京,实现了农家子弟鲤鱼跃龙门的美好愿望。王相芝同学也是一位天资聪颖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体育厉害。一九八九年春季运动会上,她的跳高成绩逼平校记录。背越式过杆的那个镜头被学校摄影人员拍了下来,犹如凌空的飞燕,潇洒自由。也就是那一年因四班一位被学校推荐参加高考的同学身体不过关,王相芝同学顺接而上,并被聊城师范学院(现在的名称是聊城大学)录取。全校总共推荐并考取了四名同学,我们八六级一班占了半壁江山。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
如果谈学习谁最刻苦,就得数郭毅同学了。三年时光,他孜孜不倦,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即使回到宿舍,他仍然挑灯夜读,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鼾声,郭毅同学陶醉在自己的学海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拼劲,他毕业后考取了德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后又进修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最后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位。同样,郭毅同学的工作也风生水起,长年从事高中教学且担任班主任,赢得了的良好社会口碑,曾多年任职乐陵市一中的业务校长,是第一批正高级职称的获得者,确实是我们同行中的佼佼者。
我们的班级不但成绩优秀的同学多,而且在各种比赛中也是名列前茅。在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王洪新同学万米长跑都是第一名,因身材瘦小,意志坚强,被同学们亲切称之为“小铁人”!安士杰同学热爱画画,是美术老师的得意门生,他的工笔画在德州地区举行的比赛中都得过奖。张汉民同学酷爱书法,盛夏寒冬挥毫不辍,其正楷字在我们这一级中可谓首屈一指。他现在是德州市书协会员,多次获得各级比赛中的大奖,在乐陵市书法界赫赫有名。还有“老郭”玉亭同学,热爱古典文化,对古诗词格律颇有研究,是填词作诗的行家里手。在班级中,有一位最不能忽视的“黄”同学。黄同学的名字叫黄连玉,肤白细嫩,穿着前卫,长着一双桃花眼,无论看谁,都是色眯眯的。故而,大家喊他“老黄”。其实,黄连玉并不“黄”,反而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兄弟。他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从不斤斤计较。尤其爱唱流行歌曲,是我们学校的“情歌王子”,那是确乎迷倒了下一级的一个小女生,只不过老黄从小就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预订了娃娃亲,因而,有情人终没成眷属。毕业后,老黄就结婚生子了,是我们班最早享受天伦之乐的人。但是,生活的负担也无疑加重了,老黄为了生计时常客串婚礼主持,除去唱歌外,又练就了一个好口才。
我们班里还有两个“趣人”:“真瘦子”和“假胖子”。他们的趣事更是令人难忘。“真瘦子”的名字叫甄久胜;“假胖子”的名字叫贾志刚。皆因甄久胜身材干瘦,走路有一种风摆荷叶的姿势,才得雅名“真瘦子”。又因甄久胜的“甄”字很多人不认识,于是,个别同学又称甄久胜叫“西土瓦”,实在是妙趣横生啊!“假胖子”不是假胖子,而是真胖子,身高一米七二,体重一百八十来斤。在我们这帮平均体重一百二十来斤的同学中,他绝对是重量级人物。身体胖自然活动不灵活,因此,跳高、跳远还有一些体操动作,志刚常常有点难为情,体育成绩就不尽如人意。但是又一次,志刚却把自己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一九八八年即将放暑假时,王洪新、范秀槐等同学周六晚上去城里看电影。在回来的路上,被几个本地小流氓打得鼻青脸肿。同学们闻讯后,群情振奋,光着膀子随手抄起家什冲了出去。在临近影院的地方相遇了,对方一看我们是一群瘦弱的学生,于是仗着人多势众,准备包围我们痛打一顿。情急之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快跑!”大家猛然醒悟,扔掉家什撒开丫子飞一般逃之夭夭。志刚一身赘肉犹如颤动的水波一般,脚不沾地,竟然跑得比我还快,真是意想不到啊!自那次之后,我们班又添加了笑料。其他班的同学见面总是调侃我们说,“八六级一班任意组合四个人参加学校男子接力赛保准能够拿冠军!”真是羞煞我们也!其实,我们也敢打架,只是师范教育培育的品质,已经束缚住原来的野性了。未来的人民教师,怎能和地痞流氓去打群架呢?
毕业后,大部分同学步入教坛,极个别同学转入党政机关。大家带着师范培育的优秀品质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忍受住那个年代条件差待遇低所带来的痛苦,勤勤恳恳地播撒知识的种子,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孩子,一路走来,耕耘不辍,收获满满。近几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许多同学都晋升了高级职称,享受到优厚的工资待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大时代的进步。白驹过隙,我们都已经过了天命之年,再有几年大家就要光荣退休了。回顾往昔,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师生,我们问心无愧,可以自豪地说,我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哪怕是一支红烛燃尽自己,我们依然幸福快乐!
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退休老去,曾经的中师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给予时代的印记将永存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谨以此文向任何一个时代砥砺前行不辱使命的奋斗者致敬!